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經典語錄 > 

《念樓學短》經典語錄

欄目: 經典語錄 / 發佈於: / 人氣:1.95W
《念樓學短》經典語錄
《念樓學短》共收文一百九十篇,都是我愛讀的文章。這些文章分為二十個單元,每單元八至十篇。其中除了劉獻廷《南嶽》百零一字,莊子《郢人》百零二字外,每篇都沒有超過一百字。有人為一本《歷代百字美文》作序時説,若要死扣字數,“這叫抬槓,或者夾纏”。説選文不必要拘於字數,當然是對的;但既然如此,又何必標名“百字美文”,扣住一百字作為賣點呢?其實古文中百字文甚多,我選登在報刊上的便還有兩三百篇來不及收入《念樓學短》,要標榜百字文,儘可不必拉長文來湊數。

經典語錄

在我的印象裏,古人聽音樂,寫的詩不少,寫得好的也多。白居易聽琵琶,韓愈聽琴,李頎聽琴聽胡笳聽篳篥,精*的句子至今還能背誦得出。可是用散文寫音樂,尤其是像這樣着重寫音樂在聽眾心裏引起的感受的,我卻極少讀到。一直到後來白話文登場,才有《紅樓夢》第八十七回和《老殘遊記》第二回那樣的描寫。這情形和看圖畫不同,題畫的詩雖多,卻難得比過韓愈《畫記》和鄭板橋題畫的文字。這是什麼緣故呢?真希望學美學的朋友們能講出點道理來。

從古到今,帝王的統治,都是有盛必有衰,有興必有亡,就像白天之後必然會是黑夜一樣,永遠都不會有不落的太陽。做皇帝的人,如果閉目塞聽,不注意民間的疾苦,不傾聽民眾的呼聲,他的統治就會結束得更快。《書經》中有兩句:“可愛的難道不是君王嗎?可怕的難道不是民眾嗎?”意思就是説:在民眾心目中,君王是他們生活的保障,自然應該為民眾所愛戴;但君王若不顧及民眾的生活,要當無道昏君,民眾便會拋棄他,打倒他,這時在君王心目中,民眾就會成為可怕的了。

通常認為作品最富有**,最能反映民生疾苦的詩人,其個人生活往往倒比較優裕,很少吃苦。最突出的例子當然是白居易,官居做得大,房子建造得華美,小老婆也討得多。他的『賣炭翁』『秦中吟』,小學生都讀過,可謂深入人心;但在他的兩千八百多首詩中,“憶妓多於憶民”卻是不爭的事實。

相反的,那些生活不活、地位不高或身世不幸的詩人,例如劉希夷、崔曙、周賀、寒山的詩中,卻極少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句子。因為朱門酒肉的氣味,他們可能根本沒有聞到過;而在真正受凍捱餓時,大概也不可能還有心情寫詩,只能苟全於亂世,稍息時偷著樂一樂,發洩一點個人的無聊。

一個秋天的晚上,李牟在瓜洲*邊的一艘小船上,吹起了他的笛子。船隻很小,卻坐滿了人,停泊在渡口上的船又多,所以船內船外都充滿着嘈雜的聲音。可是嘹亮的笛音一起,發聲的人們立刻便靜了下來。笛音不僅使人覺得悦耳,好像還帶來了絲絲涼意,有如從*上輕輕吹過的清風,驅散了煩囂和鬱悶。吹奏的曲調,漸漸由婉轉變為淒涼。這時所有的聽眾,包括鄰船上的客商和水手,都沉浸在哀傷之中,有的低頭垂淚,有的忍不住哽咽抽泣..

唐太宗李世民這篇文章,收在《全唐文》卷十“太宗七”中。原文僅五十五字,卻尖鋭地提出了統治者生死存亡的大問題,並且直截了當地作了回答。這就是:民眾有能力也有權力決定統治者的興亡,關鍵是統治者是否代表民眾的利益。歷代總集,總把帝王之作冠冕全編,害得讀者只能從若干卷以後看起,只有魏武魏文等少數例外。李世民沒有文學遺傳因子,出身*人家庭,十九歲便帶兵打仗,而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尤其是敢於承認統治者無論多麼英明偉大,其統治都只能是暫時的,實在難得,此其所以為明君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