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11、1898年,梁啓超等聯合百餘舉人上書,請廢八股取士之制。參加會試的近萬名舉人,“聞啓超等此舉,嫉之如不共...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1.71W

問題詳情:

11、1898年,梁啓超等聯合百餘舉人上書,請廢八股取士之制。參加會試的近萬名舉人,“聞啓超等此舉,嫉之如不共...

1898年,梁啓超等聯合百餘舉人上書,請廢八股取士之制。參加會試的近萬名舉人,“聞啓超等此舉,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謠言,幾被毆擊”。這一事件的發生表明(  )

A.新舊學之間矛盾不可調和      B.知識分子在*上極爲保守

C.改制缺乏廣泛的社會基礎      D.廢八股斷送讀書人*前途

【回答】

C

知識點:歷史上的重大改革 戊戌變法

題型:選擇題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康有爲發動各省參加科舉考試的舉子聯名上書的事件發生於(  )A.1894年          B.1895年 ... (2014·成都市模擬題)1920年,梁啓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寫道:“爾後此梁啓超譚嗣同輩倡民權共和之說,則... 1915年底,梁啓超撰文說:“在現行國體之下,而思以言論鼓吹他種國體,則無論何時皆反對之。”這說明此時的梁啓超... 呂思勉的《*制度史》認爲:“前此選舉,皆權在舉之之人,士有應舉之才,而舉不及,夫固無如之何。”爲解決“此前選... 呂思勉在《*制度史》中認爲:“前此選舉,皆權在舉之人,士有應舉之才,而舉不之及,夫固無知之何”。爲解決“前此... 隋朝開創了科舉制,唐朝首創殿試和武舉,明朝“八股取士”廢除了科舉制度。 梁啓超說“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開學校;學校之本,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梁啓超認爲維... 1920年,梁啓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寫道:“爾後此梁啓超譚嗣同輩倡民權共和之說,則將其書(注:指黃宗羲的《明... 康有爲發動各省參加科舉考試的舉子聯名上書的事件發生於 A.1894年       B.1895年       ... 1912年梁啓超指出“夫共和是否決不能行於我國,此非可以空言折人之口,必有待於  他日之試驗,此勿深論。然問國...
熱門文章
1889年,上海格致書院舉行春季考試,一個名叫鍾天緯的學生寫下了如此答卷:“迨一千八百零九年,而達文生焉?一千...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後,康有爲、梁啓超聯名發起“公車上書”。從此揭開了         ...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1895年,康有爲等率數千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發起“公車上書”,揭開了戊戌變法的序幕... 1897年梁啓超編輯出版《西政叢書》,其內容分史志、官制、學制、公法、農政、工政、商政、兵政等,“凡書三十二種...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樑思禮與梁啓超解璋璽樑思禮生於1924年8月24日。這一年,或可稱爲梁啓超的“災... 1920年,梁啓超在《歐遊心影錄》中談道“科學萬能說”時,認爲它“當然不能像從前一樣的猖獗”。梁啓超之所以這樣... 1998年,吉林省第四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農村採取了“海選”方式提名初步候選人。這一做法(... 15.梁啓超是近代歷史上“多變”的典型,經常處在“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戰”的狀態。除梁啓超外,康有爲、嚴復、孫中... 41.“凡爲國民皆平等以有參*。大總統由國民公舉。議會以國民公舉之議員構成之,制定中華*憲法,人人共守。若... 有資料顯示,1938年10月,八路*人數將近25萬人,較之1937年底的9萬餘人增加了近2倍。下列各項中,體現...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後,康有爲、梁啓超聯名發起“公車上書”。從此揭開了  A.義和團運動... (14分)閱讀有關科舉制的材料:材料一 科舉之善,在能破朋黨之私。……前此選舉,皆權在舉之之人,士有應舉之才,... 1895年的秋天,1000多舉人聯名上書,請求光緒帝實行變法,史稱(  )A、公車上書        B、百日...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後,康有爲、梁啓超聯名發起“公車上書”。從此揭開了A.義和團運動的序... 有資料顯示,1938年10月,八路*人數將近25萬人,較之1937年底的9萬餘人增加了近2倍。導致這一變化的客...
推薦內容
 “凡爲國民皆平等以有參*。大總統由國民共舉。議會以國民公舉之議員構成之,制定中華*憲法,人人共守。敢有帝... .梁啓超在《戊戌*記》中寫道:“吾國四千餘年大夢之喚醒,實自*午戰敗割臺償二百兆以後始也。”梁啓超所說的“大... 7、梁啓超說:“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午戰敗割*、償二百兆始”。梁啓超所述“割*、償二百兆”出自( ... 梁啓超說:“我國蚩蚩四億之衆,數千年受制於民賊政體之下,如盲魚生長於黑壑,不知天地有民權二字。”梁啓超這段話的... 清*於1850年10月至1851年5月,共調兵13600名並放銀超過一百六十萬兩到廣西。該舉措的目的是(  ... 1904年7月4日,清朝舉行了最後一次科舉考試。在禮部會試中選拔出來的273名貢士,參加了名義上由皇帝主試的殿... 12.王韜、鄭觀應和康有爲、梁啓超等人之所以都被稱爲“維新”派,主要在於他們從某種程度上都超越了近代以來先進中... 梁啓超在《戊戌*記》中寫道:“吾國四千餘年大夢之喚醒,實自*午戰敗割臺償二百兆以後始也。”梁啓超所說的“大夢... 據學者統計:“北宋一朝科舉考試共錄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約360人;武舉考試共錄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 梁啓超在《湖南事務學堂課藝批》中寫道:“議院制雖創設於泰西,實吾五經諸子傳紀,隨舉一義,多有其義者。”梁啓超寫... 25.梁啓超是近代歷史上“多變”的典型,經常處在“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戰”的狀態。除梁啓超外,康有爲、嚴復、孫中... 11.與明清八股取士相比,唐代科舉考試名目繁多。除常見的進士、明經二科外,尚有秀才、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 .胡適評價19世紀末的梁啓超爲“*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開國之思想界”。這主要是因爲梁啓超宣傳了“*共和,... 據學者統計“北宋一朝科舉考試共錄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約360人;武舉考試共錄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約... 首屆奧運會於1896年在雅典舉行,有澳大利亞、美國等14個國家的311名運動員參加,他們參加奧運會最不可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