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名人語錄 > 

林文月經典語錄

欄目: 名人語錄 / 發佈於: / 人氣:2.71W
林文月經典語錄

林文月(女,1933年-),*省彰化縣人,作家、學者、翻譯家。曾任*大學中文系講師、副教授、美國華盛頓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斯坦福大學客座教授、捷克查爾斯大學客座教授。身兼研究者、文學創作者、翻譯者三種身份,並且於這三個領域中都交出亮麗的成績單。


經典語錄

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理由不珍惜其傳統古典,因為傳統古典是民族血脈之所稟承,也是民族自尊之所依託。故每一個國家的大學裏都有他們的“國文系”或“國學科”,以維護其傳統古典於不墜不滅。儘管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想在文學創作方面有更好的表現,但希臘人決不會讓荷馬死去,意大利人絕不會讓但丁死去,英國人決不會讓莎士比亞死去,德國人絕不會讓哥德死去。我們*人當然也熱切希望能產生足以令後代崇敬驕傲的偉大作家;不過,我們同時也有必要讓屈原陶潛李白杜甫,以及其他許許多多古代的偉大作家和他們的作品永遠活在我們,以及我們子孫的心中。而這一份文化的薪火傳遞工作,中文系的人應有“捨我其誰”的責任感才對。

又譬如説讀屈原的《離騷》,在那個絢爛象徵*的文字背後,我們認識了一位*特行狷狷自守之士,看到他如何徘徊猶豫在正義與邪曲現實與理想的十字街頭,孤寂而果敢地決心取捨。透過婉轉纏綿的辭句,我們為那兀傲而茫茫的心智流浪感覺心*,卻又肅然起敬於不肯從流時俗的楷模典範。而當我們讀《天問》時,則又驚訝於那裏面所提出的種種疑問,有些竟是二十世紀今日的科學仍無法解答的難題。究竟人類的智慧進步了多少呢?

有時我不免想,味覺往往也可能引發一些鄉愁或深藏於心底的記憶的。

六十年來文酒深交弔影今為後死者 八千里外山川故國傷懷同是不歸人

有些甜美的記憶卻是永不褪*,舌上美味之內,實藏有可以回味的許多往事。

人人都不免於走過長長的隧道,所有舊歡新愁的種種,也必然一一通過隧道,復又一一消失其間。

那麼,大學中文系的人到底在做什麼呢? 我想中文系的人最重要的任務是在傳遞我們的傳統文化從各個角度和立場,小心翼翼地承擔我們的古典文學的保護者,甚至於發揚者。人類的生活雖然要求前瞻,但是也應該回顧;何況在前瞻與回顧之間,還有必然的聯屬關係。雖説“文化復興”是全民眾的事情, 但在這一方面,中文系的人理當更責無旁貸。

我們的祖先遺留下來太多可貴的文學遺產,等待我們去消化享受吸收為我們的精神血肉。鑽研我們的古典文學,使我的生活變得忙碌而充實。這一條路是漫長遙遠的,一個人窮其一生可能也達不到理想的終極,然而,每跨出一步便是一種新鮮的享受與收穫的喜悦。

在我個人涉獵我們的古典文學時,經常發現借文字以溝通古今的一種喜悦。譬如以我們最古老的詩歌總集《詩經》為例吧:它除了給我們以“興觀羣怨”的潛移默化的力量與信念外,突破文字語言的障礙與差距之後,我們竟發現在那三百篇之中,活躍着超越時空的人類的感情和思想。我們所看到的不僅只是一堆古樸的詩歌而已,而是人類活生生的喜怒哀樂的紀錄我們看到先祖們如何克勤克儉戰戰兢兢生活,看到他們如何歡慶豐收,悲歌流浪,哀歎行役,憤怒*,甚至還看到那時候的少男少女匹夫匹婦也同樣為着愛情痴迷焦慮雀躍興奮,這實借研讀古籍而一旦豁然消除“代溝”,感到與古人神交,還有比這更奇妙的經驗嗎?

傳説中乞兒燴煮富家殘羹冷炙的故事雖未必可信,但佛跳牆的烹製特*在於各位分制,最後匯聚而隔水蒸煮;同樣的素材同鍋烹煮,卻效果全異。

人,為什麼要生呢?既然終究是會死去。

如果現在有人問我:“你還懊惱讀中文系嗎?”我會十分堅定地回答:“絕沒有後悔!”非但沒有後悔,我實在慶幸自己入了中文系。因為我越多接觸我們的古典,便越發現其中所藴藏的豐富的知識和理趣,我的生活因而更形充實,使我感覺生為*人的幸運和驕傲。中文系既非一個暮氣沉沉的地方,而讀中文系的人也非與現實隔離的一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