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练习题 成语大全 造句 名词解释 经典语录 名人语录
当前位置:国文精选馆 > 练习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

栏目: 练习题 / 发布于: / 人气:2.81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大的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纱,提醒着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情。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这一点,《见字如面》的主持人真应该好好学习。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

和多数更活泼的*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宾不同,《朗读者》选的人、想讲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面大旗——文学。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感悲哀,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的。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

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育、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一本外国名著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苹果发售时的排队浪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找到了“美”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朗读者》很好地重述了一遍他们已经快忘却的“文学梦”,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魅力。

 在真人秀节目的蹦蹦跳跳渐渐让观众审美疲劳时,文化综艺的异*突起是意料之中的事。在消费主义泛滥的当下,电视节目作为消费品被直接投放给了更有消费力的年轻观众,中老年们则被刻意忽略了。《朗读者》等一节目填补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相当有意义。《朗读者》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摘自《新京报》2017年2月23日)

材料二:

在*致死的年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综艺界清流涌现,文化类节目真的回暖了吗?

年初的《*诗词大会》口碑收视双收,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的《朗读者》又来了。而更早播出的同类节目《见字如面》,由之前《*成语大会》的制作团队**,也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不小的热度。能把文化节目做到“高而不冷”也并不容易,这两个节目给人最直接的刺激,大概是“声控福利”吧。在演戏全靠配音的流量们霸屏的日子,想要听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受众只能在这里找了。

《朗读者》是很典型的央视表达方式,每一位嘉宾都要讲“背后的故事”,再加上朗读本身,看上去内容就很拥挤。而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

不过,除开那些煽情过度的部分,《朗读者》里有些背后故事是用自身经历的方式去“言传身教”,加上阅读文本本身的大众*,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朗读者》第一个引起高度共鸣的朗读者是翻译界大神许渊冲。《*日报》微博安排了一个许先生的《朗读者》片段,转发两万多条。

纵然电视上体会到的文字之美不如阅读更深沉彻底,但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创造了一种表达方式,把观众拉回到文字上。朗读是美的,更美的是字句下面那些真挚的悲欢和浪漫,那才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这两档节目不就*了吗?

(摘自“中青在线”2017年3月9日报道)

材料三:

当日,上海图书馆知识广场东侧的朗读亭前排起了长队,高峰排队时长超过9个小时。这是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设置的一个环节,旨在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朗读亭里有一套*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目中的好文章,限时3分钟。据悉,继上海图书馆之后,朗读亭还将出现在上海另外两到三个地点。

此前,中新网2月21日报道,当天,一座朗读亭现身杭州街头,浙*杭州不少市民在朗读亭前排队等候朗读诗歌作品等。

(摘自新华社2017年3月9日上海报道)

10.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对于三者关注的《朗读者》节目,材料一分析得全面、深入;相较之下,材料二就显得略逊一筹,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

B. 三则新闻材料中,材料一、材料二属于新闻评论,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材料三作为新闻报道体裁,时效*要求就很高。

C. 材料一、二都认为《朗读者》中讲述的“背后的故事“能带动观众的情绪,使朗读更易引起共鸣,虽然有过度煽情之嫌。

D.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朗读者》这个节目的影响问题,材料一多褒赞,材料二寓贬于褒,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无褒贬。

1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材料一力图从多个角度剖析“《朗读者》热”的原因,材料二则虽然对此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回暖有很多期盼,却仍持怀疑态度。

B. 上海、杭州的朗读亭前排长队等候朗读的“长龙”明确告诉我们,《朗读者》这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火爆”是有广泛的受众基础的。

C. 三则新闻的报道的媒体不同,呈现出的语言风格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严谨、理*,材料二新潮、活泼,材料三则朴实、稳重。

D. “高而不冷”、“流量们霸屏”、“安利”……写在“中青在线“这样的网络媒体上贴合其身份,而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

E. 三家媒体的报道角度、内容各有侧重,这种取舍可能是对同一报道对象的认识、理解不同,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

12.根据上述材料,假如《朗读者》节目改版,你准备给制片人董卿提些什么建议?

【回答】

10.A

11.CE

12.节目优势应继续保留:①“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的宗旨(或目标)不能丢。②继续高扬爱和责任等传统价值观。③继续带观众回到文字的阅读上,感受其中的真情。(任答二点即可)

弥补节目的不足:①阅读毕竟是更私人化的活动,节目中的访谈内容会影响观众的*阅读感悟,访谈环节要把握好一个度(或“适可而止”>。②少些教化和煽情的“表现”,更专注于“朗读”本身。③精心选择“朗读者”和朗读文本,扩大电视受众群体,让更多的电视观众走进《朗读者》。

【解析】

10.试题分析:B项,“并不要求具有时效*”错误 。C项,“都认为……有过度煽情之嫌”错误。只有材料二说“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D项,材料二“多贬低”不准确,应为“褒中有贬”。另外材料三“无褒贬”表述也不准确,事实的选择就寓有褒贬。

11.试题分析:A项,“仍持怀疑态度”错误。B项,“就是因为它有广泛的受众基础”过于片面。D项,“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的判断过于武断,这要看报道的内容等各种因素。

点睛:答题时应仔细注意选项内容,再回到原文中,与原文内容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并分析判断。分析判断时,要注意选项中那些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的方面。

12.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探究类题目,问:假如《朗读者》节目改版,你准备给制片人董卿提些什么建议,考生可以就《朗读者》节目的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进行建议,要有自己的真实、积极的想法。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猜你喜欢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 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今年春节期间,《*诗词大会》第二季收视与口碑双双领跑。这档现象级节目的...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诗词大会》赢得高收视高关注  诗和远方唤你去读书文/莫斯其格央视《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诗词大会》赢得高收视高关注诗和远方唤你去读书文/莫斯其格央视《*诗...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材料一《*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
相关文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综艺节目需注入更多文化价值近期,《*诗词大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诗词大会》赢得高收视高关注诗和远方唤你去读...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今年春节期间,《*诗词大会》第二季收视与...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诗词大会》赢得高关注  诗和远方唤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诗词大会》是*电视台继《汉语听写大会》、《*谜语大会》之后推出又一档大型文化... 六、作文(60分)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近日,央视节目《朗读者》引发了... 22.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近日,央视节目《朗读者》引发了新一轮的文化热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丁酉新春,第二季《*诗词大会》的热播,成为一场现象级的文化盛宴,像一道清流...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12分)材料一:丁酉新春,第二季《*诗词大会》的热播,成...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近年来,央视推出《*诗词大会》、《*成语大会》、《朗读者》、《经曲咏流传》...
热门文章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小题。近期多档文化类节目受到热捧。冷静来看... 近年来,*电视台先后推出《*诗词大会》《记住乡愁》《经典咏流传》等一系列诗词文化类节目,高举文化自信旗帜,... 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夫儒者以“六艺”(《诗》《书》《礼》《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去年暑假,央视制作的《*汉字听写大会》首播之后一夜爆红,看这节目成了很多家庭的“必修...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诗词大会》是最近比较火的节目,观看《*诗词大会》,人们在赞叹之余,不禁会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本报讯(记者李贞)】《*诗词大会》举办两季以来,可谓是难得的同时收获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2分)材料一【本报讯(记者李贞)】《*诗词大会》举办两季以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综艺节目需注入更多文化价值近期,《*诗词大会... 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央视节目《*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没有大牌明星...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世纪德国学者莱*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以下...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这段时间,一些文化现象相继引发人们关注:央视《朗读者》节目激起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诗词大会》赢得高关注 诗和远方唤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化节目收视下滑:期待建设*互动《百家讲坛》收视率已被挤出央视科教频道的十名之外,舆... 四、写作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这段时间,一些文化现象相继引发人们关注:央视《朗读者》节...
推荐内容
1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前不久央视著名电视节目《等着我》播出了这样一期内容:一... 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央视的《*诗词大会》火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读张爱玲贾平凹(1)先读的散文,一本《流言》,一本《张看》;书名就劈面惊艳。天下...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五、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央视又推出力作《朗读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上梅直讲书苏拭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诗词大会”风靡...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文是*文化的长城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2012年浙*卫视强力打造了一个大型励志*音乐评论节目——《*好声音》。《中...  《*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春节”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撰、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卷一之《差》的注文中。当...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经》既是一部古老的诗歌总集,又是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唐宋“国花”意象与*文化精神王莹*的咏花诗词从《诗经》初见端倪,《楚辞》初步...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2月7日晚,《*诗词...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诗词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