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據《左傳》魯宣公十五年記載“民不肯盡力於公田”引文説明的根本問題是( )  A、農民徭役負擔太重,沒有勞動時間...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1.53W

問題詳情:

據《左傳》魯宣公十五年記載“民不肯盡力於公田”引文説明的根本問題是( )  A、農民徭役負擔太重,沒有勞動時間...

據《左傳》魯宣公十五年記載“民不肯盡力於公田”引文説明的根本問題是(  )  


A、農民徭役負擔太重,沒有勞動時間     B、春秋戰亂不已,農業生產遭到破壞


C、井田制已不能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D、小農經濟成為東方封建制的特點

【回答】

C

知識點:古代*的經濟 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題型:選擇題

猜你喜歡
*同志指出,我們一定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税賦重的問題,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下列舉措有利於減輕農民負擔的有A.減... 據《左傳》魯宣公十五年記載“民不肯盡力於公田”。下列對引文中所説“公田”特點的敍述不正確是 (  )A.土地歸... 據《左傳》記載,公元前506年,周王在封魯公至魯時,除分給他殷民六族,還“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備物典... 據《左傳》魯宣公十五年記載“民不肯盡力於公田”。下列對引文中所説“公田”特點的敍述不正確是(   )A.土地歸... 《詩經·齊風·甫田》記載:井田由於“民不肯盡力”,到處是“維莠驕驕”、“維莠桀桀”的叢生茂草,一副“公田不治”... 《左傳·宣公十五年》經典語錄 《左傳》記載:“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畝”。具體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餘畝,復... 據《左傳》魯宣公十五年記載“民不肯盡力於公田”。下列對引文中所説“公田”特點的敍述不正確是A.土地歸國家所有 ... 據《左傳》魯宣公十五年記載"民不肯盡力於公田"。下列對引文中所説"公田"特點的敍述不正確是(   )A.土地歸... 《春秋公羊傳註疏》載:“時(魯)宣公無恩信於民,民不肯盡力於公田,故履踐案行,擇其善畝谷最好者,税取之。”對此...
相關文章
 “文景之治”這一盛世景象出現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税負擔②注重發展農業生... 根據蔡增基《十年來的*航運》記載:“自**成立(1927年)至今,不過十年。此十年間,民營公司之組織,約... 勞動對公民來説是應盡的義務,不是一種權利。 根據蔡增基《十年來的*航運》記載:“自國民*成立(1927年)至今,不過十年,此十年間,民營公司之組織,約... 郭沫若在《奴隸制時代·*古代史的分期問題》一文中認為:《春秋》在魯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畝”的記載...  “文景之治”這一盛世景象出現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王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税負擔②注重發展農業生產,獎... .據《歐陽文忠公全集》載,民有幸不役於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書於籍而公役之…至不勝,則賤賣其田,或逃而去。由此... 據《歐陽文忠公全集》載:“民有幸不役於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書於籍而公役之,至不勝,則賤賣其田,或逃而去。”由... 據《歐陽文忠公全集》載,民有幸不役於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書於籍而公役之,至不勝,則賤賣其田,或逃而去。由此可...  “文景之治”這一盛世景象出現的原因有:①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税負擔②注重發展農業生產,獎...
熱門文章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左傳·昭公二*年》的記載説明*早期政... 下列不屬於秦末農民戰爭爆發原因的是(   )           A.賦税、徭役繁重           B.... 據《呂氏春秋》記載:“公作則遲,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則速,無所匿其力也。”這段引文説明(     )A.鐵農具與... 《左傳》隱公八年(公元前715年)記載,鄭國和魯國不經周天子同意,擅自相互交換了枋田和許田。對此,周天子也只好... .(2014·湖南十三校聯考)“農民是最好的公民——因為沒有太多的財產,所以他們總是忙於生產,極少參加公民大會... 唐太宗採取的措施中有利於減輕*負擔的是 (  )①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税勞役②“戒奢從簡”,節制自己的... 13.《左傳》隱公八年(公元前715年)記載,鄭國和魯國不經周天子同意,擅自相互交換了祊田和許田。對此,周天子... 據《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記載:“康王息民,並建母弟,以蕃屏周。”材料反映的*制度是A.分封制       B... 9、據史載,西漢統治者經常對農民採取一些“扶貧”措施。例如,公元前67年,漢宣帝下令“假(農民)公田,貸種、食... 新*第一部《憲法》,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確規定:“勞動是中華*共和國一切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的光榮的事情。公... 9月22日,2019年*農民豐收節公益宣傳片《豐收節來了!》發佈,宣傳片以“農民豐收全民共享”為主題,通過現... *古代農業社會中的農民分為自耕農和佃農。下列對此表述正確的有①自耕農承擔田租、兵役、徭役等 ②佃農向地主交納...  《*宣傳部、司法部關於在公民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七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提出,提高全體公民... 《*宣傳部、司法部關於在公民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七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提出,提高全體公民特... 28.據史料記載,隋文帝開皇四年,智賈租得常田一畝,交與田租銀錢五文,租田人不負擔田賦;灌田水渠破而水溢,田主...
推薦內容
.亞里士多德在《*學》中説:“農民是最好的公民——因為沒有太多的財產,他們總是忙於生產,極少參加公民大會。”... 西周時一人跖(踏)耒而耕.不過十畝;戰國時“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引起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 西周時“一人跖(踏)耒而耕,不過十畝”;戰國時“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引起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  西周時“一人跖(踏)耒而耕,不過十畝”;戰國時“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引起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 唐朝前期,賦役制度的發展進步之處主要是A.農民向封建國家承擔定量田租    B.保*了農民的生產時間C.農民獲... 4、西周時“一人(踏)耒而耕,不過十畝”;戰國時“一夫挾五口,有田百畝”。引起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變為... 郭沫若認為:《春秋》在魯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畝”的記載,雖然僅僅三個字,卻含有極其重大的社會變革的... 西周時“一人(踏)耒而耕,不過十畝”;戰國時“一夫挾五口,有田百畝”。引起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 西周時“一人(踏)耒而耕,不過十畝”;戰國時“一夫挾五口,有田百畝”。引起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變為私田... 《左傳•昭公七年》記載説:“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明朝中後期,在*南地區出現了眾多農民有目的的“遷業”現象。據記載,在*浙等地,大批勞動力由種田流向植棉、栽桑,... 據《史記》記載:周武王封尚父於齊,封弟周公旦於魯,封召公奭於燕。這一記載反映西周實行了(  )A.井田制   ... 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據《漢書》記載,秦始皇統治時,百姓(負擔的)“田租、口賦、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各種... 06年五一前夕,*廉價房搖號公開進行,這些廉價房全部分給市級以上勞模。據此回答下題:根據我國憲法,勞動是公民... 2008年9月20日是全國第六個“公民道德宣傳日”,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的內容是A.明禮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