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經典語錄 > 

《文心雕龍》經典語錄

欄目: 經典語錄 / 發佈於: / 人氣:2.96W
《文心雕龍》經典語錄
《文心雕龍》是*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創作的一部文學理論著作,成書於公元501~502年(南朝齊和帝中興元、二年)間。它是*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有嚴密體系的、“體大而慮周”(章學誠《文史通義·詩話篇》)的文學理論專著。全書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學思想為基礎,兼採道家,全面總結了齊樑時代以前的美學成果,細緻地探索和論述了語言文學的審美本質及其創造、鑑賞的美學規律。 《文心雕龍》提出的“辭約而旨豐,事近而喻遠”“隱之為體義主文外”“文外之重旨”“使玩之者無窮,味之者,不厭”等説法,雖不完全是劉勰的獨創,但對文學語言的有限與無限、確定*與非確定*之間相互統一的審美特徵,作了比前人更為具體的説明。劉勰還看到,詩文的內容不是一般經典的道與理,而是和理、志、氣相聯繫的“情”,其形式不是一般的言,而是和“象”與“文”相結合的有“採”之言。兩者的關係是:“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它們相輔相成,形成質文統一的完美的藝術。而這種統一在創作過程中是通過“神思”達到的。“神思”是劉勰繼《文賦》之後,對形象思維的進一步探索。劉勰看到了它本質上是一種自由的想象活動,對之作了生動的描繪,説:“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在他看來,“神思”雖受理的支配,但不象抽象的邏輯思維那樣受着概念的規定,而是“神居胸臆,而志氣統其關鍵”,與物、象、言相結合,始終在感*形象中運動,並伴隨着主體情感的體驗和自由抒發。書中説“夫神思方遠。萬塗竟萌,規矩虛位,刻鏤無形;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雲而並驅矣。”認為語言文學既再現着客體的物貌,又抒發着主體的情與理、志與氣。所以,劉勰側重從“體*”來劃分文學的風格,即所謂“才情異區,文體繁説”。劉勰對文學的形式也給予了極大的重視。從語言文學的角度總結了平衡、對稱、變化統一等形式美的規律。 儒家中庸原則是貫穿《文心雕龍》全書的基調。劉勰提出的主要的美學範疇都是成對的,矛盾的雙方雖有一方為主導,但他強調兩面,而不偏執一端。文中提出“擘肌分理,唯務折衷”,在對道與文、情與採、真與奇、華與實、情與志、風與骨、隱與秀的論述中,無不遵守這一準則,體現了把各種藝術因素*統一起來的古典美學理想。劉勰特別強

經典語錄

*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昭昭若日月之明,離離如星辰之行。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善於苦中作樂,連笑容都苦*。

夫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形在*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

積學以儲寶

夫情動而言形,理髮而文見。 翻譯:情感的發動就會用言語來表達,理智的發揮就會用文字來表現。 動極神源 :翻譯:動用心思,深入探究思想神妙的本源。

彌綸羣言,研精一理,義貴圓通,辭忌枝碎,淪如析薪,貴能破理。

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

身挫憑乎道勝,時屯寄於情泰,莫不淵嶽其心,麟鳳其採,此立本之大要也。

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1《文心雕龍》中有言:“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這句話是説,人是有喜、怒、哀、懼、愛、惡、欲其中*情的,受到外界的刺激就會有不同的反應,從而流淌於文字的字裏行間,者食多麼自然的事。是呀,我們誰沒有這樣的經歷呢!回想已走過的人生歲月,我們怎能不心生感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