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經典語錄 > 

《大智度論》經典語錄

欄目: 經典語錄 / 發佈於: / 人氣:1.12W
《大智度論》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

亂心輕飄,甚於鴻毛;馳散不停,駛過疾風;不可制止,劇於獼猴;暫現轉滅,甚於掣電。心相如是,不可禁止。若欲制之,非禪不定。

妄語十罪“如佛説妄語有十罪。何等為十?一口氣臭。二善神遠之,非人得便。三雖有實語,人不信受。四智人謀議常不參預。五常被誹謗,醜惡之聲周聞天下。六人所不敬,雖有教敕,人不承用。七常多憂愁。八種誹謗業因緣。九身壞命終,當墮地獄。十若出為人,常被誹謗。”

《大智度論》指出:“不可思議”是大乘佛教的特徵。“心思路絕”,故“不可思”;“言語道斷”,故“不可議”。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大智度論》卷*釋般若相義 原經文:諸惡莫作 諸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太上感應篇》原文:其有曾行惡事 後自悔改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

殺瞋心安隱,殺瞋心不悔。瞋為毒之根,瞋滅一切善。殺瞋諸佛贊,殺瞋則無憂。

「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三法印是識別真佛法與假佛法的標準:一切法若與三法印相違的,即使是佛陀親口所説,也是不了義;若與三法印相契合的,縱然不是佛陀親口所説,也可視同佛説。因為三法印是「印」*佛法真偽的標準,如同世間的公文,憑藉印鑑可以確認公文的真假,因此稱為「三法印」。

聞所説而信者,不名為信;智慧知己,名為信。

善男子,有智之人,發菩提心已,即能破壞惡業等果,如須彌山,在家之人發菩提心時,從四天王乃至阿迦尼吒諸天,皆大驚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師。-----------《優婆塞戒經》複次,若無大心,雖復終身持戒,不如有大心人一日持戒也。譬如軟夫為將,雖復持兵終身,智勇不足,卒無功名;若如英雄奮發,禍亂立定,一日之勛,功蓋天下。(注:大心者,即菩提心也!)-----------《大智度論》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菩提心者,則為一切諸佛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華嚴經》菩薩初發心、緣無上道,我當作佛,是名菩提心。

下人破戒,中人著戒,上人不著戒

肉眼見近不見遠,見前不見後,見外不見內,見晝不見夜,見上不見下。因有此礙,故求天眼。若得天眼,遠近皆見,前後、內外、晝夜、上下悉皆無礙。然雖見和合因緣所生的假名之物,不見實相,故為得實相,而求慧眼。若得慧眼,見眾生盡滅一異之相,舍離諸着,不受一切法,智慧自滅於內。但慧眼無所分別,不能度眾生,故求法眼。法眼令是人行是法,得是道,知一切眾生各各方便門,令得道*。然不能遍知度眾生方便道,以是故求佛眼。佛眼無事不知,覆障雖密,無不見知。在餘人為極遠、幽暗、疑、微細或甚深者,在佛眼是至近、顯明、決定、粗、甚淺。故佛眼無所不聞、不見、不知,而無所思惟,一切法中,佛眼常照。

十力世尊身光具,智慧明照亦無量,度脱一切諸眾生,今日廓然悉安在?何有智者不感傷?

“供養佛舍利,乃至芥子許,其福報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