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1)本報記者田利平報道 記者在阜外北大街一幢居民樓的地下室內見到了王小草。除了11歲過春節時穿過一次新衣外...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3.14W

問題詳情:

 (1)本報記者田利平報道 記者在阜外北大街一幢居民樓的地下室內見到了王小草。除了11歲過春節時穿過一次新衣外,至今17歲的她穿的還是別人送的舊衣服。小草現在在某出租汽車站打工,每天干些擦桌子的雜活兒,一個用能掙400元錢。

 (2)這是她自13歲來京打工以來拿到的最高*,兩個前她每月只掙300元。再往前,她在餐館裏刷碗,端盤子,掙錢就更少了。

 (3)但是一個月前她剛給家裏寄了600元。她上初一的大弟弟剛剛輟學務農,此外母親身體也不好,家裏的重擔一直由她弱小的肩膀承擔着。

 (4)在她記憶中,父親一直很陌生,十天半月見不着一次面。據媽媽説他們結婚時父親已開始賭博成癮,為此夫妻倆不是打就是吵。小草的父親也曾去陝西的小煤窯裏打過工,但每次都是借錢買車票去,借錢買車票回。

 (5)小草13歲時,得食道癌的爺爺住到她家。那年夏天爺爺一個多 (1)本報記者田利平報道 記者在阜外北大街一幢居民樓的地下室內見到了王小草。除了11歲過春節時穿過一次新衣外...月吃不下去飯,勸父親戒賭也不起作用。有一天下雨,家裏屋頂嘩嘩地往下流水,爺爺拉着小草的手説:"出去打工吧,這個家只能靠你了,弟弟上學得靠你,你媽身體不好也得靠你,將來掙了錢,蓋間好房。"

(6)13歲的小草找到*一家小餐館幹些刷碗之類的零活兒。半年過後,居然攢了1000元。     (7)帶着這1000元她回到家鄉,她跟母親説,她要用自己掙的錢交學費讀書。於是她又接着上了5年級的最後一個學期,居然考上了初中。(當時升初中要考試)

 (8)初中上了一個學期之後,她交給媽媽的1000元用完了,不得已再次被迫離鄉進京打工。在這一個學期中,她在河南嶽城中學初一年級200多名學生中,考試成績一直是第二或第三,還拿過4個獎狀。     (9)1997年春節她第二次來京時繼續在餐館裏做勤雜工,後來當了服務員。餐館一年之後拆遷,老闆娘看她可憐,就把她介紹到丈夫所在的單位某出租汽車站工作。

  (10)打工期間她繼續地給家裏寄點兒錢。今年4月份她回家收割麥子時,從鄰居口中得知,錢被父親從郵局取走後賭了個精光。

 (11)家徒四壁,上初一的弟弟不得不輟學,這讓小草很傷心。她看"實話實説"徵集節目話題,就寫信建議做一個關於賭博的節目,前天她成為這個節目的現場觀眾。

(12)在節目嘉賓中兩位戒賭者致了富,小草説:"我不羨慕他們致富,我只想有個安寧祥和的家庭,窮點兒沒關係,父親能戒了賭,回家過正常生活就行。"

 (13)她説自己特想用自己掙的錢繼續上學。不久前她剛從一個電腦培訓班結業,現在她還想學英語。白天干完活兒後,小草便回到宿舍讀書看報。令記者驚訝的是,她寫了很多記錄自己經歷的文章和上千首歌謠。在一首《爸爸你別賭了》中,她寫道:"爸爸,是你賭博害了這個家,讓它一直在風雨裏掙扎。我多麼希望你不再賭了,讓可憐的媽媽享一天福吧。答應我好嗎,爸爸,回到這個社會回到這個家,在我心中你將仍然是一個好爸爸。"

1. 找出對這篇新聞的內容概括不當的一項___。

A.敍述了王小草的現狀。             B.敍述了王小草的家庭狀況。

C.敍述了王小草打工奮鬥的經歷。     D.敍述了社會各界對王小草的關心,援助。

2. 第(7)段中“居然”一詞用得恰當嗎?為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從最後兩段看,王小草目前有兩個強烈的願望,這兩個願望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覺得王小草最令你感動的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

【*】

1.D

2.恰當。“居然”是副詞,表示出乎意料。王小草只是一個十多歲的女孩,卻背上了沉重的家庭負擔。她是靠自己打工賺來的線斷斷續續地學習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如還能考上初中,這是多麼不容易呀。作者用“居然”一詞,突出了小草刻苦學習的精神和她優異的成績。

3.一,爸爸不再賭博,有一個安寧祥和的家;二,用自己掙來的錢繼續學習。  

4.略,符合題意,語句通順即可。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猜你喜歡
我校近期組織了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假設你是我校英語報小記者,請寫一篇短文,報道此次活動。內容包括:1、時間與地點... 給下列新聞擬寫標題(不超過20字)。據蘭州日報報道(首席記者楊貴智記者耿睿文/圖)在紀念*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 星光中學近期舉行了一次登山活動。假定你是學校英語報的記者,晴寫一篇短文,報道這次活動。內容包括:1.   時間... 閲讀下面這則新聞報道,請用一句話概括新聞主要信息(不超過20個字)。(2分)    本報訊(見習記者何明潔)為... 你校近期組織了一次户外郊遊活動,假如你是學校英文報的記者,請你寫一篇短文,報道此次活動。內容包括:1.時間與地... 對下面新聞內容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新法制報》首席記者方維芳報道:7月16日,記者從*西省教育廳獲悉...  (2013·淮北模擬)1912年5月20日,23歲的上海《民權報》記者戴天仇,在報上發表了一篇只有24個字的... 你是你校校報的小記者,上週你對一位在華的外國志願者進行了一次採訪。以下是這次採訪的情況:[寫作內容]時間上週末... 根據下面消息的內容,將其概括為一句話新聞。(不超過15字)(3分)   本報珠峯大本營5月8日電(記者王霞光)... 在黨的十七屆**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會上,胡**在講話,臨結束時親切地説:“為了採訪報道這次大會,新...
相關文章
18.請把下面這則消息壓縮成一句話新聞。(20字以內)(4分)   濟南日報2月13日訊(記者趙曉林)記者從山... 針對*市堵車現象嚴重,市民出行困難的問題,有記者作了跟蹤報道。在報道中,記者將“首都”故意寫成了“首堵”,來... 1933年,一位著名記者先後遊歷了蘇聯、美國、德國和日本,發出了以下四篇報道。認為報道錯誤的是( )A.蘇聯工...  2010年3月14日,*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回答記者提問“關於兩岸關係”時... 記者小剛在九一八事變後,作了一篇專題報道。請問下列各項有誤的是(   )A.此事件發生在1931年      ... *午戰爭期間,清*禁止本國報紙派記者採訪戰爭過程,也拒絕外國記者隨*採訪。日本*則啟動了所有的宣傳機器,宣... 1933年,一位著名記者先後遊歷了蘇聯、美國、德國和日本,發出了以下四篇報道。你認為報道錯誤的是(  )A. ... 某報報道了兩位14歲左右的少年輟學跟父母一起在外地某建築工地打工,某班同學看到該報道後,發表了以下不同的看法,... 春節,一位坐火車的旅行者,當到達目的地時,旅行袋內裝滿了他一路脱下來且暫時不穿的衣服。據此回答16~17題。1... 能否參加諾獎授獎儀式,還要看身體情況本報記者王君平  ①10月6日9時,一件灰*毛衫罩着紫紅*的襯衣,屠呦呦在...
熱門文章
1933年,一位著名記者先後遊歷了蘇聯、美國、德國和日本,發表了以下四篇報道。你認為報道錯誤的是A.蘇聯工業化... 2014年3月8日,外交部長王毅就“*的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在回答日本朝日新聞記... 1933年,一位著名記者先後遊歷了蘇聯、美國、德國和日本,發出了以下四篇報道。你認為報道錯誤的是A.蘇聯工業化... 1912年5月20日,23歲的上海《民權報》記者戴天仇,在報上發表了一篇只有24個字的時評短論《殺》,“熊希齡... 浙*温嶺縣某民間收藏愛好者購得了一本記賬簿,上面記載了主人家從1968到1980年的有關生活細節,如購買了什麼... 2015年3月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後,*總理*在*大會堂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 2013年3月17日,*總理*與中外記者見面時強調:“這裏我們也約法三章,本屆*內,一是**的樓堂... 13.1871年12月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了某記者在廣州的一篇遊記,描寫廣州“寬闊的珠*、清式和西式的*樓、寶... 據報道,有一天在某工地上,工人在一幢高190m的大樓上施工時,一大片烏雲飛快地 飄過大樓的上空,突然有人驚呼“... “幹一寸勝過説一尺。”這是*總理*於2014年3月13日在*大會堂與採訪大會的中外記者見面時對*工... 《*日報》報道:從1959年開始,河北省一位普通農民堅持每天記日記,他的親身經歷見*了半個世紀的農村歷史。其... 日本《外交學者》雜誌在2015年年底總結時,罕見地盛讚*在過去的一年,獲得了“一帶一路”、“亞投行”等5大外...  “幹一寸勝過説一尺。”這是*總理*總理2014年3月13日在*大會堂與採訪大會的中外記者見面時對政... 材料1:據報道,2011年11月14日,記者從中科院寒旱所瞭解到通過對我國的河西走廊地區降水量、氣温及出山徑流... .浙*温嶺縣某民間收藏愛好者購得了一本記賬簿,上面記載了主人家從1968到1980年的有關生活細節,如購買了什...
推薦內容
16.1925年,《紐約時報》特派記者*告説:“激進黨”(指*)決心廢除“所有外國特殊地位、特權和治外法權... 7.1969年5月11日,《*日報》向全世界報道了一則我國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消息。此後我國形成了不向國內外借... .1925年,《紐約時報》特派記者*告説:“激進黨”(指*)決心廢除“所有外國特殊地位、特權和治外法權”。... 2.下面是某報記者採訪楊絳先生時的對話。根據有關內容,提問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記者:您出生於1911年... 閲讀下面這則新聞報道,請用一句話概括新聞的主要信息(20字內)本報訊(記者何明潔)為了引導學生文明健康上網,日...  假設一批外國友人要在*過春節,他們想了解我國過春節的情況。請你根據下面要點寫一篇英語短文。1、春節是*的... 為研究*的思想變化過程,某研究者收集了以下史料:史料一:(註釋:①年)在長沙,我第一次看到報紙——《民力報... 澳大利亞人維杜卡曾任《泰晤士報》駐華首席記者,居住*達20餘年(1897~1920年)。他的大量報道、通訊與... 對下面語段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 )**西網訊 記者樑加均、張金輝報道:1月19日,昌大一附院手術室裏一場特別... *會見世衞總幹事談**情況及*問題本報日內瓦5月18日電 記者吳雲報道:*副總理兼衞生部部長*今... 下列句子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  )A.在春暖花開的美好時節,報社組織了近80名中小學生記者走進濰坊高密,參觀... .假如你回到了1954年,作為一名記者為報社寫一篇關於我國第一部憲法通過的社論。以下題目你選擇的是(   ) ... 1933年,一位著名的記者遊歷了日本、蘇聯、德國和美國,寫了以下四篇新聞報道。你認為不符合實情的一項是A.*部... 1969年5月11日,《*日報》向全世界報道了一則我國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消息。此後我國形成了不向國內外借債的... 一位著名的記者曾經在1933年分別遊歷了蘇聯、美國、*和日本,發出了以下四篇報道。你認為其中有誤的一項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