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9.65K

問題詳情: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誡子書>>)

(乙)成王封伯禽於魯。周公誡之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1天子,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2;土地廣大,守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守以畏3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4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可不慎歟?”

(《周公誡子》) 

  註釋:  1 相:輔佐  2榮:榮華顯貴  3畏:同“威”,威嚴  4由:奉行,遵從       

1.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有誤的一項是(2分)(    )

A.淫慢則不能勵精  (淫:淫亂)          險躁則不能治*(險:輕薄)

B.年與時馳  (馳:迅速逝去)            非學無以廣才 (廣:增長)       

C.子無以魯國驕士(以:因為)             守之以恭者(恭:謙遜有禮)

D.夫君子之行 (夫:用於句首,表示發端)    周公誡之曰  (誡:告誡)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2)夫此六者,皆謙德也

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3分)(    )

A.“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説明了“淡泊”“寧靜”是實現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強調他

  們是與人的志向相關的。

B.“學須靜也”的“學”已經不只是一般的學習,而含有修養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靜”也不只

  是單純的寧靜,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從反面説明了“淡泊”“寧靜”的重要*。

D.“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表達了君子不與外界同流合污、獨善其身的良好願望。

4這兩篇短文都是告誡兒子的文章,但中心內容不同。其中(*)文諸葛亮告誡兒子的中心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周公告誡兒子伯禽的中心內容是________(2分)                                  

【回答】

1.A

2.(1)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志向;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才能實現遠大目標。(2)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

3.D

4.要立德、修身 不要因為受封於魯國就怠慢、輕視人才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猜你喜歡
誡子書諸葛亮夫①君子之行②,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③無以明志,非寧靜④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誡子書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 【*】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 誡子書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 (2019·雲南昆明)閲讀【*】【乙】兩則選文,完成問題。【*】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 16.請用(/)線給下面文言文中畫線部分斷句。(限劃8處)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怠慢則不能...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的“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表達了他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他在《出師表》中也有所表現... 誡子書   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 解釋下面加點的詞。(1)夫君子之行(        )(2)儉以養德(        )(3)非學無以廣才( ...
熱門文章
古之君民①者,仁義以治之,愛利以安之,忠信以導之,務除其災,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身已終矣,而後世...                  ,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夫善牧民者,非以城郭也。輔之以什,司之以伍……故奔亡者無所匿,遷徙者無所容。”這一制度所起的作用是 A.強... 先秦某一學派“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長也。及蔽者為之,見儉之利,因以非禮,……而不... 韓非子曾説:“夫嚴家無悍虜,而慈母有敗子,吾以此知威勢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亂也。”由此,他主張治國應該... “非學無以廣才”簡單造句,非學無以廣才造句子 王夫之在《讀通鑑論》説:賈人者,暴君污吏所亟進而寵之者也。暴君非賈人無以供其聲*之玩,污吏非賈人無以供其不急之... 下列選項中與“非新無以為進,非舊無以為守”的哲學寓意一致的是A.學古人在得其神理,不可襲其面目        ... 《漢書·藝文志》稱先秦某一學派“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長也。及蔽者為之,見儉之利,... 8.“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宰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則設官以治之,是官才,分... 12.*古代思想家李贄認為“二千年以來無議論,非無議論也,以孔夫子之議論為議論,此其所以無議論也。二千年以來... 2.韓非子説:“臣盡死力以與君市,君垂爵祿以與臣市。君臣之際,非父子之親也,計數之所出也。”這一描述,反映出(...  “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則設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 與顧炎武、黃宗羲並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的王夫之認為:“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靜即含動,動不捨靜。”王夫之觀點的合...               ,非寧靜無以致遠。  (《誡子書》)
推薦內容
梁啟超説:“若夫吾人積憤於國恥,痛恨於和議,而以怨毒集於李之一身,其事固非無因,然苟易地以思。當夫乙未二三月庚... 王夫之説:“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靜即含動,動不捨靜。”克拉底魯説:“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王夫之和克拉... 王夫之説:“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靜者含動,動不捨靜”。下列觀點與之相符的是A.運動和靜止都是絕對的      ... 20.王夫之説:“以天下論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顧炎武説:“博學於文,行已有恥,自一身以至天下... 王夫之説:“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靜即含動,動不捨靜。”下列觀點與之相符的是(  )A.運動和靜止都是絕對的B.... 翻譯下面的句子。(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2)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 王夫之説:“以天下論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顧炎武説:“博學於文,行己有恥,自一身以至天下國家,...  “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為百也,由名分之未定也。夫賣兔者滿市,而盜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故夫名分定,...  “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愛也;夏者天之所以長也,德者君之所以養也;霜者天之所以殺也,刑者君之所以罰也... 王夫之説:“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這説明A.靜即動,動即靜,二者沒有任何區別         B.靜止是運動的... .“君子之為學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這一言論反映出的思想主張是A.格物致知                ... 12.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提出“預定奕世之規,置天子於有無之處,以虛靜而統天下,則不恃貴戚舊臣以夾輔”,“以...  “君子之為學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這一言論體現的觀念是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 朱熹在《白鹿洞書院揭示》記載:“熹竊觀古昔聖賢所以教人為學之意,莫非使之講明義理,以修其身,然後推以及人,非徒...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為政之要,謂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難致治。今所任用,必須以德行、學識為本。”下列制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