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练习题 成语大全 造句 名词解释 经典语录 名人语录
当前位置:国文精选馆 > 练习题 > 

南宋宝佑四年的科举考试录取名单中记录,当时共录取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184人,平民出身(祖上连续三代没有...

栏目: 练习题 / 发布于: / 人气:2W

问题详情:

南宋宝佑四年的科举考试录取名单中记录,当时共录取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184人,平民出身(祖上连续三代没有...

南宋宝佑四年的科举考试录取名单中记录,当时共录取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184人,平民出身(祖上连续三代没有当官)417人。由此可见

①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②世家子弟可以依靠门第录取

③孝和廉为录取主要标准  ④官员文化素质得到一定保*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回答】

 C

知识点:古代希腊 罗马的*制度

题型:选择题

猜你喜欢
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 据嘉庆《两淮盐法志·科举志》记载:明代两淮共取进士137名,其中徽、晋、陕籍106名;共取举人286名,其中徽... 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 《*古代职官》中总结到:两宋时期50%以上的进士出身平民,明清时43%的进士出身贫寒家庭,这反映了科举制度A... 4.《*古代职官》中总结到:两宋时期50%以上的进士出身平民,明清时43%的进士出身贫寒家庭,这反映了科举制...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其... 5.下图为南宋宝佑四年科举考试录取人员的材料,共录取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184人,平民出身(祖上连续三代... 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士科的录取率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 11.根据《*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科举制度时期,两宋50%以上的进士,明清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  右图为南宋宝佑四年科举考试录取人员的材料,共录取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184人,平民出身(祖上连续三代没...
相关文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应星(153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 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 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 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士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 10.明仁宗时,科举考试出现分南北卷现象。仁宗说:“科举取士,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取士... (2014·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 3.据统计,武则天统治时,科举出身的10位宰相中有6位来自下层官吏或平民家庭。晚唐正史有传的官员中,出身寒门的... 北宋时期,最高*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这说明北宋(... .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 (2020·山东省高三二模)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强烈不满,...
热门文章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 在我国漫长的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生了近11万名进士。进士是从下列哪个朝*始通过科举考试产生的?A.... 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宋代的科举制实行“... 1904年7月4日,清朝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在礼部会试中选拔出来的273名贡士,参加了名义上由皇帝主试的殿... 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比考其他科的人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拷到白头仍未... 16.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 据报道,某地市初中毕业学生学业考试中,共有16人违纪,其中4人因*被取消单科成绩。对此,两名同学发生了以下争... 在我国漫长的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生了近11万名进士。进士是从下列哪个朝*始通过科举考试产生的?( ... 英国1855年文官改革,以择优录取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1870年,枢密院规定,多数重要官员通过公开竞争考试,... 33、(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的名单要张榜公布,榜文用黄纸书写,重要的名单还要由皇帝钦定,中榜者从此可以拿俸禄... 在我国漫长的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生了近11万名进士。进士是从下列哪个朝*始通过科举考试产生的(  ... 26.科举取士考试内容经历了隋唐以诗赋为主,宋代以论、策和大义为主,明朝则以八股取士。通过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21.据统计,清代某县的108位知县中,出身进士的有31人,举人36人,贡生9人,其他32人。据此可知    ... 12、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
推荐内容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 11、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初,科举考试受唐代重诗赋风气影响,进士考试主要取决于诗赋文辞。天圣五年(10... *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其中,以外州... 宋代选拔官吏时,“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到明代,仅盐商子弟考取进士者就有180余人,... 某单位共有老年人120人,中年人360人,青年人n人,为调查身体健康状况,需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m的样本,用分...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审查合格的报考人数达到了133万人,今年国考总体上依然十分火爆,平均录取率54:1,... 某单位有老年人28人,中年人54人,青年人81人.为了调查他们的身体状况,需从他们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6的样本,...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 34.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 11.与明清八股取士相比,唐代科举考试名目繁多。除常见的进士、明经二科外,尚有秀才、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 24.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 *、乙两人同时报考某一所大学,*被录取的概率为0.6,乙被录取的概率为0.7,两人是否被录取互不影响,则其中至... 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 (2013·山东威海中考)在我国漫长的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生了近11万名进士。进士是从下列哪个朝*...
最近更新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新学期传来消息:人教版新编初一语文教材删除鲁迅的《风筝》一文。“去鲁”虽是近年新鳊...
  • “苏格兰牧羊犬”简单造句,苏格兰牧羊犬造句子
  • 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明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现将X、Y两种金属片分别*入硫*铜溶液中,X无明显变化,Y表面有铜析出,则X、Y、Cu三种金属的活动*由强到弱...
  • “洪龙”简单造句,洪龙造句子
  • “乳钉纹”简单造句,乳钉纹造句子
  • “猴车”简单造句,猴车造句子
  • 下列除杂质的*作中不正确的是A.Na2CO3固体中混有少量NaHCO3:加热固体至质量恒定B.CO2中混有HC...
  •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化*的电子式: B.*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化*的电离方程式:NaCl...
  • 《2016年*一号文》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雷同现象”指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遵...
  • “对爱的表白”简单造句,对爱的表白造句子
  • 2008年*将投资2400万元用于发展清洁能源。据此回答下题。3.适合在*发展的清洁能源有  (   )①...
  • 分别出现在太阳光球层和*球层,属于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黑子和耀斑               ...
  • 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20g/cm3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小明设计了如下方案。(1)...
  • 下列实验*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及其目的相同的是(  )①过滤      ②蒸发      ③溶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