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练习题 成语大全 造句 名词解释 经典语录 名人语录
当前位置:国文精选馆 > 练习题 >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古镜(宋)沈括[*]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

栏目: 练习题 / 发布于: / 人气:2.61W

问题详情: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古镜(宋)沈括[*]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古镜

(宋)沈 括

[*]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4.下列给【乙】段中画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5.下列加横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收人面令小             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B.予观之                 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C.又见他家所藏           才美不外见(《马说》)

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7.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2分);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个词语概括,2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

【回答】

4.A

5.B

6.花纹(文字)虽在背面,但镜面上有隐隐约约的痕迹,所以在日光下就显现出来了。

7.

(1)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精湛(高超)

(2)别的形制相同的镜子都不能透光,只有这面透光

【解析】

试题分析: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这段话断句的标志有:“透”修饰“鉴光”,助词“者”,“透”主要讲*能。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这种镜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镜子即使也有很薄的,却都不能透光”。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要整体感知语句的意思,根据意思划分停顿即可。“透”修饰“鉴光”,助词“者”,“透”主要讲*能。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

5.B 项两字均为“我”人称代词,相同。A项中前句译为“让”,动词,后句译为“命令”名词,不同。C中前句“看见”,后句为“显露”,用法也不同。D中前句译为“不同”,后一个“异”为活用用法,也不同。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C项①“又见他家所藏 ”根据语境可知“见”译为“发现”,②“才美不外见”根据语境,见: 同“现”暴露,露出来,动词。此外还需要注意是否合语境,感**等。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6.要做到字字落实,并结合课内此字的用法、意思加以推测,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来即可。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文——花纹,隐然——隐隐约约,迹——痕迹,于——在,现——显现。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文”“隐然”“现”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7.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难度较大的为第二步,但要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即“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一个“然”字写出了作者的质疑,即*应在后面的句子中提炼出来。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只是简单的引用原文,一定要整合,分条理概括。如本题即“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一个“然”字写出了作者的质疑,即*应在后面的句子中提炼出来。

【参考译文】

古人制造镜子的时候,大镜子铸成平的,小镜子铸成凸的。镜面凹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大些,镜面凸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小些。用小镜看不到人脸的全像,所以作得稍为凸些,以使脸像变小,这样的镜子虽小仍可获得人脸全像。造镜时要量镜子的大小,以决定增减镜子凸起的程度,使脸像和镜子大小相称。古人做工巧妙,后人造不出来了,一旦得到古时的镜子,一律刮磨使镜面平滑,这是师旷(春秋著名乐师)为什么悲哀(没有人)真正懂得音律的缘故啊。

世上有透光镜,镜背面有铭文,共二十字,字体极其深奥,没人能读懂。用这个镜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纹和二十个字就会透*在房壁上,清清楚楚。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认为是由于铸造时薄处先冷,唯独有花纹和字的地方比较厚,冷得慢,以致铜收缩得多。铭文和花纹虽然在背面,但是镜面上隐隐约约有痕迹,所以在光中显现出来。我观察了这面镜子,认为道理确实如此。可是我家有三面镜子,又见到了别人家所收藏的镜子,都是一个式样,图案铭文没有丝毫差异,形制很古老。只有这种镜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镜子即使也有很薄的,却都不能透光。想来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猜你喜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自从有鉴宝节目以来,古董市场开始热闹起来。一些鉴定古董的门道和术语,诸如“掌眼”、“... 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清平乐陈允平凤城春浅,寒压花梢颤。有约不来梁上燕,十二绣帘...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野泊对月有... 古诗鉴赏(6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文明因交流而多*,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8丝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硃鉴传硃鉴,字用明,晋*人。童时刲股疗父疾。举乡试,授蒲圻教谕。宣德二年,与庐陵知...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1题。说“鉴”何西来鉴,就是镜子。它有光滑平整的面...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人胸中久不用古今①浇灌之,则尘俗②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
相关文章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越调】小桃红·寄鉴湖诸友张可久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①望。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②...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行路难 (贺铸)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 三、文学类文本鉴赏。(11分)阅读下面小说,按照要求完成问题。(11分)                   ...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五程颐主张:“有欲屏去思虑,患其纷乱,则是须坐禅人定。如明鉴在此,万物毕照,是鉴之常,难为... ①*古代的铜镜有两种:一种是凹面镜,用来聚焦日光取火,也称阳燧;另一种是凸面镜,用来照人。②晋人崔豹在《古今... 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送友人游河东①项斯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路去干戈... (三)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个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吴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善。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则...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第8-9题。(11分)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清】纳兰*德①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提出的问题: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有...
热门文章
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分)1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7分)春  生        白居易春生何处暗... 古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8-9小题。(11分)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①李峤②汉帝抚戎臣,丝言命锦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25分)鉴赏家汪曾祺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 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寄黄几复黄庭坚①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 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1)鉴赏A.镜子B.照C.观察D.鉴定 (2)人迹罕至A.少见B.绝对没有C....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杨炎正①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何鉴,字世光,浙*新昌人。成化五年进士。授宜兴知县。征拜御史,巡宣府、大同。劾... 五、诗歌鉴赏(题型注释)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鉴赏家汪曾祺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 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4-15题。寒食雨二首①(其二)苏 轼春*欲入户,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鉴赏家汪曾祺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创作有赖想象,鉴赏也要靠想象。文学鉴赏时的想象,是缘文驰想,按其不同生想状况,可...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11分)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
推荐内容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21分)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来自《内蒙古统计年鉴2004》,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时,全区人口561....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19分)鉴赏家汪曾祺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 14、南宋官营铜镜上的铭文格式通常是“铸鉴局监督某官营作坊工匠制造”,如“湖州铸鉴局乾道七年铸铜监(押)铸造工... 古文阅读,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回答10-13题。(12分)【*】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人也。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2小题,共1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点绛唇途•中逢管倅①赵彦端憔悴天涯... 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初冬夜饮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鉴赏家汪曾祺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苟晞,字道将,河内山阳人也。少为司隶部从事,校尉石鉴深器之。齐王(司马)冏辅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2分) 材料一: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 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登幽州台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诗人登上幽州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羊耽妻*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