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练习题 成语大全 造句 名词解释 经典语录 名人语录
当前位置:国文精选馆 > 练习题 >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后面题。“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李智福庄子与孟子同是战国中期人,同为思想巨擘,他们对“物...

栏目: 练习题 / 发布于: / 人气:2.27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后面题。“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李智福庄子与孟子同是战国中期人,同为思想巨擘,他们对“物...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后面题。

“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

李智福

庄子与孟子同是战国中期人,同为思想巨擘,他们对“物之齐否”持两种完全相反的态度。庄子提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的观点,孟子则针锋相对地提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命题。形式上,“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二者歧见之大,归本于哲人对世道人生不同的关怀方式和迥异的观照态度。

子不是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而是以承认“万物之不齐”为前提的,这种“齐”意味着承认一切存在皆有合法*、合理*。章太炎说:“齐其不齐,下士之鄙执;不齐而齐,上哲之玄谈。”正是此意。庄子因“不齐”而走向的“齐”,是一种平等的眼光和宽容的胸怀,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这与《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近似。同时,当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时,齐万物,一生死,生命也从高下区分的利益焦灼中悬解了出来。另外,庄子认为“齐物”的初始图景是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那个时候,“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庄子对“至德之世”的呼唤渗透着浓浓的诗人之乡愁意识和哲人之批判精神,*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时时需要反省。

子没有像庄子那样悉心去论*“物之齐否”,而是用一句常识之语“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对提倡“君臣并耕”的农家学派展开批评。当时,农家学派之许行从楚国到滕国传道,宋国的陈相、陈*兄弟闻风而来,尽弃前学,从师许行。陈相将许行之学转告孟子,孟子深不以为然,乃从社会分化、商品交换、劳心与劳力分工等角度论*了这种“君民同耕”是不合时宜的,不现实的,甚至是荒唐的。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④孟子强调“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恰恰是反对对天下万物整齐划一,比而同之。天下之物的价值本应有大小多少之分,因此不可以“同价”贾之,如若以“同价”来买不同之物,必然会造成良莠不齐,以次充好。若这种“比而同之”的思想上升至社会*领域就必然会造成天下大乱。在孟子看来,正常的社会应该是一个由“劳心者”与“劳力者”两个阶层组成的社会。“劳心者”从事治理、组织和教化之事,是“食税者”,古代圣贤如后稷、尧、禹等都属于这类人;“劳力者”从事生产劳动,包括耕作、做工和经商,他们要“上税”,为“劳心者”提供衣食之资。可见,孟子言“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这一常识之语目的在于*社会分工的合理*和必然*。

⑤庄子持“万物一齐”,孟子持“物之不齐”,二者不可同,不能同,不必同,亦无高下之分。在那个战乱频仍、世道窳败的战国之世,他们发现的是不同的症结,因此对“君臣佐使”的调配,亦大不同。唯其不同,才*了思想史的丰富*和复杂*。二人在*思想史上实现了互诤互补。以孟子对人*之善的信念补庄子的自然天*论,以免人*的沉沦、堕落和虚无;以庄子 “万物一齐”之自在的、诗意的、艺术的觉悟精神补孟子哲学所许诺人生之过于沉重的负担、责任和义务,以避免人生的异化、僵化、道学化。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07月27日第16版,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子虽承认“万物不齐”,但是: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合法*和合理*,因而他又认为,“以道观之,万物一齐”,无所谓贵贱短长。

B.庄子的“万物一齐”是强调因“不齐”而走向“齐”。“齐其不齐”和“不齐而齐”正是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的思想基础。

C.《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体现了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

D.庄子的“齐物论”是对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初始图景的呼唤和向往,渗透了一种诗人的乡愁意识和一种哲人的批判精神。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是一种客观常识,天地万物本来就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因而,不能对天下万物整齐划一,比而同之。

B.孟子从社会分化、商品交换、劳心与劳力分工等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君民同耕”的农家学派的做法是不合时宜的,而且会造成天下大乱。

C由于存在社会分工是必然和合理的,一个正常的社会应由“劳心者”和“劳力者”两个阶层组成,所以,孟子得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结论。

D.孟子认为天下之物的价值有大小多少之分,因此价格不一样;“劳心者”和“劳力者”从事不同的工作,他们的社会职责也不尽相同。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对世道人生的关怀方式和观照态度的迥然不同,庄子与孟子对“物之齐否”的观点和态度迥然不同,庄子持“万物一齐”,孟子持“物之不齐”。

B.庄子“万物一齐”的处世态度可以把生命从高下区分的利益焦灼中解放出来;孟子“物之不齐”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等级制度,为阶级剥削提供了借口。

C.庄子自在的、诗意的、艺术的觉悟精神使人沉沦、堕落和虚无;孟子宣扬的人生过于沉重的负担、责任和义务,则导致人生的异化、僵化和道学化。

D.庄子的“万物一齐”反对将万物强定为一尊,*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具有朴素的平等思想;孟子强调“物之不齐”,目的是建立有序合理的社会秩序。

【回答】

4.B

5.C

6.C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B项,“齐其不齐”是将万物强定为一尊,不是庄子观点;庄子承认“万物不齐”,主张“不齐而齐”。“齐其不齐,下士之鄙执;不齐而齐,上哲之玄谈”是章太炎对《齐物论》的阐释,他对“齐其不齐”持否定态度,对庄子“不齐而齐”大加赞赏。文中说章太炎的话“道出此意”,“此意”紧承上句加以理解。见②段,关键是对“齐其不齐”的理解。所以选B。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C项,因果关系倒置,孟子提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是为了*社会分工的合理*和必然*。所以选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C项,片面强调消极影响,与原文意思不符,过于绝对。见⑤段,“二人在*思想史上实现了互诤互补”,所以选C。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题型:选择题

猜你喜欢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文后小题。“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修建*“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 在我国古代《庄子·齐物论》中出现了“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据此回答以下2题。10.该思想体现了(... 一、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孟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孟子崇尚“王道...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列小题。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目。刘之遴,字思贞,南阳涅阳人也。父虯,齐国子博士,...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后面的题。“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修建*“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孟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孟子崇尚“王道”*,...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后面题。“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李智福①庄子与孟子同是战国中期人,同为思想巨擘,他们对“...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李智福①庄子与孟子同是战国中期人,同为思想巨擘,他们对“物...
相关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后面小题目。希格斯玻*子---“上帝粒子”人们早已发现,自然界中物体之间千差万别的相互作用... 在我国古代《庄子·齐物论》中出现了“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据此1.该思想体现了(  )A.环境决...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6~8题。   孟子“学于子思之门人”,是孔子、曾子、子思这一系早期儒家谱系的传人。(*)... 阅读下面一段文本,完成1—4题。庄子与屈原,是*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他们同时出现于*的战国时代...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文后各题。“中庸”思想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和”。“和”不是简单的折中、调和,而是事物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鲁庄公与齐战于长勺,两*相望,此为何时!而以“听讼用情”对曹刿之问战,何其迂阔... 阅读下面文本,根据要求作文。孟子和庄子同是战国时代的人。可是两个人的人生选择却截然不同:孟子以天下为己任,学成... 孟子曾提出,“万物皆备于我”。下列观点与之属于相同思想阵营的是①“理生万物”——朱熹②“气者,理之依也”——王...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后面题目。   绿林与侠为同源所出,这个“源”就是战国时期以墨家为代表的武士集团。“士”是...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后面题。“市”的本义为市场,与“城”不同。早期的“市”多在野外或井边,故有“市井”之称。而...
热门文章
“物理”二字最早出现在我国的晋朝,泛指事物之理,源于《庄子•天下》中的“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关于物理思想与...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后面小题。儒家道统:*皇权的制衡力量以往,人们常常把*主义与“封建社会”和“孔孟之道”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孟子曰:“无或①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 孟子和王夫子都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万物皆备于我”,王夫子提出“气者,理之依也”。这两种思想的共同之处...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各题。曹刿论战(节选)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7~19题。*古代人们在造物活动中不止于满足“形”下之“致用之器”,更不断探寻着“形”...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后面题。叶嘉莹:实践儒家的“知命”与“不忧”有人说,叶嘉莹是一个穿裙子的“士”。她说,我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智慧与国学王小波物理学家海森堡给上帝带去了“相对论”和“湍流”两道难题。我也有一...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9-11小题。*古代人们在造物活动中不止于满足“形”下之“致用之器”,更不断探寻着“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李邦华传李邦华,字孟暗,吉水人。受精神同里邹元标,与父廷谏同举万历三十一年乡试... 我国古代道家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庄子·齐物论》)。回答29~30题。29、“天地...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题。“市”的本义为市场,与“城”不同。早期的“市”多在野外或井边,故有“市井”之称。而我...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列小题。“和而不同”: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古代,“和而不同”是处理不同学术思想派别、...
推荐内容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文后各题。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经验之谈”因为符合人们的朴素...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文后各题。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我看到的一个方面是互联网对于人...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后面问题。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大脑中的“前额叶背外侧皮层”可能是人们诚实与否的“开关”。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庄子》故事两则一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后面各题。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常常提到“*”这一概念。孔子强调“仁”。在他看来,有仁德是做... (2015届福建福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植物的“五官”①植物像其他动物一样,有功能各异的“五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人品”与“作品”徐云古人常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用来说明人的品*与作品之间...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题。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  (一)论述类(9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3题。“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孟子这里所谓的“知人...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后面问题。(一)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化多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实现“美美与共”,需要“美人之美”。这要求我们①认... 孟子和王夫之都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万物皆备于我”,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这两种思想的共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后面题目。谈谈“循序渐进”与“为而不争”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中华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