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經典語錄 > 

《那個叫世界的地方到底在哪》經典語錄

欄目: 經典語錄 / 發佈於: / 人氣:2.3W

本書為鮑爾吉原野最新散文集,收錄其最新創作散文幾十餘篇,也精選了少數經典作品,分為“圖瓦大地”“靜默草原”“土還有多遠”“長城外清香”等八輯。通過對大自然各種美的延續和破壞的描敍,來表現對世道人心的探尋、對現代社會的叩問——“那個叫世界的地方到底在哪?”“這個‘世界’還是我們所聽説的那個‘世界’嗎?”“人類究竟要走向何方?”,並最終引領讀者去找尋自己內心的故鄉。其文精微深邃、優美葱蘢,透露着“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雲水情懷。

《那個叫世界的地方到底在哪》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

人類為自己所賦予的最為自負的詞叫靈魂。人用靈魂這個詞跟動物劃分了距離。唯有靈魂,人才有喜悦和悲傷,有良知與禁忌。人在靈魂的導引下,會哭泣和歡笑。人並沒把“靈魂”這個詞送給動物。動物——無論多可愛的動物,會翻跟頭、會算術——在人看來都不具備靈魂而只有本能。人更不覺得植物有靈魂。一株草,由青到黃,從春到秋,怎麼會有靈魂呢?草木由於沒有靈魂,因而不會學習,無知卑賤地活着並死去。然而,這只是人對動植物的看法,人其實*不了它們沒有靈魂。

不管去沒去額爾古納河,一個蒙古人,一定要知道這是一條母親河。世上所有的文明和輝煌的帝國,都由一條河流孕育而成,不管它多寬,多長,多深。七百多年來,額爾古納河的河水已經流淌在蒙古人的血管中,就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我俯看自己胳膊的靜脈——藍*的、隆起的血管,裏面有額爾古納的水。這條河的水,聖祖成吉思汗喝過,蒙古的千户萬户用它熬茶,大*洗濯兵馬。所以也有一些河水——過了七百年之後,“一些”可能只剩下原來的萬分之一——也流淌在我的血液裏。這樣説,並不是所謂詩意的闡揚,按照生物學的解釋,血液中98%都是水。那麼我們血液中最初的原點,是成吉思汗所賜予的鮮紅,其中同樣包括了額爾古納的清澈的河水。

不清楚別人喜歡自己故鄉的理由,我注意到的現象是:幾乎所有少數民族的民歌都在歌頌自己的故鄉。民歌是寶石,不欺人也不自欺。內蒙古能夠收集到的民歌有四五千首,其中一多半的內容在誇讚故鄉有多麼好。這些歌誇山峯、河流和草地像誇一個人的衣服、帽子一樣,就是好。從民歌觀察,故鄉是蒙古族人、藏族人、維吾爾族人住也住不夠的天堂,其他民族包括漢族也有這樣的民歌。這是我們注意到,愛故鄉是愛豐厚飽滿的大自然,包括清澈的河水、植被良好的山川和土地。於是,我對那位朋友提問的第一個回答是:“熱愛故鄉首先是熱愛*生長的大自然,而不僅僅是熱愛自己的出生地。要不然,為什麼不熱愛自己出生的產房或產牀呢?”

燃燈人緩緩走過來,點亮燈,一盞一盞。酥油捻子遇火露出一張紅彤彤的臉,它見到了熟悉的燃燈人。燃燈人的皺紋也像蓮花瓣,額頭三道紋代表水,智慧海上蓮花漸次開。他的瞳孔回映兩朵更小的火苗,也在跳,與燈對視。紫檀香的木佛像,笑容似有若無。佛超越了苦,自然無所謂樂與不樂。樂比苦更短暫,短暫就不要執着了,執也着不到手裏。人手心的皺紋比臉上更多,手心從小就有皺紋。它抓東抓西,什麼也抓不住。攤開手,是讓上天看到你什麼也沒有,天給你一些寧靜。

馬的眼睛沒有貓的*覺、*的好奇,也沒有豬的糊塗。對半夜有人蔘觀馬廄,馬好像比人更寬容。從眼神看,馬離人間的事情很遠,離故事也很遠。而貓*的恐慌哀怨、忠勇依賴*它們就在人中間。

*人如果為了工業化而喪失藍天,喪失魚兒遊弋的河流,最後連土都不復擁有,後代會説他們並不需要工業化,他們想有一片有土的國土。成吉思汗陵所在的伊金霍洛旗烏蘭木倫鎮的一百零八個自然村已經有四十九個喪失了土,地因為採煤抽水而塌陷,這些村子消失了。

草原在每個人心中不一樣。對家在草原的人而言,它是故鄉,而非旅遊區。草原於我,是一團重重疊疊的影像。想到馬,馬在奔跑的馬羣裏轉身,鬃毛擋住偏向一旁的頭頸。想起四胡,蒙古人的英雄故事從四胡的弓弦聲中款款而出。説書的屋子有漆黑、飄着茶梗的紅茶缸,旱煙的霧氣繚繞着牧人一張張傾聽的臉。説書人慣用嘶啞的嗓音,像上不來氣,醫學稱為呼吸窘迫或肺不張,而他有意如此,嘈雜的琴聲接上他後半截的氣。我想起*涼的洋鐵皮桶裏的鮮牛奶;想起天黑之後草葉散發的露水的氣味;想起飲水的羊抬頭叫一聲,嘴巴滑落清水的亮線;想起草原的夜晚真黑,人像被關在帶蓋的箱子裏;想起馬,樁子前雪青馬的蹄子踏出新鮮的黃土。

蒙古人對人畜草木給予同等關懷。到夏營地的牧民,秋天撤蒙古包的時候,把拔出楔子的土坑重新填埋踩實。按蒙古人的民間傳説,土地紮了一個洞,洞裏會鑽出魔鬼。現實中,這種傳説保護了草原。牧場的土層是草根編織的網狀保護層,扎一個洞,理論上會導致沙漠化。如今,草原上大規模開礦,其後果説也別説了。

我很驚訝,好像行走中闖進一個藏珍寶的山洞。眼前這些身穿華麗蒙古袍、口若懸河的藝人,原來是種地、放羊的牧民,如今成了藝術家。讓人感動的是他們把祖先原汁原味的文化帶到牧民的身邊,這些文化是琴聲,是讚頌與喟歎,是旱煙和紅茶的混合氣味,也可以是“薛禮”。全球化所向披靡,有多少文化已成絕響?好在阿魯科爾沁旗還留存民間文化的種子,在百姓身邊發芽。

母子見面的情景,那種高興的樣子,使人感動。可惜它們不會擁抱,不然會緊緊抱在一起。擁抱真是天賦*。緊緊抱在一起,是結為一體的渴望。動物中,猩猩勉強會一點擁抱術,但那種虛假,實在不堪。

Tags: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