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2013·*蘇單科·3)某學者評唐朝三省制時指出:“凡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未經政事堂議決副署,而由皇帝直...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1.98W

問題詳情:

(2013·*蘇單科·3)某學者評唐朝三省制時指出:“凡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未經政事堂議決副署,而由皇帝直...

(2013·*蘇單科·3)某學者評唐朝三省制時指出:“凡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未經政事堂議決副署,而由皇帝直接發出的命令,在當時是被認為違制的,不能為下屬機關所承認。”這裏所謂“違制”的論斷,主要指皇帝背離了(  )

   A.詔令須由政事堂議決的制度         B.門下省執掌詔令草擬的職能

   C.中書省監察地方政務的慣例         D.尚書省負責執行詔令的定製

【回答】

【考點】唐朝三省六部制

【解析】考查對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學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唐朝三省制下,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核,尚書省執行。三省制下,皇帝命令必須經政事堂審議副署才可以。由此可知BC表述錯誤。D表述正確,但與題意要求不符。 因此正確*選A.。

【*】A

知識點:古代*的*制度 漢到元*制度的演變

題型:選擇題

猜你喜歡
唐代規定:一切*法律必須用皇帝詔書名義頒佈者,事先由政事堂開會議決,送進皇宮劃一“敕”字,然後由政事堂蓋印中... 題面:某學者評唐朝三省制時指出:“凡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未經政事堂議決副署,而由皇帝直接發出的命令,在當時是被... 某學者評唐朝三省制時指出:“凡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未經政事堂議決副署,而由皇帝直接發出的命令,在當時是被認... 錢穆説:(唐)凡屬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須加蓋“中書門下之印”。若未蓋,而由皇帝直接發出的命令,在當時是認為違...  (2013·*蘇單科)某學者評唐朝三省制時指出:“凡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未經政事堂議決副署,而由皇帝直接發... (2013年*蘇高考3題)某學者評唐朝三省制時指出:“凡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未經政事堂議決副署,而由皇帝直... 某學者評唐朝三省制時指出:“凡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未經政事堂決議副署,而由皇帝直接發出的命令,在當時被認為是違...  某學者評唐朝三省制時指出:“凡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爺,未經政事堂議決副署,而由皇帝直接發出的命令,在當時是被... 36、某學者評唐朝三省制時指出:“凡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未經政事堂議決副署,而由皇帝直接發出的命令,在當時... .某學者評唐朝三省制時指出:“凡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未經政事堂議決副署,而由皇帝直接發出的命令,在當時是被...
相關文章
秦漢時期設立了朝議制度,凡遇*國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議”於羣臣;而唐代設立三省制,“置中書、門下以相監察,中書... 學者錢穆指出:(唐代)“在三省體制下,決策不再是單純的皇帝個人行為,皇帝的最後決定權包含在政務運行的程式中。”... (2013·*蘇單科·15)某學者評價啟蒙運動説:“‘進步’實際上已經成為哲學家的一種意識形態,他們堅信自然科... 漢武帝建立中朝,東漢時“雖置三公,事歸台*”。唐初*國大事由三省長官合議於政事堂,玄宗時將政事堂改名中書門下,... 4、唐朝最高議事機關稱政事堂,一切*法令,須用皇帝詔書名義頒佈者,事先由政事堂開會議決,送進皇宮劃一敕字,然... .材料一 唐朝時三省分工明確:中書省掌決策,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詔令;門下省掌審議,負責審核政令;尚書省“事無不... 唐朝前期設立政事堂作為宰相議事處所,凡遇*國大事,皆由政事堂會議商議決定,經皇帝批准後,以詔令形式頒佈執行。當...  “(唐)初,三省長官議事於門卞省之政事堂”;高宗時“徙政事堂於中書省”;玄宗開元十一年改“政事堂”為“中書門... 唐朝前期設立政事堂作為宰相議事處所,凡遇*國大事,皆由政事堂會議商議決定,經皇帝批准  後,以詔令形式頒佈執行... 學者錢穆指出,(唐代)在三省體制下,決策不再是單純的皇帝個人行為,皇帝的最後決定權包含在政務運行的程式中。而學...
熱門文章
11.唐朝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礎上又設立了政事堂。每當需要頒下詔赦的時候,就先由中書省和門下省會同其他必要人員在政... 17.有學者評價某一歷史事件時認為,罷除中書省,六部尚書歸皇帝直接領導。“這樣,皇帝既為國家元首,又為行政首腦... 《朱子語類》雲:“唐制: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以付門下。或有未當,則門下繳駁,…... (2013·安徽文綜·13)梁啟超在《戊戌*記》中寫到:“康有為以為望變法於朝廷,其事頗難。然各國之革政,未... (本題共12分)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付門下。或有未當,則門下繳駁,又... (12分)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付門下。或有未當,則門...  32、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付門下。或有未當,則門下繳駁,又上中書,... 12.    唐朝*機構實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以三省長官為宰相,合議*國大事於政事堂。唐朝設立政事堂的主要功能... (2020·山東省高三三模)“堂貼”是唐朝中後期中書門下處理政務的主要公文之一,不僅用來“處分百司”,也“判四... 唐朝*機構實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以三省長官為宰相,台議*國大事於政事堂。唐朝設立政事堂的主要功能是A.防止三省... (2013·*蘇單科·7)一位學者評價説:“當時知識分子不但沒有全盤反傳統,而且使不少被塵封或淹沒了的傳統重現... 《朱子語類》雲:“唐制: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以付門下。或存未當,則門下繳駁,…... 《朱子語類》雲:“唐事,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省做定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以付門下。若有未當,則門下繳駁,... 14.學者錢穆指出,(唐代)在三省體制下,決策不再是單純的皇帝個人行為,皇帝的最後決定權包含在政務運行的程式中... 10.古代*某*制度規定,凡遇*國大事,中書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擬意見,送門下省審議,由尚書省執行。該制度是(...
推薦內容
閲讀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付門下。或有未當,... 針對皇帝頻頻越過中書省直接向六部官員下達詔令的現象,有朝臣説:“事不出中書,是為亂政。”由此可知,該朝臣( )... 6.有學者評價某一歷史事件時認為,罷除中書省,六部尚書歸皇帝直接領導。“這樣,皇帝既為國家元首,又為行政首腦。... (2020·山東省高三其他)王夫之認為:“未有馬矢而無*道,未有車馬而無御道……未有子而無父道,未有弟而無兄道... 著名學者錢穆先生認為,唐代“在三省體制下,決策不再是單純的皇帝個人行為,皇帝的最後決定權包含在政務運行的程式中... 《朱子語類》雲,“唐制: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以付門下。或有未當,則門下繳駁,…... 《朱子語類》記載:“唐制,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付門下。或有未當,則門下繳駁,以... 《朱子語類》雲:“唐制: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以付門下。或有未當,則門下繳駁……... 下列屬於削弱相權以加強皇權的措施有:( )①西漢“中朝”形成②東漢設尚書枱③隋唐實行三省制④宋朝設參知政事A、... 《朱子語類》雲:“唐事,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省做定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以付門下。若有未當,則門下繳駁…... 18.《資治通鑑·唐紀》:“凡*國大事、則中書舍人各執所見,雜署其名,謂之五花判事。中書侍郎、中書令省審之,給... .《朱子語類》記載:“唐制,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付門下。或有未當,則門下繳駁,... 、著名學者錢穆認為,唐代“在三省體制下,決策不再是單純的皇帝個人行為,皇帝的最後決定權包含在政務運行的程式中”... 唐朝時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之間分工明確,辦事效率高。如果當時要制定税收政策,程序應該是A.中書省—門下省—尚書... 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付門下。或有未當,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