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名人語錄 > 

趙珩經典語錄

欄目: 名人語錄 / 發佈於: / 人氣:3.2W
趙珩經典語錄

趙珩 男* 生於1960年8月, *蘇蘇州人, 1978年至1983年就讀於第四*醫大學醫療系,獲醫學學士學位。2004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在職碩士研究生班畢業。1983年**309醫院胸外科工作,先後擔任胸外科住院醫師、住院總醫師、主治醫師。


經典語錄

泡饃與稠酒是我最喜愛的兩樣西安特產,可惜“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想在吃泡饃時佐以黃桂稠酒,在西安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西安泡饃館大多是回民所開,西安回民泡饃館決不賣稠酒。吃泡饃就稠酒的享受只有過兩次,一次是去*新街口的西安飯莊樓上,泡饃是好的,而稠酒是裝在玻璃瓶中,喝一瓶開一瓶,且是冷的。另一次是在西安,因去陝西考古所公務,主人堅持請我吃飯,盛情難卻,但我提出決不去大飯店,只願去吃羊肉泡饃,無奈只得主隨客便,從考古所出來,往大雁塔方向步行,有一泡饃館,倒也乾淨,掰饃聊天之餘,偶然瞥見牆邊有一木架,上面擺列了一排錫壺,有大小兩種。

東四八條西口瑞芳齋翻毛月餅:大小如現在的玫瑰餅,周身通白,層層起酥,薄如粉箋,細如綿紙,從外到內可以完全剝開,鬆軟無比。棗泥餡,沒糊味,甜淡相宜。

鴨子的吃法很多,紹興、杭州一帶擅做八寶鴨,是將湖鴨洗淨開膛,在鴨肚子裏放入糯米和切成細丁的火腿、香菇、開洋以及蓮子、筍丁、芡實、白果等,最後用線將鴨皮縫好,放入砂鍋中,加紹酒、少許醬油燉到爛熟為度...譚家菜中有一道出名的柴把鴨子,製作方法是先將鴨子蒸熟,去骨留肉,切成五分寬、三寸長的長方條,再用温水將寧波苔菜泡軟洗淨,將火腿、冬筍、冬菇也切成同樣大小的長條,最後取主料鴨條與輔料火腿、冬筍、冬菇各用一條用苔菜捆好,碼放在深盤中上鍋蒸,蒸後潷去湯,淋上雞油勾好明芡即成。

許文濤的核桃酪是一絕,這道點心是選用質優的大核桃先去硬皮剝出核桃仁,再細細剝掉核桃仁外的嫩皮,搗碎如泥。再取大紅棗煮後剝去皮、核,僅用棗肉搗成泥。將泡過的*米用小石磨成糊狀湯汁,與核桃泥、棗泥放在一起用微火熬,熬到一定時間即成。吃到嘴裏有核桃香、棗香,又糯滑細膩。這道點心經三代傳至內子手中,至今風格不變。

老麥的粽子很貴,好像是買到一塊多錢一隻,這在當時是一般粽子的十倍。但是質量也是一般粽子不能比的。他的豆沙粽用得豆沙是去皮過濾後的澄沙,用豬油炒過,糖多油重,糯米與餡的比例是1:2.火腿鹹肉的是用真正的金華火腿和肥瘦得當的鹹肉一同為餡,而火腿一般絕不是點綴。

"天府之國"之外的川菜過分而片面的追求"麻、辣、燙"的炙熱效果‥使不少人對川菜望而生畏‥"麻、辣、燙、鮮"缺了這個"鮮",前三個字只是皮毛‥近年深受粵菜的影響,搞出什麼"新派川菜",實際上生硬得將一些粵菜的做法移植在川菜之中。

海蔘雖為"海味八珍",但本身除腥氣之外卻沒有什麼味道,必須以雞、肉兩湯煨制,佐以*糖、黃酒收湯,火候恰到好處,使其參體糯軟而韌,湯汁香濃而醇,才算是好手藝。做燒海蔘必須選擇上好的烏參或梅花參....其次是發海蔘的技術..最後一關是煨和燒...燒則要靠火候,酒和糖要適量,尤其是用少量*糖,否則絕無晶瑩的*澤。

兩種餡兒是預先做好的,蘿蔔擦成細絲,都用葷油炒過,其中一種有少量的金華火腿末。他的蘿蔔絲餅不是一個一個地包餡兒,而是將清油和好的面先擀成一大張,很薄,然後將蘿蔔絲均勻地攤在上面,再層層捲起,成為一個長條兒,這一長條兒可分做二三十個蘿蔔絲餅,然後碼放到爐中去烤。在等待出爐時,第二批的餅也在同時運作。如此周而復始,三個小時能出十幾爐蘿蔔絲餅。用這種方法做出的蘿蔔絲餅,層層有餡兒,層層起酥,一口咬下去,酥脆可口,尤其現買現吃,油酥的香味兒和蘿蔔的清香渾為一體。蘿蔔是最吃油的,可以解了起酥的油膩之感,恰到好處。

説到文人與吃,我們不妨這樣認為,文人以食為地,以文為天,飲食同文化融洽,天地相合,才呈現出一個豐富多*的世界,於是才有了*優秀傳統文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前人筆下的香爐,大多是言及其物而已。近年有專門於香爐之類的研究,一是揚之水的《古詩文名物新*》中關於香爐和香薰的美文;一是孟暉的《花間十六聲》中關於“添香”、“熏籠”、“香獸與香囊”的集錦。説來巧得很,兩位作者都是女士,她們以女*特有的細膩洞察和文思將歷代香爐、香薰之類的器物與其在生活中的作用、情趣娓娓道來。前者注重名物的考略,後者則多從歷代詩詞與筆記中尋覓薰香和焚香的生活情趣。

"千里蓴羹,末下鹽豉",是陸機對王武子誇讚東吳飲食的典故,雖然對"千里"還是"幹裏","末下"還是"未下"歷來有着不同的看法,但蓴羹之美,鹽豉之需確為大家所公認,也許遠沒有描繪的那麼美好,只是因為有了情趣的投入,才使許多普通的飲食和菜餚詩化為美味的藝術和永不消逝的夢。

從*文玩的類別看,盒子或木匣之類的“櫝”,當屬雜項之類,卻又是許多文玩的附屬品。或言珠櫝是不可分開的,盒子本身既有賞*,同時也有很強的實用*,使用廣泛,幾乎無處不在。僅以文房用品為例,就有筆匣、墨匣,多以紅木、花梨、紫檀、楠木製成,用以盛放毛筆和各種墨錠。硯多有盒,或方正,或隨形,與硯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即使是抄手硯,上下也有木製的天地蓋。至於紙,大張的自然成卷存放,而小型紙張,也有盛放箋紙的木匣。古人用的名片,也稱之為名刺,多盛放於拜匣之中,投刺時必將名刺放在匣中呈上。平時使用的各種書信和閒章,也有專門放置的木櫝。於是大大小小的各式盒子能充滿書齋,不但用途各異,而且材質和工藝也令人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