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练习题 成语大全 造句 名词解释 经典语录 名人语录
当前位置:国文精选馆 > 练习题 >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3题。天地以生物为心,人心以仁爱为本;国家民族之爱,人类同情之心,世间一切善法,皆从...

栏目: 练习题 / 发布于: / 人气:1.67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3题。天地以生物为心,人心以仁爱为本;国家民族之爱,人类同情之心,世间一切善法,皆从...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3题。

天地以生物为心,人心以仁爱为本;国家民族之爱,人类同情之心,世间一切善法,皆从此仁德中流出;这是历代圣贤血脉、人心根本,也是“礼”的根源。礼者,履也,是对人之本心仁德的践履,故礼教不是吃人,而是养人。礼者,理也,玉工治玉,必依其理;君子为仁,必顺其礼,是顺着人的天*而为,故礼数虽多,学来似顺水行舟,也很容易。也正因为礼是根源于天理人情,故礼的实行具有报本反始之意,荀子这点看得透,“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礼之本为仁,礼之质则为敬。一切礼节若没有恭敬之心,都是虚礼;一切仪式若缺乏敬畏之意,都是俗套。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古人对天地君亲师都怀有真诚的敬畏之心,*人眼里的天地自然不是无情之物、化学分子,而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美好、最深挚、最久远的情感的凝结;在每个个体凝望致敬这样人文化的天地自然之际,这股美好深厚的情感清泉便汇入了他的心田,潜移默化间滋养了他的本*之真。古来圣贤看到人自天地自然中来,故对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甚至一些草木鸟兽皆致以最深沉的礼敬,“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山水自然也滋养着他们的魂灵,故他们是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土地上,“乐山、乐水”,其乐陶陶。

就礼的落实来讲,应该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个人之礼,孔子曰,“三十而立”,又说“立于礼”,“不学礼,无以立”,故知礼是使人能够立得住的一系列言行举止的规范;而“立得住”首要是指人再不会堕落到动物的层次,沦为衣冠禽兽,须持敬功夫,久久涵养,自然纯熟。其次是人际之礼,俗语亦有“礼尚往来”的说法。儒家看“人”从来不是“个体”,认为不存在脱离社会群体的所谓绝对的个体的人。人际之礼践行的核心是实现爱敬之情的相互流动,即是实现爱敬之心从家庭父子之间向社会人际之间的自然衍伸,这里即体现着儒家的忠恕之道,修身为本,推己及人。

再者,礼还包括国家制度,学者治制度之礼,不当专说古制,限于琐碎考据,而应重视体*其大义所在,因革损益,以利当代。*的礼治,是依“人道敏政”之义,实现教养合一、政教合一,即*的核心目的是养育教化万民,移风易俗,使之行走于坦坦荡荡的人伦大道之上。故*的礼治最终会形成礼俗,即民俗之礼,如传统节日;又如饮食起居之礼俗等等。社会治理的理想状态是以礼俗陶冶教化百姓于无形,“不治已病治未病”,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智慧和构建模式。

无论哪种形态的礼,都是对天地和人心本然状态的洞察和遵循,所谓“礼者,天地之序”;而“礼之用”的目的,则在于“和为贵”,致其中和,则为乐,所谓“乐者,天地之和”。*自古号称礼乐之邦,真应于此找到自己的民族之魂,扎下根去,实现民族复兴的*梦。

(摘编自李虎群《“礼”字的文化意蕴》)

1.下列关于“礼”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的根源就是“仁德”,对国家民族的爱,对人类同情之心,以及对世间一切善法的理解,都是“礼”的根源。

B.礼应重视践行,就是要对人之本心仁德的践履,古人认为礼教不是吃人的,而是用来培养人的。

C.礼根植于天理人情,所以礼的实行具有报本反始的意思,荀子的“礼之三本”说正是这一方面的体现。

D.礼数虽然很多,但是,顺着人的天*而为礼,即使多,学来也会像顺水行舟,也很容易。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礼”的实质就是“敬”,一切礼节都应该有敬畏之心,如果一切礼节缺乏敬畏之心,就会成为虚礼或落入俗套。

B.*人内心世界里都凝聚着对天地自然的最美好、最深挚、最久远的情感,这种美好深厚的情感注入人心,就滋养了其敬畏之心。

C.古代圣贤认识到人从自然界中来,他们对自然界中万事万物怀有深沉的礼敬,山水自然也同样滋养着他们的灵魂,因而,他们“乐山乐水”诗意生活。

D.礼的落实可以有四个层次,无论哪个层次的礼,对天地和人心本然状态的洞察和遵循都是不相同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说“三十而立”,这个“立”是“立于礼”,而“不学礼,无以立”,因此,礼是使人能够立得住的一系列言行举止的规范。

B.人首先应具备个人之礼,就是要在世上能够有立得住的一系列言行举止的规范,这种个人之礼必须持有“敬”,需要长时间修养。

C.儒家认为社会中不存在绝对的个体,因此,人应该具备“人际之礼”,俗语中的“礼尚往来”的说法体现了人际之礼的相互流动。

D.礼最终要上升到国家制度、学者治制度之礼,实现教养合一、政教合一,达到养育教化万民于无形的目的,从而形成*礼治构建模式。

【回答】

1解析:“对世间一切善法的理解”错,原文说“世间一切善法,皆从此仁德流出”,并非对“善法”的理解。

*:A

2解析:A张冠李戴,由文章第2段开头一句可知,这是作者的观点,并非“孔子认为”;B“滋养了其敬畏之心”错,应是“滋养了他的本*之真”;D“都是不相同的”于文无据。

*:C

3解析:“礼最终要上升到国家制度”错,“国家制度”是礼第三个层次,由原文来看,最终上升到“礼俗”。

*:D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题型:选择题

猜你喜欢
苏子①谓楚王曰:“仁人之于民也,爱之以心,事之以善言。孝子之于亲也,爱之以心,事之以财。忠臣之于君也,必进贤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题。大医精诚妙手仁心“相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也,上以疗君...  “神天之吻”的成功是航天人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结晶。对上述两种精...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3题。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是此民族... (一)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9-13题。(12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文后各题。大医精诚妙手仁心“相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也,上以...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2-3题(原创)一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各个地方、...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5题。(18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后面小题。中西诗在人伦上的比较朱光潜西方关于人伦的诗大半以恋爱为中心。*诗言爱情的虽然很...
相关文章
文言文阅读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 阅读下面【*】【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 (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汶川特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灾难发生以后,全国人... 11.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4)题。大医精诚 妙手仁心“相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果... 28.阅读下面的文本,根据要求作文古人云: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曾国藩说:“善莫大于...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张岱年: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求真之志  李存山张岱年1909年出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哲...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4~6题。爱心如同韭菜余显斌娘打来电话,问他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作为世界上人均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耕地面积不仅关系我国农民生... 21.阅读下面的文本,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云:“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热门文章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3题。人是一种理*的动物,但人对作为理*的核心...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列小题。虽无欢声笑语却凝聚万众之心①在全国*同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时,*广播电视总台...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3题。如果诗可以看作一切艺术的核心,那么诗歌... 阅读下文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3题。“以人为本”四个字家喻户晓。在一般人的印... 阅读《岳阳楼》中的一段文本,完成21—24题。(10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完成下列小题。它是神话,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爱情理想高晓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首批“人类...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4题。爱的回音壁毕淑敏   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 阅读下面文言文(*)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3题。   儒家之心学是全部儒学思想最基本的...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3题。①比较文明是个新课题。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刚开始习惯以世界为关心对象。②比较文明...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3题。(每题3分)“以人为本”四个字家喻户晓。在一般人的印... 对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题目。(25分)大医精诚妙手仁心“相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 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10―12题宋人有善为不龟手(1)之*者,世世以为事(2)。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3)。聚...
推荐内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7~9题。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王奎山   1982年我读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陵字少卿,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武帝以为有广之风,... 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写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爱心是一片照*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这一... 读下面这段文本,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善良是人生的雨露甘霖,是人类温暖心灵的火焰。善良让世界充满仁爱,让岁月满溢温...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3题。   词之所以微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各题。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 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4-6题。(12分)冯士筰:符号数字皆诗情 出生于天津一个书香世家的冯... 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含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1)-(4)题。大医精诚 妙手仁心“相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7-9题。医  心明晓东街上喧闹声传来时,王仁甫正在医心堂... (二)文本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4-6题。爱心如同韭菜余显斌娘打来电话,问他现在在哪儿... 下列对爱国主义认识正确的是①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②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英勇战斗、为国捐躯③爱祖国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