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练习题 成语大全 造句 名词解释 经典语录 名人语录
当前位置:国文精选馆 > 练习题 > 

文言文阅读。(15分)名实篇颜之推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

栏目: 练习题 / 发布于: / 人气:1.64W

问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15分)名实篇颜之推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

文言文阅读。(15分)

名实篇

颜之推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贵,以孝着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于苫块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①,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其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疑彼制作,多非机杼②,遂设燕③言,面相讨试。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觉者。韩退叹曰:“果如所量。”

邺下有一少年,出为襄国令,颇自勉笃,公事经怀,每加抚恤,以求声誉。凡遣兵役,握手送离,或赍梨枣饼饵,人人赠别,云:“上命相烦,情所不忍,道路饥渴,以此见思。”民庶称之,不容于口。及迁为泗州别驾,此费日广,不可常周。一有伪情,触涂④难继,功绩遂损败矣。

或问曰:“夫神灭形消,遗声余价,亦犹蝉壳蛇皮,兽迒⑤鸟迹耳,何预于死者,而圣人以为名教乎?”对曰:“劝也,劝其立名,则获其实。且劝一伯夷,而千万人立清风矣;劝一季札,而千万人立仁风矣;劝一柳下惠,而千万人立贞风矣。故圣人欲其鱼鳞凤翼,不绝于世,岂不弘哉?四海悠悠,皆慕名者,盖因其情而致其善耳。”

【注】 ①童竖:童仆。②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③ 燕:通“宴”, 宴席。④ 触涂:处处。⑤迒háng,(鸟兽的)脚印。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但察之未熟耳                 熟:熟练

B.竞日欢谐                     竞:整.从头到尾

C.及迁为泗州别驾               及:等到

D.岂不弘哉                     弘:伟大

13.下列句子,全都是“求虚名”做法的一组是(    )(3分)

① 伯石让卿,王莽辞政                 ② 以孝着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

③ 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   ④ 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

⑤ 握手送离,或赍梨枣饼饵,人人赠别   ⑥ 四海悠悠.皆慕名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世上有不少人是名不符实的,往往清名播扬但金钱暗入,信誉昭著但许诺有亏。

B.东莱王韩晋明怀疑某一士族徒有虚名,于是设宴叙谈,以作诗试探,结果验*了他的思法。

C.人一旦有了虚假的行为,后面没办法处处相继周全时,那么原先的功绩也就会随之而毁。

D.圣人用前人之名教育后人的原因是一方面可以劝勉世人立名,一方面可以从中获得实惠。

1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l)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3分)

(2)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3分)

【回答】

12.A

13.B

14.D

15.(1)“如今不修身却想在世上流传好的名声,就好比容貌很丑却要求在镜子里现出美丽的影子。(令、责、句式各 l分)

(2)因为一件虚假的事情毁掉了百件真实的事情,(这)就是贪求虚名的欲望无休止的缘故。(以、伪、已各 l分)

【解析】

12.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A.“但察之未熟耳”中的“熟”可以联系《淮*侯列传》中的句子“于是信熟视之”,由此可以推知应解释为“仔细”。或者联系句子中的“察”也可以推测出“熟”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要求,题中问的是哪方面。可以利用排除的办法来做这类题目。比如“求虚名的做法”,所写的事件应该能体现这一特点。②“以孝着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是真情流露,不是求虚名。④“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体现了朝廷寻求名士的诚意。⑥“四海悠悠.皆慕名者”体现了世人对有名望的人的仰慕之情,不是具体做法。故选B。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主要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首先要浏览四个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段落和句子,然后将选项与原句进行比较。此类题目的误区主要有:张冠李戴、时间地点错位、曲解实词虚词之意、胡乱推测。经比较可得知D项“一方面可以从中获得实惠”有误,文中的原句是“劝其立名,则获其实”,这里的“其实”应解释为“实际的名声”,所以不是“从中获得实惠”,而是获得实际的名声。故选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中“令”,美好(可以联系“令堂”“令郎”);“责”,要求;“求令名于世”,状语后置。第二句中“以”,因为;“伪”,形容词做名词,虚假的事;“已”,停止,休止。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名与实的关系,好比形与影的关系。德行技艺周厚.那名就一定好;容貌美丽,那影就一定美。如今不修身而想在世上传美好的名声,就好比容貌很丑而要求镜子里现出美丽的影子。

我见列世上的人,清名播扬但金钱暗入,信誉昭著但许诺有亏。人的虚或实,真或伪固然在于心,但没有不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只是观察得不仔细罢了。一旦观察得真切,那种巧于作伪就还不如拙而诚实,(否则)接着招来的羞辱也够大的。伯石的推让御位,王莽的辞谢*,在当时.自以为既巧又密。可是被后人记载下来,留传万世,就叫人看了毛竖骨寒了。近来有个大贵人,以孝著称,先后居丧,哀痛伤身过度、也足以超过一般人了。可他曾在茅屋之中,还用豆来涂脸,(有意)使脸上成疮,来显出他哭泣得多么厉害,但这种做作不能蒙过身旁童仆的眼晴,反而使外边人说他在服丧期间的居所饮食都在伪装。因为一件伪装的事情毁掉了百件真实的事情,这就是贪求虚名的欲望无休止的缘故。

有一个士族,读的书不过二二百卷,天资笨拙,可家世殷实富裕,他向来矜持,多用牛酒珍宝玩好来结交那些名士。名士中对牛酒珍宝玩好感兴趣的,一个个接着吹捧他,使朝廷也以为他有文采才华,曾经派他出境访问。东莱王韩晋明深爱文学,对他的作品发生怀疑,怀疑大多数的作品,不是他本人所命意构思的,于是就设宴叙谈,当面讨论测试。当时整天欢乐*,诗人满座,属音赋韵,提笔作诗,这个士族轻率间就写成,可全然没有先前的风格韵味,好在客人们各自在沉思吟味,没有发觉。韩晋明宴会后叹息道:“果真像我所估量的那样。”

邺下有个少年,出任襄国县令,能勤勉,公事经手,常加抚恤,来谋求声誉。每派遣兵差。都要握手相送,有时还拿出梨枣糕饼,人人赠别,说:“上边有命令要麻烦你们,我感情上实在不忍,路上饥渴,送这些以表思念。”民众对他称赞,不绝于口。等到迁任泗州别驾官时,这种费用一天天增多,不可能经常办到,可见一有虚假,就到处难以相继,原先的功绩也随之而毁失。

有人问道:“(一个人)的精神灭亡了,形体消失了,遗留下来的名声和评价,到如蝉壳蛇皮,鸟兽足迹,(毫无意义),与死去的人有什么相关呢?可是圣人为何却要用他们的名声教育后人。”我的回答是:这是为了劝勉,劝勉大家树立好名声,就能获得实际的名声。而且褒奖了一个伯夷,就有千万人树立起清廉的风气了;褒奖了一个季札记,就有千万人树立起仁爱的风气了;褒奖了一个柳下惠,就有千万人树立起贞节的风气了。所以圣人希望那些像鱼鳞风翼一样优秀杰出的人,都能在世上不断涌现,难道不够伟大吗?天下悠悠众生,都是爱慕名声的,圣人大概是顺着他们的情感而追求向善的意愿罢了。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猜你喜欢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 辽宁营口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博爱之谓仁,行而宜①之之谓义,由是而之②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名实北朝 颜推之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姝丽,则影必美焉... 文言文阅读(19分)二曰:尝试观於上志,三王之佐,其名无不荣者,其实无不安者,功大故也。俗主之佐,其欲名实也与...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梁王嗜果,使使者求诸吴。吴人予之桔,王食之,美。他日又求焉。予之柑,王食之,尤美。则意其犹有美... 课内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 (一)文言文阅读(19分)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唐甄:“言,我之言也。名,我所称之名也。今人作述,必袭古人之文,官爵郡县,必反今世之名,何... 名著阅读考查。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其于人也,则有德者但须形体悦目,不必面貌俊秀,与其貌美,不若气度恢宏。人...
相关文章
文言文阅读。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拽梯郎君祠记顾炎武忠臣义士,*也,非慕其名而为之。名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儒者可与守成论苏轼圣人之于天下也,无意于取也。譬之*海,百谷赴焉;譬之麟凤,鸟兽萃...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20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梁王嗜果,使使者求诸吴。吴人予之桔,王食之美。他日又求焉。予之柑,王食之尤美。则意其犹有美者,... 阅读文言文【*】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 文言文阅读(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 文言文阅读。【*】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 文言文阅读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
热门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赵师旦字潜叔,枢密副使稹之从子。美容仪,身长六尺。少年颇涉书史,尤刻意刑名之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段落,完成第17—19题(10分)。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喜雨亭记苏 轼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22~25题。(12分)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2~5题。(18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学孔堂记天不可以象名,孔子之道不可以科名。日月星辰,象也;德行、政事、言语、文学,...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 孔子曰:“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一)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水北山居记古之君子,其在朝市也,虽繁华之胶葛,恬然视之,而却有山林之遐思焉。今之... 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
推荐内容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21分)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①之之谓义,由是而之②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 三.文言文阅读。(14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 文言文阅读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羿,古之善*者也。调和其弓矢而坚守之。其*弓也,审其高下,有必中之道,故能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寡人之于国也(节选)《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奔向远方的路上,少不... 阅读文言文选段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以舅龙图*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 (二)文言文阅读(19分)元胄少英果,多武艺,美须眉,有不可犯之*。周齐王宇文宪见而壮之,引致左右,数从征伐。...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1—25题。(12分)*: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公孙龙,六国时辩士也。疾名实之散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8分)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 (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 四、课内文本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试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