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西紅柿曾被視為有毒之果,並被取名為"狼桃"。直到18世紀末,法國的一名畫家在冒險品嚐"狼桃"之後,才揭開了西紅...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2.92W

問題詳情:

西紅柿曾被視為有毒之果,並被取名為"狼桃"。直到18世紀末,法國的一名畫家在冒險品嚐"狼桃"之後,才揭開了西紅...

西紅柿曾被視為有毒之果,並被取名為"狼桃"。直到18世紀末,法國的一名畫家在冒險品嚐"狼桃"之後,才揭開了西紅柿的食用之謎。這説明(   )

A.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B.實踐是認識的動力

C.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D.實踐是認識的歸宿

【回答】

C

知識點: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求索真理的歷程

題型:選擇題

熱門文章
"開元盛世"與"貞觀之治"的不同點是()A、唐朝進入全盛時期               B、*比較穩定C、... 漢*闢的"絲綢之路"是聯繫中外的紐帶,溝通東方和西方的橋樑。"絲綢之路"的走向是:  A.長安--葱嶺--河... 26."紅*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紅*"遠征"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戰爭失敗           ...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A.以1994年創辦的"焦點訪談"、"新聞縱橫"為代表,廣播電視的輿論監督不僅成為... 新*成立後,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有許多"團結村"、"團結户",漢族和壯族、白族等民族和睦相處,共同開發自然資源,... 三盞電燈*、乙、*分別標有"220V40W"、"110V40W"和"36V40W"字樣,當它們都正常工作時,則... *版圖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像一個"大葡萄葉",可後來由於東北、西北大片地區的割讓,變成了一隻"大公雞"。版圖的... 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加*食鹽"、"高鈣牛奶"中的"*、鈣"應理解為                  (    ... 有關"西氣東輸"工程的説法正確的是()A該工程的實施,有利於東部地區能源資源的充分開發和利用B"西氣東輸"西起... 祁奚舉賢 晉大夫祁奚老,晉君問曰:"孰可使嗣①?"祁奚對曰:"解狐②可。君曰:"非子之仇耶?"對曰:"君問可,... "為人類爭自由,林肯與還,誰與匹者;繹大同之絕學,仲尼而後,意在斯歟!"羅斯福新政舉措中能體現輓聯中"大同"思... 2015年1月22日下午,*科協公佈了2014年度十大科普事件。"APEC藍"、"星際穿越熱映"、"埃博拉侵... 3.名著閲讀。(2分)在《水滸傳》中,被稱為"神機*師"的人物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連雲港的小銘同學利用假期到祖國的西部旅遊,體驗生活中的地理。讀圖15"部分地理區域圖",... *是我們的"家",對自己的"家"你熟悉多少?讀下圖回答問題,看你對我們"家"的位置及一些值得自豪的特點是否清...
推薦內容
讀圖13"澳大利亞圖""東半球圖"和"日本圖",完成下面的表格。           澳大利亞        ... 有學者評價,法國的共和制是一個"早產兒",便是一個"難產兒",這是針對法國政體發展過程中  A.發生了大* ...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柳柳成蔭","*柳"採取的方法是( )   A.嫁接 B.分根 C.扦* D.雜交 讀"美洲部分區域示意圖",判斷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 A、①國家是美國,該國高新技術中心"硅谷"位於紐約B、...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柳柳成蔭","*柳"採取的方法是( )A.嫁接 B.分根 C.扦* D.雜交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柳柳成蔭","*柳"採取的方法是( )A.嫁接      B.分根     C.扦* ... 下列哪項是事實(   )A."露西"生活在距今200萬年前         B.古人類化石"露西"是在非洲發現... 我們通常説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而言的,例如我們説"一輛運動的汽車停了下來",這句話中的"運動"和"停"都是以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柳柳成蔭","*柳"採取的方法是( )A.嫁接     B.分根       C.扦*...      南轅北轍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 黃山、皖南古村落是我國重點旅遊景區,圖14是2006-2007年"五一"和"十一"假期兩地客流量變化圖。讀圖並... 有學者認為,改革開放前新*經濟發展模式有兩種典型,即"一五"模式和"大躍進"模式。前者的實質是A照搬蘇聯模式... "日出之國"與"新月之鄉"分別是指  A.希臘、羅馬                          B.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常用來比喻什麼社會現象?請你結合社會實際就"染"與"不染"問題從正反兩方面聯繫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