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名人語錄 > 

張鳴經典語錄

欄目: 名人語錄 / 發佈於: / 人氣:8.3K
張鳴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

當然,皇帝回來了,麪包也是不會有的。一個有兩千多年帝制傳統的國度,驟然變成共和體制,沒了皇帝,民眾的確感到不習慣、不自在。將*辦成共和的人們,卻又做不好共和,或者説,根本不會辦共和。所以,舉國上下,怎一個“亂”字了得?掛龍旗,無非是這種不習慣、不自在的反*。*需要一個皇帝,民眾需要一個王法。但是,底層社會卻沒法兒推出一個皇帝來,即使推出來,也沒有人認賬。而上層社會一部分人推出的皇帝,另一部分人也不認可。袁世凱做不成,小溥儀,也坐不穩。即使坐穩了,也沒法兒帶給民眾好日子。共和做不好,退回帝制去,又不成。這就是當時*可悲的現實。

我為什麼要寫張勛復辟?這個事,説起來挺簡單。雖然説,這些年一直在晚清和*這一帶轉,但可寫的東西,其實挺多,不一定非得落到張勛頭上。最直接的刺激,是兩三年前,有人出大價錢,讓我寫*題材的電視劇,點的,就是張勛復辟。這個價錢,比我寫專欄、出書都高,高到無法類比,不由得我不動心。記得去年(2012年)翻明人筆記,翻到過一則逸事:明代圖書市場發達,好些讀書人是靠寫書掙錢的。有書商找自己熟悉的某小名人約稿,小名人説,先拿一摞銀子來,放在案頭,哪怕寫完了你再拿回去,這錢必須有,因為它提神。

然而在袁世凱時代,段祺瑞卻沒有這樣恭順過,很少親駕總統府不説,做陸*總長的時候,要用徐樹錚做次長,老袁不高興,説到處都是東洋*,但段祺瑞還是堅持用了。袁世凱成立陸*模範團,用袁克定做團長,段祺瑞也持異議,最後逼得袁世凱不得不自己來幹。

一般來講,*鬥爭,是要憑實力説話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間是鬥不起來的。段祺瑞是北洋之虎,而黎元洪,充其量只是一隻住到了*裏的貓。段祺瑞是袁世凱之後,當之無愧的北洋領袖,多數的北洋舊人,無論有勢力無勢力,都服他。用周作人的話來説,“府方的謀臣便只是掉筆頭的幾個文官,院方的黨羽卻都是帶*的丘八”。但是,後袁時代的情勢,卻造就了這場紛爭。

進步史觀是個好東西,這樣的歷史觀,讓人們樂觀,也讓人踏實。無論現實多麼黑暗,多麼無望,人們都會有希望,因為歷史不會倒退,開倒車是不可能的。但是,人們也許忘了,在*的歷史上,倒退跟進步一樣,是經常出現的。五代十國,相對於唐朝,就是倒退。金與元,相對於宋朝,也是倒退。明清的絕對主義皇權*,相對於漢唐,當然也是倒退。帝制被國人反掉了,但比帝制還要*的制度,卻從側門溜了進來,又怎麼樣了呢?

*亥的突變,給*留下一道難解的題。*的亂局,就是這難題的展開。這個難題,國人想做也得做,不想做也得做。做難題,要有三個條件,一有知識,二有時間,三有耐心。復辟回到從前,和跨越式發展,走捷徑,都是沒知識、沒耐心的表現,都是動輒來結構*的顛覆。從本質上,文化保守主義者跟後來的激進主義者,犯的是一樣的錯誤,只是方向相反而已。

張勛復辟,實際上是洪憲帝制的一種延續,也是後袁世凱時代*的一場突變。突變之所以發生,直接的刺激和誘因,就是府院之爭。

權術並不是不能用,但若是一個人沒有大韜略、大格局、大想法,那麼,權術用多了,可能就會適得其反。

但是當時的學生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在他們看來,只要我是愛國的,怎麼做都可以。他們去衝擊趙家樓,把曹汝霖家燒了,把章宗祥打個半死。當時大家認為他*了,然後就打了他,把他家燒了。曹汝霖幸虧躲了起來,否則可能被學生打死了。學生認為自己完全正當,整個社會也認為這些行為是正當的。只有兩個人不這麼看:一個是梁漱溟,他説,雖然你是愛國的,但你必須承認你的行為是違法的。

然而,一旦國家上層下令要辦新學堂,而且把科舉廢了,那麼,科舉與教育之間的牢固聯繫就被一下子掐斷,底層就開始亂了……後來有些農村的文化根子斷了,沒人會寫對聯,於是過年時只能拿口大碗,在碗邊上蘸墨後就往紅紙上扣,蓋成幾個大圈圈,然後就當是對聯往門上貼。或者説就像現在城市裏這樣,只要花錢就能買到寫好的對聯,但是上面的話都差不多,顯得特沒文化

我們為什麼要學歷史?我的一個朋友曾提過一個很好的比喻:一天早上你起來突然失憶了,忘記自己是誰了,想想看你今後該怎麼生活——你誰都不認識,這意味着忘掉了自己的歷史。歷史看起來好像沒什麼用,但實際上我們是離不開它的。其實對於一個民族,無論是其整體還是個人,記憶都是不可或缺的,歷史就是民族的記憶。很多人現在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處於失憶狀態,所以一直安放不好自己的位置,在歷史長河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世界格局中也定位不好自己的位置。

歷史就是民族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