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1953年,我國開始通過農業合作化的道路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78年後,在農村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要形...

欄目: 練習題 / 釋出於: / 人氣:2.36W

問題詳情:

1953年,我國開始通過農業合作化的道路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78年後,在農村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要形...

1953年,我國開始通過農業合作化的道路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78年後,在農村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要形式的責任制。下列對這兩項政策評述,最恰當的是

A.是*質完全相反的兩種經濟政策   

B.後者是對前者的發展

C.後者是對前者的全盤否定       

D.都是為了調整農村生產關係,發展生產力

【回答】

D

知識點:*特*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農業政策進行多次調整,其中較典型的有農村*公社化運動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取得了兩種...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農業政策進行過多次調整,其中較典型的有農村*公社化運動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取得了兩... 為了完成“一五”計劃規定的建設任務,1953年黨和國家開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到1... 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從此,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以上內容... 從1953年起,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全面展開,“改造”的*質是(  )A.農業建合... 1953-1956年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是(  ) A、將生產資料私有制轉... 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生產關係的變化、調整經歷了四個步驟依次應為①土地改革②農業合作社③*公社化④家庭聯產承包責... 改革開放以來,有三大政策對我國農村、農業和農民產生深遠影響:一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二是免除農業稅;三是允...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農業政策進行過多次調整,其中較典型的有農村*公社化運動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兩次調...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從1953年起,我國開始進行“三大改造”。對農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把建立在生產...
熱門文章
我國正在進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試點。土地確權之後,想進城的農民,可以把土地給農業企業、家庭農場進行合理... (本題2分)從新*成立至今,黨和*就我國農村經濟建設道路進行了多次探索,其中1953年的農業合作化道路和1... 1978年安徽小崗村18家農戶決定分田到戶,揭開了*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序幕。在經濟體制改革的程序中,小... 下圖反映了1978—1982年我國農村家庭人均收入變化情況,導致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推行家庭聯產承... (  )1978年,安徽鳳陽縣小崗村農民率先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正: 新*建國以來,農村生產關係發生了四次變革,依次是:土地改革、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公社化運動和家庭聯產承包...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新*成立以來,我國農村政策不斷進行著調整,關於1950年的土... 1953年*公佈過渡時期總路線,內容包含(  )①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             ②對農業... 1953年至1956年進行的“三大改造”是指(  )①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②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③...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率先改革,實行A.*公社化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C.農業合作化... 根據下表分析,1953年至今,我國土地所有制和經營方式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①土地改革②對農業進行改造③社會主義... 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同時,90%以上的個體手工... 20.1978年後我國農村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家庭為單位經營,“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村民對土地的... 我國提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農業結構戰略*調整。讀我國農業“七大主產區”示意圖,完成19~20題。19... 23、1978年後我國農村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家庭為單位經營,“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村民對土地的...
推薦內容
*農民一直是30多年農村改革的真正主角。在黨和*的帶領下,億萬農民發揮無窮才智,不斷進行探索,家庭聯產承包...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我國改革開始於農村,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是我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1978... 1958年7月,*各媒體先後報道湖北省長風農業生產合作社早稻畝產15361斤,放了一個大“衛星”。隨即農業部... 三大改造指的是對農業、手工業和     的改造。國家在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時,主要是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 1951年上半年,*農村建農業生產合作社300個,到1956年底增加到75.6萬個,入社農戶達96.3%,說... 土地改革運動,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錯誤:      ... 閱讀下列材料判斷:事 件時間內       容備  注農業社會主義改造20世紀50年代國家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 改革開放30年,*億萬農民完成六大創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村民自治、農民工進城、*合作社、集體... 1949年以來,我國農村生產關係的變革調整,經歷的三個步驟依次是①*公社      ②農業生產合作社 ③家庭... 在我國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中,最主要的創舉是A.進行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B.對手工業的社會... 1956年底,我國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實現標誌著我國()①過渡時期的總任務提前完成②已經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③開... 2012年是改革開放34週年。自*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村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形式的責任制改革成效顯著,... 從1953年開始,國家對農業(包括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是什麼*質?分別採取了什麼形式?簡要回答這次改... 25.從1953年開始到1957年,我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比1949年前最高水平年增長了一倍到四、五倍以上,工農... 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同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