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1893年,張之洞在給友人信中說到:“方今機器之利,粵人知其益者,十之*;兩*閩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萬...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1.94W

問題詳情:

.1893年,張之洞在給友人信中說到:“方今機器之利,粵人知其益者,十之*;兩*閩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萬...

.1893年,張之洞在給友人信中說到:“方今機器之利,粵人知其益者,十之*;兩*閩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萬不得一。名卿鉅公,以爲是者半,以爲非者亦半。”由是觀之,影響*近代工業發展的因素之一是

A.技術薄弱                    B.思想守舊     

C.資本缺乏                    D.列強侵奪

【回答】

B

知識點: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題型:選擇題

猜你喜歡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 18.1901年,張之洞在《遵旨籌議變法謹擬採用西法十一條折》說:“世人多謂西國之富以商,而不知西國之富實以工...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 .1889年湖廣總督張之洞指出:“機器紡紗布局司機者,一人掌管數機,須終日直立奔走,纏足者不能爲也;機器繅絲局... 顧炎武說:“封建之失,其專在下;郡縣之失,其專在上。……今之君人者,盡四海之內爲我郡縣猶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  1905年8月,孫中山在《同盟會宣言》中說:“*者,*人之*;*之*,*人任之。驅除韃虜之後,光... 張謇評論某人時說:“以四朝之元老,籌三省之海防,統勝兵精卒五十營,設機廠、學堂六七處,歷時二十年之久,用財數千...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 清初施琅認爲*“地數千裏,*數十萬”,“野沃土膏,物產利博”,“乃*浙閩粵四省之左護……棄之必釀大禍,留之... 清前期,兩*總督高晉稟奏說:“以現在各廳州縣農計之,每村莊知務本種稻者,不過十分之二三;圖利種棉者,則有十分之...
相關文章
.古代某學者曾在白鹿洞書院講學,後人贊之爲:“反躬踐實,窮理致知,傳二程而分流;講學授徒,著書立說,配十哲之永... 5.李贄《道古錄》載:“則千萬其人者,各得其千萬人之心;千萬其心者,各遂其千萬人之慾。是謂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 .1845年,福州官員奏稱:“民間之買洋布、洋棉者,十室有九。”因此,“浙之棉布不復暢銷”,“閩產之土布土棉…... 1889年湖廣總督張之洞指出“機器紡紗布局司機者,一人掌管數機,須終日直立奔走,纏足者不能爲也;機器繅絲局其司... 《春秋繁露》中有:“天地人,萬物之本也。天生之,地養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養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禮樂,三者... (2019·福建永泰三中月考)近代實業家張謇認爲:“棉之始,農之事;棉之終,商之事:其中則工之事。”在實踐中,... 李贄《道古錄》載:“則千萬其人者,各得其千萬人之心;千萬其心者,各遂其千萬人之慾。是謂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  “(洋棉)其質既美,其價復廉,民間之買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浙之棉布,不復暢銷,商人多不販運;而閩產之土布...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 3.《孟子·梁惠王上》記載: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
熱門文章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 (12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吾今爲一言以蔽之日: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 張之洞在《勸學篇》說:“如其心聖人之心,行聖人之行,以孝弟忠信爲德,以尊主庇民爲政,雖朝運汽機,夕馳鐵路,無害...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 8.此等論調,由今日觀之,固甚普通甚膚淺,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極大膽之創論也,故顧炎武見之而嘆,謂“三代之治... 嚴復在《論世變之亟》中說:“今之稱西人者,曰彼善會計而已,又曰彼擅機巧而已。不知吾今茲之所見所聞,如汽機兵械之... 晚清人士郭嵩燾說:“輪船之爲便利,天下所共知也。愚劣如湘人,亦習焉而知其利。是以十年以前,阻難在士紳;十年以來... 3.“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這說明周朝*的本質特點之一是(   )... 1924年,孫中山指出:“土地之歲收,地價之增益,公地之生產,山林川澤之息,礦產水力之利,皆爲地方*之所有,... 水居記①漆湖之幹有洲焉,可二十步,三分贏一以爲廣。其外,池周之;其外,堤周之;其外,湖周之,所謂*將、漆塘諸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 12、北宋科學家沈括對神宗說:“錢利於流借。十室六邑,有錢十萬,而聚於一人之家,雖百歲,故十萬也。貿而遷之,使...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
推薦內容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皇城之南,東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東、西各十二坊,兩市居四坊之地;... 清人說:“天下之民盡其智力以罔一切之利,不恥爲廝養而恥於力田;其安於南畝者,皆柔而至愚之人,其於民蓋不及什之一...  《皇朝經世文編》記載:“(清鬆*府)務本種稻者,不過十之二三;圖利種棉者,則有十之七八。”(乾隆時期)“棉花... 、20世紀初的《浙*潮》載文《民族主義論》有“三十年來之製造派,十年來之變法派,五年來之自由*派”之說。這一... 20世紀初的《浙*潮》載文《民族主義論》有“三十年來之製造派,十年來之變法派,五年來之自由*派”之說。這一說...  〈論語〉四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與之①臨乎淵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謂之勇;不然爲怯。”彼勇者... (2010年山東卷文綜9)“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這一主張屬於A.儒家...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左傳·昭公二*年》的記載說明*早期政... 顧炎武說:“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農夫之辭也;‘三星在戶’,婦人之語也;‘月離於畢’,戍卒之作... 同治十二年,李鴻章奏:“輪船電報之速,瞬息千里;*器機事之精,功力百倍,**所到,無堅不摧,水陸關隘,不足限制... 閱讀*乙兩則文言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 .同治十三年,李鴻章奏:“輪船電報之速,瞬息千里;*器機事之精,功力百倍,**所到,無堅不摧,水陸關隘,不足限... 39.明清時期,李贄主張在自由競爭中“各遂千萬人之慾”,王夫之鮮明地提出了“人無不自謀其生,上之謀之,不如其自... 請翻譯下列句子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②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3)、《陳太丘與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