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1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戊子中秋記遊[清]袁枚佳節也,勝境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

欄目: 練習題 / 釋出於: / 人氣:1.76W

問題詳情:

1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戊子中秋記遊[清]袁枚佳節也,勝境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

1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戊子中秋記遊

[清]袁枚

佳節也,勝境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樂也樂過而慮其忘則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乾隆戊子中秋,姑蘇①唐眉岑挈其兒主隨園,數烹飪之能,於烝②彘首也尤,且曰:“茲物難獨噉③,就辦治,顧安得客?”餘曰:“姑置具,客來當有不速者。”已而涇邑翟進士雲九至。亡何,真州尤貢父至。又頃之,南郊陳古漁至,日猶未昳④。眉岑曰:“予四人皆他鄉,未攬金陵勝,盍小遊乎?”三人者喜,納屨起,趨趨以數,而不知眉岑之慾飢客以柔其口也。

從園南穿籬出,至小龍窩,雙峰夾長溪,桃麻鋪*。一漁者來,道客登大倉山,見西南角爛銀坌湧,曰:“此*也。”*中帆檣如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東至蛤蟆石,高壤穹然,金陵全域性下浮。曰謝公墩⑤也。餘久居金陵,屢見人指墩處,皆不若茲之曠且周。竊念墩不過土一抔耳,能使公有遺世之想,必此是耶。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靈,亦必不捨此而之他也。從蛾眉嶺登永慶寺亭,則日已落,蒼煙四生,望隨園樓臺,如障輕容紗,參錯掩映,又如取鏡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從其外觀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樂也。

還園,月大明,羹定⑥酒良,彘首如泥,客皆甘而不能絕於口以醉。席間各分八題,以記屬予。嘻!餘過來五十三中秋矣,幼時不能記,長大後無可記。今以一彘首故,得與群賢披煙雲,辨古蹟,遂歷歷然若真可記者。然則人生百年,無歲不逢節,無境不逢人,而其間可記者幾何也!餘又以是執筆而悲也。(選自《小倉山房文集》,有刪改)

【注】 ①姑蘇:今*蘇蘇州市。②烝:同“蒸”,一種烹調方法。③噉:同“啖”,吃。④昳(dié):午後太陽偏斜,指午後。⑤謝公墩:山名,因晉代謝安而得名。⑥羹定:肉熟。

【小題1】下列句中對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乾隆戊子中秋             戊子:天干地支紀年。下一年為“己丑”。

B.亡何,真州尤貢父至       亡何:沒多久。“亡”通“無”。

C.金陵全域性下浮             下浮:在下方浮動。

D.客皆甘而不能絕於口以醉   甘:甘美。

【小題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句是

A.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樂也/樂過而慮其忘/則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B.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樂也/樂過而慮/其忘則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C.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樂也/樂過而慮其忘/則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D.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樂也/樂過而慮/其忘則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小題3】下列對文章內容和表達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議論開頭,闡明瞭佳節、勝境、名流三者偶遇之難得,間接交代了此次遊賞的時間、地點和同遊人的身份,並點明作記緣由。

B.第二段記敘遊賞的緣起。唐眉岑擅長蒸豬首,幾位客人相繼到來,佳節美食本已高興,唐眉岑仍提議遊賞金陵美景,又添雅興。

C.第三段記敘遊蹤、描寫景緻。作者用月中桂影比喻*中模糊的帆影,用輕薄的面紗比喻山嵐霧靄,用取鏡自照的形象比擬隨園。

D.第四段由事生感,樂極而悲。大家飲酒作詩,囑袁枚作記,袁枚因為月圓之故而生悲歡離合的愁思,表達知音難覓的悲傷。

【小題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茲物難獨噉,就辦治,顧安得客?

(2)而不知眉岑之慾飢客以柔其口也。

【回答】

【小題1】D

【小題2】C

【小題3】D

【小題4】(1)這種東西難以一個人吃完,即使蒸煮好,但哪裡找到客人呢?(2)可是不知道眉岑是想要讓客人飢餓來讓他們的口感柔爽啊。

【解析】

【小題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和用法。D項 “客皆甘而不能絕於口以醉 ” 中的“甘”解釋為“甘美”錯誤,在語法上是講不通的。回到文中,找到句子所在的語境,“還園,月大明,羹定⑥酒良,彘首如泥,客皆甘而不能絕於口以醉”,前文有“酒良”,可以推測,“甘”應該是說酒的。從句子來看,主語是“客”,所以這裡應該是“意動用法,認為……甘美”。

【小題2】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正確斷句為:“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樂也/樂過而慮其忘/則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解答此題,可以先整體閱讀文段,本句的意思:不偶然的事能偶然得到,真是快樂。快樂過了怕它忘記,就必然用文字寫下來儲存它,古代人都是這樣的。於是據此理解斷句,同時抓住關鍵虛詞“之”“ 也”“ 則”,還可以抓句中的人名、官職等專有名詞,比如“古之人”。

【小題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D.“袁枚因為月圓之故而生悲歡離合的愁思,表達知音難覓的悲傷。”表述有誤,原文 “然則人生百年,無歲不逢節,無境不逢人,而其間可記者幾何也”可以體會出作者表達的情感應該是盛筵難再、快樂不永的感傷。

【小題4】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1)“辦治” 蒸煮好;“顧” 但;“安” 哪裡;(2)“飢” 飢餓;“以” 來;“柔” 讓……口感柔爽。文言文翻譯最主要是抓得分點,考生把兩句放到原文中,根據上下文意思,再結合句中得分點來翻譯句子。

【參考譯文】

佳節、勝景、四方的名流,三件事合在一起,不是偶然的事。不偶然的事能偶然得到,真是快樂。快樂過了怕它忘記,就必然用文字寫下來儲存它,古代人都是這樣的。

乾隆戊子年中秋節,蘇州唐眉岑帶著他兒子住在隨園,向我數說他的烹調本領,以蒸豬頭為最好,又說:“這東西難以獨吃,如現在做好,哪裡就有客人來?”我說:“暫且備辦起來,或許有不速之客來。”過了一會兒,涇縣翟雲九進士到。再過一會兒,儀徵尤貢父到。又過了一會兒,南郊陳古漁到,這時太陽還未西斜。眉岑說:“我們四個人都是外地人,沒有遊覽過金陵的勝景,何不出去遊玩一下?”三人很高興,穿上鞋站起來,幾次顯出很急迫的樣子,卻不知道眉岑是想要讓客人飢餓一下以便有好胃口。

從隨園南面穿過籬笆出來,到小龍窩,兩座山峰之間夾著一條長長的小溪,桃林和麻田散發著清香。來了一個漁夫,領著客人登上大倉山,見西南角上銀白閃光水浪洶湧,漁夫說:“這是長*。”*中船帆桅杆像月亮中的桂樹影,依稀分辨不清。沿著山向東到蛤蟆石,高山像帳篷頂一樣中間高四面低。整個金陵都在腳下漂浮,漁夫說這是謝公墩。我久住金陵,多次見人指點謝公墩的位置,都不如這裡曠大而四面都可看到。心想墩不過是一堆土罷了,能夠使謝公產生出世思想的,必定是這兒!就算不是,謝公如地下有靈,也必然不會捨棄這裡而到別處去。從蛾眉嶺登上永慶寺的亭子,太陽已經落山,四處升起了晚霞,看隨園的樓臺,像罩上了一層輕輕的面紗,高低遠近似隱似現,又像用鏡子自照,喜愛自己的俊美。這才知道不從外面觀看,竟然不知道住在裡面是多麼快樂。

回到隨園,月亮大放光明,肉已熟酒又醇,豬頭爛如泥,客人都覺得味道美而吃個不停,直到喝醉。酒席上分八個題目各作詩文,叫我做記。嘻! 我過了53箇中秋節,年幼時的情景不記得,長大後沒有什麼好記的。如今因為一個豬頭的緣故,能和眾賢才遊賞勝景,辨識古蹟,於是清清楚楚好像真值得記下來。然而人生百年,沒有一年不逢節日,沒有一處不遇到人,這中間真值得記的有多少呢!因為這個緣故,我握著筆又感到很悲哀。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猜你喜歡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醉翁亭記歐陽修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21分)游龍鳴山記【明】陶安遊之勝者,適其時可樂也,得其地尤可樂也,而所遊又皆佳... (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鄒孟軻之母也,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遊為墓...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題。(14分)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霍光字子孟,剽騎將*去病弟也。父中孺,河東平陽人也,以縣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侍者... 二、文言文閱讀(18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拽梯郎君祠記顧炎武忠臣義士,*也,非慕其名而為之。名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書魯亮儕〔清〕袁枚魯之裕字亮儕,奇男子也。田文鏡督河南嚴,提、鎮、司、道以下,...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非 相《荀子》(節選)相人,古之人無有也,學者不道也。古者有姑布子卿①,今之...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說釣清吳敏樹餘村居無事,喜釣遊。釣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當初夏、中秋之月,蚤...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18分)喜雨亭記蘇 軾亭以雨名,誌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
相關文章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張鎰,蘇州人,朔方節度使齊丘之子也。以門蔭授左衛兵曹參*。郭子儀為關內副元帥,...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拽梯郎君祠記顧炎武忠臣義士,*也,非慕其名而為之。名者,國家之所以報忠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孔子觀於呂梁,懸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黿鼉魚鱉之所不能遊也。見一丈夫遊之,以...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問題。公孫龍,六國時辯士也。疾名實之散亂,...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遊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裡,有穴窈然,入之甚...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雪濤*集序①袁巨集道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時使之也。妍媸之質,不逐目而逐時。是故草木...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勝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 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1一3小題。喜雨亭記蘇軾亭以雨名,誌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題。論 文(下)袁宗道爇香者,沉則沉煙;檀則檀氣。何也?其*異也。奏樂者鐘不藉鼓響...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贊學(東漢)王符天地之所貴者,人也。聖人之所尚者,義也。德義之所成者,智也。明智...
熱門文章
 (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蔡澤者,燕人也,遊學於諸侯。去之趙,見逐。之韓...  (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田叔者,趙陘城人也,其先,齊田氏苗裔也。叔喜...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 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羿,古之善*者也。調和其弓矢而堅守之。其*弓也,審其高下,有必中之道,故能多...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㈠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目。 司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長卿。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相...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袁盎者,楚人也,字絲。父故為群盜,...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張文詡,河東人也。父琚,開皇中為洹水令,以清正聞。有書數千卷,教訓子侄,皆以明... 閱讀下文.完成第1—5題。①子赴友人孟誕先之約,以有此尋也。是時秋也,故曰“秋尋”。②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積,山... 古詩文閱讀(共36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專諸者,吳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吳也,知專諸之...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後題目。明末高郵①,有袁體庵者,神醫也。有舉子舉於鄉,喜極發狂,笑不止,求體庵診之,驚曰...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語段,完成後面小題。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遊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裡,有穴窈然,入... 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9~12題。(11分)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高勱,字敬德,渤海落人也,齊太尉、清河王嶽之子也。幼聰敏,美風儀,以仁孝聞,為齊顯...
推薦內容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師說》韓愈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訓,字平叔,南陽新野人,大司徒禹第六子也。少有大志,不好文學,禹常非之。顯宗...  三.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16分)   王義士者,失其名,泰州如皋縣隸①也。雖隸...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秦滅周祀,並海內,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風。若是,何也?...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文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 課內文言文閱讀(20分)閱讀下列文言文語段,完成後面的題目。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 (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袁盎者,楚人也,字絲。父故為群盜,徙處安陵。高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袁盎者,楚人也,字絲。父故為群盜,徙處安陵。高後時,盎嘗為呂祿舍人。及孝文帝即... (一)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題邵伯溫,字子文,洛陽人,康節處士雍之子也。雍名重一時,如司馬光、...  古詩文閱讀(共36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專諸者,吳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吳也,知專諸...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遊丹霞記【清】袁枚*辰春暮,餘至東粵,聞仁化有丹霞之勝,遂泊五馬峰下,另買小舟...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目。司馬朗字伯達,河內溫人也。九歲,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楊惲,楊忠之弟也,字子幼,以忠任為郎,補常侍騎。惲母,司馬遷女也。惲始讀外祖《...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晁君成詩集敘蘇軾“達賢者有後,張湯是也。”張湯宜無後者也。“無其實而竊其名者無後,...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