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徙木僨表商鞅變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金,乃下令。吳起治西河欲諭其信於民夜...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7.28K

問題詳情:

徙木僨表商鞅變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金,乃下令。吳起治西河欲諭其信於民夜...

徙木僨表

商鞅變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金,乃下令。吳起治西河欲諭其信於民夜置表於南門之外,令於邑中曰:“有人能僨表者,仕之長大夫。”民相謂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試往僨表,不得賞而已,何傷?”往僨表,來謁吳起,起仕之長大夫。自是之後,民信起之賞罰。予謂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蓋以效起,而起之事不傳。

(選自《容齋隨筆》作者洪邁)

【註釋】僨(fèn)表:放倒標幟。

1.給文中畫線部分斷句,停頓處用“/”劃開。(限斷兩處)

吳起治西河欲諭其信於民夜置表於南門之外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有一人徙之,予金( ) (2)來吳起( )

(3)予鞅本魏人( )

3.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令邑中曰 其受之天也,賢材人遠矣

B.有一人徙,輒予金 送鮑浩然浙東

C.下令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D.乃募民徙三丈之木予五十金 擇其善者從之

4.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試往僨表,不得賞而已,何傷?

譯文:

5.商鞅徙木和吳起僨表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答:

【回答】

1.吳起治西河/欲諭其信於民/夜置表於南門之外

2.(1)就,便 (2)拜見,拜訪 (3)認為

3. D

4.(我)去放倒標幟看看,最多得不到獎勵罷了,有什麼關係呢?

5.必須説到做到,才能真正取信於民。

知識點:歷史事件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猜你喜歡
課外文言文令既具,未布①,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 閲讀下文,完成(1)~(4)題。韓生料秦王昔者秦王好獵而擾民,下令獵於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韓生者止之曰:... 《史記•商君傳》:“築冀闕、宮庭於咸陽,秦自雍徙都之。而集小都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這則材料不能反... .*主席連戰説:“我們是一家人”、“*乃*之*,民族乃*之民族,土地乃*之土地。”材料表明(  ... 閲讀下文,完成第10-13題(12分)韓生料秦王昔者秦王好獵而擾民,下令獵於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韓生者止...    徙木僨表商鞅變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金,乃下令。吳起治西河欲諭其信... 陳寔,東*也,為人仁愛。時歲饑民餒,有盜夜入其室,棲於樑上。寔*見之,乃起整衣,呼兒孫起,正*訓之,曰:“夫... 1912年,*同志在《商鞅徙木立信論》中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而求其利國福民偉大之*家,商鞅不首屈... 徙木僨表洪 邁商鞅變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金,乃下令。吳起治西河欲諭其信...  (2014·嘉興中考)閲讀下文,回答問題徙木僨表①商鞅變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
相關文章
12.“丁蘭,河內野王人。年十五喪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養如生。鄰人有所借,木母顏和則與,不和不與。後鄰人忿蘭... 魯人徙越魯人身善織屨①,妻善織縞②,而欲徙于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③之也,...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乃反,市罷... 東坡治水(東坡)自密①徙徐②,是歲,河決曹村,匯於城下,漲不時泄。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 “民捨本而事末則其產約(財產輕便),其產約則輕(容易)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這段話主張...  “萬曆年間,浙*崇德縣石門鎮,有油坊二十家,坊須數十人,鎮民少,輒募旁邑民為傭,二十家合之,八百餘人。一夕勞...  “民捨本而事末則其產約(財產輕便),其產約則輕(容易)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這段話主... 商鞅變法後,秦國“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其主要原因是A.“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  “丁蘭,河內野王人。年十五喪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養如生。鄰人有所借,木母顏和則與,不和不與。後鄰人忿蘭,盜... 古之君民①者,仁義以治之,愛利以安之,忠信以導之,務除其災,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身已終矣,而後世...
熱門文章
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 到宋代,庶民、商人紛紛購買田產,因而出現為數不少的庶民地主。鄉村上的富户“乃從來兼併之家”,稱之為富民,這些富... 鄭人逃暑鄭人有逃暑①於孤林之下者②,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從*。及至暮反④席於樹下,及月流影移,復徙衽以從*,而... 明朝時,“(嘉興石門鎮)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須壯有力者。……鎮民少,輒募旁邑民為傭。……二十家合之八百人。一夕作...  “生民之初,本無所謂君臣,則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於是共舉一民為君。夫曰共舉之,則非君*,而民擇君... 一個民族要想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而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礎,即要對民族文化的... 2005年鄭人逃暑①鄭人有逃暑於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從*。及至暮,反席於樹下。及月流影移,復徙衽...  “國政一公之臣民,其君不以為私。其擇官治事,亦有階級、資格,而所用必皆賢能,一與其臣民共之。……臣民一有不愜... 徙木為信的意思和含義 《呂氏春秋·上農》:“民捨本而事末則其產約,其產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這段話... 登岳陽樓(其一)   陳與義洞庭之東*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萬里來遊還望遠,三... 2000多年前,秦孝公向公孫鞅提出一個問題:“法令以當時力之者,明旦欲使天下之吏民皆明知而用之,如一而無私,奈... 《呂氏春秋·上農》:“民捨本而事末則其產約(財產輕便),其產約則輕(容易)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 閲讀下面一篇文章樑王嗜果,使使者求諸吳。吳人予之桔,王食之美。他日又求焉。予之柑,王食之尤美。則意其猶有美者,... 鄭人逃暑①鄭人有逃暑於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從*。及至暮,反席於樹下。及月流影移,復徙衽以從*,而...
推薦內容
《呂氏春秋·上農》:“民捨本而事末則其產約(財產輕便),其產約則輕(容易)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 7、西漢有“三選七遷”的説法,“三選”指“徙吏兩千石及高貲富人及豪傑併兼之家於都陵”,“七遷”指“徙齊諸田、楚... 清人説:“天下之民盡其智力以罔一切之利,不恥為廝養而恥於力田;其安於南畝者,皆柔而至愚之人,其於民蓋不及什之一... 支持商鞅變法的秦孝公死後,商鞅被施以車裂之刑。但是,“商鞅雖死,秦法不敗”。上述現象説明( ) ①商鞅變法順應... 《呂氏春秋•上農》:“民捨本而事末則其產約(財產輕便),其產約則輕(容易)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  材料二且天之生民非為王也,而天立王,以為民也。故其德足以*民者,天予之;其惡足以賊害民者,天奪之。    ... 蘇秦之楚蘇秦之楚,三日乃得見乎王。.談卒①,辭而行。楚王曰:“寡人聞先生,若聞古人。今先生乃不遠千里而臨寡人曾... 2.董仲舒《春秋繁露》載:“天之生民,非為王也,而天立王,以為民也。故其德足以*民者,天予之;其惡足以賊害民... 人口遷徙是文化交流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在下列選項中,屬於人口遷徙促進文化傳播的是①“走西口”促進了晉陝蒙三地社... 有人反對王安石變法,理由是“上户自足,無假(借)官錢,而強與之,使出息。……名為厚民,實乃剝下;名為惠民,實有... 梁啟超提出“欲興內治,不能不稍伸民權”;孫中山主張“*者乃神聖事業,天賦之*,而最美之名辭也”。兩人都主張... 據《呂氏春秋》記載,昔者湯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湯乃以身禱於桑林,剪其髮,磨其手,祈福於上帝,民乃甚... 閲讀下文,完成小題。於是予有歎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甘龍曰:臣聞之:“聖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變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勞而功成;據法而治者,吏...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樑王嗜果,使使者求諸吳。吳人予之桔,王食之,美。他日又求焉。予之柑,王食之,尤美。則意其猶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