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經典語錄 > 

《英華沉浮錄》經典語錄

欄目: 經典語錄 / 發佈於: / 人氣:7.21K
《英華沉浮錄》是作者於1995年至1997年在*《明報》撰寫的專欄文字結集,分為閲讀、文物及*文化、語文、人物交遊幾大類。這些文章曾在*文化界引起廣泛的關注,之後上海的報紙也有陸續選刊。 詞彙是語言的建築材料。社會不斷演進,語言不斷髮展,詞彙因此也處於經常變動的狀態之中:新詞誕生,舊詞消失,甚或舊詞另生新意。眼看詞彙步步豐富、步步充實,自然可喜;反之,一見詞彙受到扭曲、變得累贅,難免憂心。

經典語錄

英國人*格內向,不太説話,坐火車絕少跟鄰座搭訕,只好看報看書,以免尷尬......英國人的學養一大半是在火車上“啃”出來的。

《英華沉浮錄》經典語錄

文學跟音樂、藝術一樣,是創造"從前"的"騙局”:不加渲染的往事是賬簿;上了顏*的歷史是文學。

我始終相信文章的品味得自文化之薰陶。孫敬頭懸樑,蘇秦錐刺股,車胤囊螢,孫康映雪,乃至朱買臣負薪讀書,求的還只是讀書入門的基本功,未必就此註定可成大器。

文學跟音樂、藝術一樣,是創造"從前"的"騙局":不加渲染的往事是賬簿;上了顏*的歷史是文學。蓄意打碎人家這段美夢,不啻焚琴煮鶴。

我想看的是短文章裏的“事”、“識”、“情”。“事”是“實例”、“故事”;“識”是“觀點”、“看法”;“情”是文筆的“情趣”、“風采”。語言太甜則失真、虛假。沉鬱的悲情比蛋蛋的哀愁耐人尋味;哀愁而淡淡不如火辣的憤怒。哲學寫得淺淺的很難算是這裏,淺淺的文筆露出發人深思的哲學才好。

篇自序不長,卻掩蓋不住他胸中的孤憤和企盼:“我們這一代,‘救國’、‘救世’不是目的,只是抵抗寂寞的手段”。

英國鴻儒白倫敦(edmund blunden) 文章寫在小紙上,寫完即可付印,羅素寫書不打草稿,構思幾個月直接叫出版社派祕書來。一路口述,打印完既成乾淨的原稿!

人羣中有一羣人一邊等靈車一邊寒暄敬煙,大家都説“抽我的,抽我的”。拿國產煙的説:“都什麼時候了,還抽外煙。沉重一下,抽國產的吧。”拿進口煙的則説:“就是在這沉重的時候才要抽外煙,讓他們也參加咱們的悼念。“對方説:”那好,先燒他們一把。”

今之男女,煮字以療飢者多不勝數,實則得以靠此維生者萬中無一。此輩中人或因慣見文人一行自立門户、風光無窮而效顰*觚,不惜乞哀告憐,舉債度日,終致進退維谷,悔之晚矣,不知如何是好!區區一生命途多舛,回首前塵,深感鼓勵晚輩以文謀生,簡直罪過。

書話跟書跋一樣難寫。寫版本、校勘固然枯燥,總要加點買書經過、書林掌故、讀書所感才耐讀。散文也這樣,通篇議論跟通篇抒情都要不得;有點情事,有點故實,再加些真誠,自可脱俗。

文學跟音樂、藝術一樣,是創造”從前”的”騙局”:不加渲染的往事是賬簿;上了顏*的歷史是文學。蓄意打碎人家這段美夢,不啻焚琴煮鶴。

文學的功能是雕鏤社會結構裏上層建築的文化景觀,是催化意識形態向智*層面發展的活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