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瓦德西在1901年説:“關於近年以來,時常討論之“瓜分*”一事,若以該國現刻武備之虛弱,財源之枯竭,政象之紛...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2.12W

問題詳情:

瓦德西在1901年説:“關於近年以來,時常討論之“瓜分*”一事,若以該國現刻武備之虛弱,財源之枯竭,政象之紛...

瓦德西在1901年説:“關於近年以來,時常討論之“瓜分*”一事,若以該國現刻武備之虛弱,財源之枯竭,政象之紛亂而論,實為一個千載難得之實行瓜分時機。……各國方面對於英人之壟斷長*,認為勢難坐視。至於美國方面,更早已決定,反對一切瓜分之舉。俄國方面若能聽其獨佔滿洲,毫不加以阻擾,則該國對於他國之實行瓜分*,當可袖手旁觀,蓋彼固深信,各國對於此事,彼此之間必將發生無限糾葛故也。”材料表明瓦德西對列強瓜分*一事的態度是( )

A.當時是一個千載難得的瓜分時機

B.*人尤其是義和團的抵抗使得瓜分成為不可能

C.由於美國反對,瓜分成為不可能

D.列強之間矛盾重重,瓜分不可行

【回答】

D

知識點:近代*反侵略 求*的鬥爭

題型:選擇題

猜你喜歡
21.瓦德西説:“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表明列強... 蘇子①謂楚王曰:“仁人之於民也,愛之以心,事之以善言。孝子之於親也,愛之以心,事之以財。忠臣之於君也,必進賢人... 18.1901年,張之洞在《遵旨籌議變法謹擬採用西法十一條折》説:“世人多謂西國之富以商,而不知西國之富實以工... 東漢政論家仲長統在《昌言》中指出:“漢之初興,分王子弟,委之以士民之命,假之以殺生之權。”這一記載可以説明西漢... 1915年底,梁啟超撰文説:“在現行國體之下,而思以言論鼓吹他種國體,則無論何時皆反對之。”這説明此時的梁啟超... 瓦德西説:“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這表明列... 1861年,馮桂*在《校邠廬*》中提出:“採西學”、“制洋器”要“以*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 1899年,孫中山在東京與梁啟超討論土地問題時説:“今之耕者,率貢其所獲之半於租主而未有已,農之所以困也。土地... 9、王夫之説:“以天下論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顧炎武説:“博學於文,行已有恥,自一身以至天下國... 33.(15分)閲讀下面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的言論:材料一: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相關文章
10.1901年,梁啟超發表《*史敍論》,他把*歷史分為“*之*”、“*之*”、“世界之*”三個... 德國學者迪特里希•施萬尼茨在其著作中論述“文藝復興的終結”時寫道:“為什麼130年之後,創造美的源泉就枯竭了呢... 20.王夫之説:“以天下論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顧炎武説:“博學於文,行已有恥,自一身以至天下... 王夫之説:“以天下論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顧炎武説:“博學於文,行己有恥,自一身以至天下國家,... 10、以下內容摘自某論著的目錄:“議會之母”、“驢象之爭”、“一票共和”、“半*政體”。據此判斷該論著的名稱... 22.有人這樣認為:“三年以來,吾人於共和國體之下,備受**之痛苦”。究其原因在於沒有啟發“多數國民之自覺... 閲讀春秋戰國時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論:材料一: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材... 1921年3月上海《時事新報》刊登了一篇駐德國作者的特約稿,評論“愛因斯坦的*事業,比之昔日的德國路德之宗教... 1905年,傳教士林樂知在《萬國公報》發表評論:“停廢□□一事,直取漢唐以後*全國之根株,而一朝斷絕之,其影... 1900~1901年間,上海地區“言愛國者”,多積極討論光緒帝之存廢問題,“尚不知*為何物”。這一現象反映當...
熱門文章
2.有位學者在論及三公九卿時説:“論其*質,均近於為王室之家務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國家之政務官,非*正式之...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孔子格言:“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知之為知之... 17.“懲唐季藩鎮,削其兵柄,收其賦入,一兵之籍,一財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為之也。”與這一評論事件無關的是... 龍慶峽,1986年被評為*新十六景之一,素有“小滿*”、“小三峽”之稱,堪稱“塞外一絕”。2013年以來,北... 黃宗羲説:“唐之所以亡,由方鎮之弱,非由方鎮之強也。是故封建之弊,強弱吞併,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縣之弊,疆場... 1900-1901年間,上海地區“言愛國者”,多積極討論光緒皇帝之存廢問題,“尚不知*為何物”。這一現象反映...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針對北宋當時“積貧積弱”的社會現實,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 宋教仁在1907和1908年的筆記中説“同盟會自成立以來,會員多疑心疑德,餘久厭之。”“文素日不能開誠佈公,虛... 20世紀初的《浙*潮》載文《民族主義論》有“三十年來之製造派,十年來之變法派,五年來之自由*派”之説。這一説... 1900—1901年,上海地區“言愛國者”,多積極討論光緒皇帝之存廢問題,“尚不知*為何物”。這一現象反映當... 4.1901年,梁啟超發表《*史敍論》,他把*歷史分為“*之*”、“*之*”、“世界之*”三個階... (2019·福建永泰三中月考)近代實業家張謇認為:“棉之始,農之事;棉之終,商之事:其中則工之事。”在實踐中,... 2013年9月,***主席訪問中亞四國時,強調要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絲綢之路”在“堙沒”多年之後,又一次...  1895年6月,康有為在《上清帝第四書》中説,“夫泰西諸國之相逼,*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也”,“若使地球未闢... 21.顧炎武曾説:“昔之清談談老莊,今之清談談孔孟。不習六藝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綜當代之務,舉夫子論學論政之...
推薦內容
近代一有識之士曾説:“一國所得,諸國安然而享之;一國所求,諸國羣起而助之,是不啻驅西洋諸國,使之協以謀我。”上... 9.1913年張謇説:“……為捍衞圖存計,若推廣植棉地、紡織廠是;又惟有開發極大之富源,以馳逐於世界之市場。若... 霍布斯鮑姆在《帝國的年代》中説:“1905年之後,*危機通常越來越訴諸戰爭威脅來解決。”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背... 2015年3月5日-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召開“民之疾苦,國之要事。”“立國之道,惟在富民。”政... 、20世紀初的《浙*潮》載文《民族主義論》有“三十年來之製造派,十年來之變法派,五年來之自由*派”之説。這一... .霍布斯鮑姆在《帝國的年代》中説:“1905年之後,*危機通常越來越訴諸戰爭威脅來解決。”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 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方鎮》中説:“唐之所以亡,由方鎮之弱,非由方鎮之強也。是故封建之弊,強弱吞併,天乎之政教... .蜀國丞相諸葛亮説:“今民困國虛,決敵之資,唯仰錦耳。”這表明()A.蜀錦已成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B.... 1862年,曾國藩提出了“泰西以商戰二字立國”的觀點。1885年中法戰爭之後,張之洞又強調“以工商立國”、“以... 周公東征以後,“封建親戚,以藩屏周”,諸如“文之昭”、“武之穆”、“周公之胤”等分封在全國各地。據説周公“兼制... 1901年1月29日,清廷以光緒皇帝名義發佈變法諭旨稱:“世有萬古不易之常經,無一成不變之治法,深念近數十年積... 23、孫中山於1912年《中華*臨時大總統宣言書》中説:“八月以來,義旗飆發,諸友邦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態... 20.近代一有識之士曾説:“一國所得,諸國安然而享之;一國所求,諸國羣起而助之,是不啻驅西洋諸國使之協以謀我。... 1927年陳炯明所著的《*統一芻議》提到:“三*義及其發表之政綱,類皆東抄西襲,絕少*之思想,一貫之理論... 1910年12月清*頒佈《大清新刑律》,它以“折衷各國之良規,兼採近世最新之學説”,而又“不戾乎我國曆世相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