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1898年,梁啓超等聯合百餘舉人上書,請廢八股取士之制。參加會試的近萬名舉人,“聞啓超等此舉,嫉之如不共戴天之...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1.1W

問題詳情:

1898年,梁啓超等聯合百餘舉人上書,請廢八股取士之制。參加會試的近萬名舉人,“聞啓超等此舉,嫉之如不共戴天之...

1898年,梁啓超等聯合百餘舉人上書,請廢八股取士之制。參加會試的近萬名舉人,“聞啓超等此舉,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謠言,幾被毆擊”。這一事件的發生

表明

A.廢八股斷送讀書人*前途     B.改制缺乏廣泛的社會基礎

C.知識分子在*上極爲保守     D.新舊學之間矛盾不可調和

【回答】

B

知識點: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題型:選擇題

猜你喜歡
11、1898年,梁啓超等聯合百餘舉人上書,請廢八股取士之制。參加會試的近萬名舉人,“聞啓超等此舉,嫉之如不共... 23.1898年,梁啓超等聯合百餘舉人上書,請廢八股取士之制。參加會試的近萬名舉人,“聞啓超等此舉,嫉之如不共... 梁啓超說“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開學校;學校之本,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梁啓超認爲維... 、1898年“當時會試舉人集輦彀下者將及萬人”,“聞啓超等此舉,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謠言,幾被毆擊”。會試... 1895年,康有爲、梁啓超聯合各省舉人,請求光緒帝變法,史稱“          ”。1911年,*黨人發動...  1895年,康有爲、梁啓超聯合各省舉人,請求光緒帝變法,史稱“          ”。1911年,*黨人發... 24.1898年,梁啓超等聯合百餘舉人上書,請廢八股取士之制。參加會試的近萬名舉人,“聞啓超等此舉,嫉之如不共... 呂思勉的《*制度史》認爲:“前此選舉,皆權在舉之之人,士有應舉之才,而舉不及,夫固無如之何。”爲解決“此前選... 1895年春,康有爲、梁啓超等聯合上書光緒帝,反對議和,請求變法。史稱“百日維新”。 改正: 34.1898年,梁啓超等聯合百餘舉人上書,請廢八股取士之制。參加會試的近萬名舉人,“聞啓超等此舉,嫉之如不共...
相關文章
隋朝開創了科舉制,唐朝首創殿試和武舉,明朝“八股取士”廢除了科舉制度。 梁啓超說:“我國蚩蚩四億之衆,數千年受制於民賊政體之下,如盲魚生長於黑壑,不知天地有民權二字。”梁啓超這段話的... 在上海舉辦世博會的想法,清末的梁啓超、吳趼人、陸士諤等名人在作品中就提出過。最絕的大概要數1910年32歲的滬... (14分)閱讀有關科舉制的材料:材料一 科舉之善,在能破朋黨之私。……前此選舉,皆權在舉之之人,士有應舉之才,... 1915年底,梁啓超撰文說:“在現行國體之下,而思以言論鼓吹他種國體,則無論何時皆反對之。”這說明此時的梁啓超... 1912年梁啓超指出“夫共和是否決不能行於我國,此非可以空言折人之口,必有待於  他日之試驗,此勿深論。然問國...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的 消息傳到*,康有爲、梁啓超聯合在*參加科舉會試的13... 1920年,梁啓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寫道:“爾後此梁啓超譚嗣同輩倡民權共和之說,則將其書(注:指黃宗羲的《明... 呂思勉在《*制度史》中認爲:“前此選舉,皆權在舉之人,士有應舉之才,而舉不之及,夫固無知之何”。爲解決“前此...  “凡爲國民皆平等以有參*。大總統由國民共舉。議會以國民公舉之議員構成之,制定中華*憲法,人人共守。敢有帝...
熱門文章
⑴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⑵故天將降大任...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 .梁啓超在《戊戌*記》中寫道:“吾國四千餘年大夢之喚醒,實自*午戰敗割臺償二百兆以後始也。”梁啓超所說的“大... 41.“凡爲國民皆平等以有參*。大總統由國民公舉。議會以國民公舉之議員構成之,制定中華*憲法,人人共守。若... 1998年,吉林省第四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農村採取了“海選”方式提名初步候選人。這一做法(... (2014·成都市模擬題)1920年,梁啓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寫道:“爾後此梁啓超譚嗣同輩倡民權共和之說,則... (一)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溪舉於市。  故天將... 1920年,梁啓超在《歐遊心影錄》中談道“科學萬能說”時,認爲它“當然不能像從前一樣的猖獗”。梁啓超之所以這樣... 《舊唐書》載,(楊綰)上疏條奏貢舉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陳,非經國之體也。望請依古制,縣令察舉孝廉,審知... 梁啓超在《變法通議>書中說“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 梁啓超在《戊戌*記》中寫道:“吾國四千餘年大夢之喚醒,實自*午戰敗割臺償二百兆以後始也。”梁啓超所說的“大夢... 15.梁啓超是近代歷史上“多變”的典型,經常處在“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戰”的狀態。除梁啓超外,康有爲、嚴復、孫中... 1889年,上海格致書院舉行春季考試,一個名叫鍾天緯的學生寫下了如此答卷:“迨一千八百零九年,而達文生焉?一千...
推薦內容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1895年,康有爲等率數千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發起“公車上書”,揭開了戊戌變法的序幕...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 據學者統計:“北宋一朝科舉考試共錄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約360人;武舉考試共錄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 康有爲發動各省參加科舉考試的舉子聯名上書的事件發生於 A.1894年       B.1895年       ... 《變法通議》是梁啓超闡述維新變法理論的主要著作。書中說“變法之本,在育人才,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 *文: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 生於憂患死於*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康有爲發動各省參加科舉考試的舉子聯名上書的事件發生於(  )A.1894年          B.1895年 ... 梁啓超認爲,“歷史者英雄之舞臺,舍英雄幾無歷史”、“大人物心理之動靜稍易其軌而全部歷史爲之改觀”。梁啓超的觀點... 如何才能開啟思想之門?梁啓超告誡人們,“勿爲古人之奴隸。”就是不要迷信古人、前人。他說:“非古人之法言不敢道,... .胡適評價19世紀末的梁啓超爲“*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開國之思想界”。這主要是因爲梁啓超宣傳了“*共和,... 《變法通議》是梁啓超闡述維新變法理論的主要著作。書中說“變法之本,在於人才,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 25.梁啓超是近代歷史上“多變”的典型,經常處在“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戰”的狀態。除梁啓超外,康有爲、嚴復、孫中... 梁啓超在《變法通議》中說:“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