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科舉制在1905年被廢除的主要原因是(  )A.新式學堂畢業生逐漸成為官員的主要來源B.學子罷考*科舉制C....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2.57W

問題詳情:

科舉制在1905年被廢除的主要原因是(  )A.新式學堂畢業生逐漸成為官員的主要來源B.學子罷考*科舉制C....

科舉制在1905年被廢除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式學堂畢業生逐漸成為官員的主要來源

B.學子罷考*科舉制

C.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已失去文化教育價值

D.該制度已不能滿足國家選拔人才的需要

【回答】

D

知識點:戊戌變法

題型:選擇題

Tags:科舉制 罷考
熱門文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選拔官吏的制度具體為A.察舉制   B.世官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 西漢察舉制和隋朝科舉制有利於加強*集權的主要原因是(  )A.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到一些德才兼備之士B.自下而上... 對科舉制度的相關理解正確的是(   )①是一種自下而上推舉人才為官的制度②隋煬帝時,科舉制形成③北宋的科舉制分... 關於科舉制度,下列説法中不正確的是      A.正式誕生在隋煬帝時期,唐朝時期逐漸完善      B.科舉制... 西漢察舉制和隋朝科舉制有利於加強*集權的主要原因是(   )A.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到一些德才兼備之士  B.自... 19世紀日本成為*唯一*的資本主義國家主要是因為(   )A.廢除農奴制       B.明治維新    ... 7、隋唐以來實行的科舉制度成為以後歷代王朝選拔官員的主要制度,它的優點不包括(   )A.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 列舉對我國科舉制的創立和完善作出貢獻的君主(1)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2)正式設進士科——(3... 4.*古代選官制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即  A.世官制—科舉制—察舉制              B.科舉制-... *古代的選官制度主要有漢代的察舉制、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舉制,與這些制度選拔官員的主要依據對應搭... 隋唐以前,官府設有譜局,考定父祖官爵、門第。此後該現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科舉制的推行   ... 10、漢武帝時期實行的選官制度主要是A、察舉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舉制    D、*功授爵制 .隋唐以前,官府設有譜局,考定父祖官爵、門第。此後該現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科舉制的推行     ... 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是在什麼時候廢除的?A.1905年        B.1911年         ... 下列關於科舉制的説法中,正確的是(  )A.開創於唐初,廢除於清末       B.通過分科考試選撥官員的制度...
推薦內容
.以下有關選拔官員的方式與主要依據搭配正確的是秦朝*功授爵制——漢代察舉制——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舉... .*古代科技沒有成功地發展成為近代自然科學,最主要的制約因素是 A.腐朽的君主*制度           ... 12.科舉制度成為我國主要的選官制度是在:A、秦朝        B、魏晉南北朝       C、兩漢    ... 科舉,就是由封建國家設立科目,定期舉行統一考試,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吏。下列事件中標誌着科舉制度正式誕生的是(  ... 《新庸書》的選舉志提及“唐製取士之科多由隋舊”。這表明 A.唐朝官員由*選舉產生           B.科... 科舉制度在我國延續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這一制度正式誕生於A.唐玄宗時       B.武則天... 科舉制廢除後,如要學習、向上流動就必須進入學堂,而學堂基本上設在城市,原來的鄉村精英慢慢進入城市,年輕的成長中... 唐代的科舉制採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詳閲試卷外,有權參考舉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譽決定錄取結果。宋代的科舉制實行“... 就加強*集權而言,科舉制度的主要作用體現在A.擴大了官吏的來源                       ... 右圖反映的是我國古代哪種選官制度(  )A.世卿世祿制B.察舉制C.科舉制D.九品中正制 由於科舉制度把讀書、應考和作官三者緊密聯繫起來,因此科舉入仕成為我國1300年間幾乎所有知識分子夢寐以求的共同... 15.有網友發表*討論科舉制時説:“自秦以來,科舉興於世,始以八股為試,學子徹夜秉讀。然科舉追求功祿,令學子... 觀察右圖,其所涉及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推舉制  C.禪讓制D.科舉制 察舉制和科舉制是*古代兩種重要的選官制度。根據相關知識回答(16分)(1)什麼是察舉制?什麼是科舉制?分別是... 科舉制度在我國存在的時間和廢除的年代是                     (   )A.500多年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