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29.張之洞在1898年發表的《勸學篇》中認爲:“西學”爲“西政、西藝、西史”等社會科學,“西藝非要,西政爲要...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5.76K

問題詳情:

29.張之洞在1898年發表的《勸學篇》中認爲:“西學”爲“西政、西藝、西史”等社會科學,“西藝非要,西政爲要...

29.張之洞在1898年發表的《勸學篇》中認爲:“西學”爲“西政、西藝、西史”等社會科學,“西藝非要,西政爲要。”這說明此時張之洞

  A.其思想己與康有爲完全一致    B.主張應放棄西方自然科學的學習

  C.其思想在不斷與時俱進    D.主張清*應進行“預備立憲”

【回答】

  c  

知識點: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題型:選擇題

猜你喜歡
1898年,夏曆五月,張之洞刊行《勸學篇》,宣揚當時流行的*主張:中學爲體,西學爲用。張之洞此舉主要針對的是... 張之洞在《勸學篇》中寫道:“新舊兼學,四書五經、*史事、政書、地圖爲舊學,西政、西藝、西史爲新學。舊學爲體,... 張之洞在《勸學篇》中說:“中學爲內學,西學爲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不必盡索之於經文,而必無悖於經文。”... 戊戌變法期間,張之洞撰寫的《勸學篇》,提出“中學爲內學,西學爲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在知識分子中產生... 張之洞在《勸學篇》中說:“中學爲內學,西學爲外學;中學治其身,西學應世事,不必盡素於經文,而必悖於經文。”下列... 17.張之洞在《勸學篇》說:“中學爲內學,西學爲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不必盡索之於經文,而必無悖於經文... .(2012·台州模擬)張之洞在《勸學篇》中說:“中學爲內學,西學爲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不必盡索之於... 15.張之洞主張在學習西方文化時,須“政﹑藝兼學”,“學校﹑地理﹑度支﹑賦稅﹑武備﹑律例﹑勸工﹑通商,西政也;... 14.張之洞在《勸學篇》說:“中學爲內學,西學爲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不必盡索之於經文,而必無悖於經文... 張之洞在《勸學篇》說:“中學爲內學,西學爲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不必盡索之於經文,而必無悖於經文。”下...
相關文章
張之洞在《勸學篇》中說:“中學爲內學,西學爲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不必盡  索之於經文,而必無悖於經義...  “西安世園會”於2011年4月28日在*西安隆重開幕。爲了讓同學們瞭解“西安世園會”,學生會準備舉辦“走進... 西方學者西奧多·舒爾茨認爲:“小農的經濟行爲,絕非西方社會一般人心目中那樣懶惰、愚昧,或沒有理*。事實上,他是... 清末民初“國學”興起,國學大師劉師培認爲“西人社會之學可以考*造字之原”,又以中土文字的涵義*實西方社會學的... 著名學者富格遜在《文明世界》中認爲西方繁榮富強的首要條件是“競爭”:兩三百年間西方經歷了文藝復興、*改革(君... “中學爲體,西學爲用”論中,“西學爲用”意爲採用西方*事科技,“中學爲體”是指A.以*文化爲本位      ... 19.1880年前後,康有爲遊歷*、上海等地後認爲:“覽西人宮室之瑰麗,道路之整潔,巡捕之嚴密,乃始知西人治... 1861年,馮桂*在《校邠廬*》中提出:“採西學”、“制洋器”要“以*之倫常名教爲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 洋務派引用*傳統典籍來*西學之天文算學、化學、重學、氣學等均源於中學,認爲這些科技不過“泰西智士從而推衍其... 1897年梁啓超編輯出版《西政叢書》,其內容分史志、官制、學制、公法、農政、工政、商政、兵政等,“凡書三十二種...
熱門文章
19世紀後期報刊上諸如《論中西曆之所以不同》、《中西飲食異宜說》、《論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別》一類文章... 26.19世紀末,有人認爲:“不變其習,不能變法,不變其法,不能變器……西藝非要,西政爲要……不可變者倫紀也,... 西方*學有個“塔西佗陷阱”定律:當*不受歡迎時,好的政策與壞的政策都會同樣地得罪*。在我國,*要避免“... .“中學”和“西學”誰爲體用在*爭論了上百年,“中學”和“西學”在*相互競爭、相互滲透也有上百年。其中使“... 1688年英國的“光榮*”一直爲西方的*家和史學家所津津樂道。這次沒有流血的宮廷*被稱之爲“*”,從政... 1896年孫家期在《議覆開辦京師大學堂折》中稱:“中學有未備者,以西學補之:中學   有失傳者,以西學還之:以... 有學者認爲近代*人實際上經歷的探索過程是“西化”、“反西化”、“現代化”。下列符合“反西化”和“現代化”兩個... 史學界普遍認爲,在1919年以前,*近代化歷程由學習西方的*事器物,到學習西方的*制度,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 .晚清時期,一些仁人志士在意識到*落後於西方的同時,卻又鼓吹“西學中源說”。如薛福成認爲,“所謂西學者,無非... 、1688年英國的“光榮*”一直爲西方的*家和史學家所津津樂道。這次沒有流血的宮廷*被稱爲“*”,從政... 22、從“中體西用”到“託古改制”,從“三*義”到“*科學”,造成近代西學地位不斷提高、中學地位逐漸下降的...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史學界普遍認爲,1919年以前,從學習西方的*事器物,到學習西的政... 19世紀末,有人認爲:“不變其習,不能變法,不變其法,不能變器……西藝非要,西政爲要……不可變者倫紀也,非法制... (2019年*西卷)《禮記·禮運》認爲,在“天下爲公”的“大同”之世之後,社會進入“天下爲家”的“小康”之世。... 18.1901年,張之洞在《遵旨籌議變法謹擬採用西法十一條折》說:“世人多謂西國之富以商,而不知西國之富實以工...
推薦內容
洋務派以“西學中源”來反對頑固派,認爲“彼機器一事,亦以算術爲主,而西術之借根方,本於中術之天元,彼西土目爲東... 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曾經說過:“當*不受歡迎的時候,好的政策與壞的政策都會同樣地得罪*。”這就是西方*學... 傑裏·布羅頓在其《文藝復興簡史》中發現:19世紀的西方學者眼中的文藝復興,與20世紀西方學者眼中的文藝復興,形... 19世紀末,康有爲、梁啓超宣傳變法維新,他們的主要貢獻是A.倡導學習西方科學技術       B.闡明“中體西... 《新西遊記》裏的孫悟空重返“西天”聖地,驚奇地發現:“西天”改稱爲南亞,“天竺”改稱爲印度;“印度河”幹流卻沒... 《泰西水法》是介紹西方水利科學的著作,《四庫全書總目》介紹此書並指出:“西洋之學,以測量步算爲第一,而奇器次之... 斯塔夫裏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現在,日本又以‘東方道德,西方技藝’爲口號,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東西。”... 《全球通史》:“17世紀和l8世紀初,西方人瞭解*的歷史、藝術、哲學和*後,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紀... 1938年4月,國立*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等學校西遷至昆明後,組建成立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西南... 18、1938年夏,*發表了《論持久戰》,當時國聯推行“綏靖政策”,德、意、日法西斯肆無忌憚,慾壑難填。中... 1880年前後,康有爲遊歷*、上海等地後認爲:“覽西人宮室之瑰麗,道路之整潔,巡捕之嚴密,乃始知西人治國有法... 從“中體西用”到“託古改制”,從“三*義”到“*科學”,造成近代西學地位不斷提高、中學地位逐漸下降的原因主... 《史記》記載,西周分封名目有“尚德不尚年”“尊勤勞”“褒有功”“封先王后”等。有學者認爲,西周分封真正的目的是... 1897年,一代經學大師俞樾對生徒慨嘆:“最近三年中,時局一變風氣大開,人人爭言西學。”此時“人人爭言西學”側... 1897年,一代經學大師俞樾對生徒慨嘆:“最近三年中,時局一變,風氣大開,人人爭言西學。”此時“人人爭言西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