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1916年,李大釗稱:“爲其歷史所經閱者彌久,斯其聖哲所乖詔者彌多”,“民彝(意爲人倫)受繄蒙也彌厚”,“其政...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5.82K

問題詳情:

1916年,李大釗稱:“爲其歷史所經閱者彌久,斯其聖哲所乖詔者彌多”,“民彝(意爲人倫)受繄蒙也彌厚”,“其政...

1916年,李大釗稱:“爲其歷史所經閱者彌久,斯其聖哲所乖詔者彌多”,“民彝(意爲人倫)受繄蒙也彌厚”,“其*趨*也彌深”。所以,“吾華之有孔子,吾華之幸,亦吾華之不幸也”。據此可知,李大釗主張

A.應徹底否定儒學    B.移風易俗應該先行

C.批判儒學之糟粕    D.重視公民道德教育

【回答】

C

知識點: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題型:選擇題

猜你喜歡
27.北宋僧人契嵩說:儒教“大有爲”而“治世”,佛教“大無爲”而“治心”,二者皆“聖人之教也,其所出雖不同,而... 北宋僧人契嵩說:儒教“大有爲”而“治世”,佛教“大無爲”而“治心”,二者皆“聖人之教也,其所出雖不同,而同歸於... 1916年,李大釗在《民彝》雜誌創刊號上發文稱:“爲其歷史所經閱者彌久,斯其聖哲所垂詔者彌多”,“民彝(意爲人... 老子在《道德經》中指出:“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爲... 23.北宋僧人契嵩說:儒教“大有爲”而“治世”,佛教“大無爲”而“治心”,二者皆“聖人之教也,其所出雖不同,而... 14.北宋僧人契嵩說:儒教“大有爲”而“治世”,佛教“大無爲”而“治心”,二者皆“聖人之教也,其所出雖不同,而... 《道德經》說:“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爲而成。”對... 北宋僧人契嵩說:儒教“大有爲”而“治世”,佛教“大無爲”而“治心”,二者皆“聖人之教也,其所處雖不同,而同歸於... 子曰:“無爲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爲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朱熹注爲:“無爲而治者,聖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 10.“夫嚴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惡也。故聖人陳其所畏以禁其邪,設其所惡以防其奸,是以國安而*不起...
相關文章
梁啓超認爲:“歷史者英雄之舞臺也,舍英雄幾無歷史”,“舍豪傑則無世界”,“大人物心理之動進稍易其軌,而全部歷史... 1917年,李大釗撰文指出:“孔子者,歷代帝王*之護符也:憲法者,現代國民自由之*券也;*不能容於自由,即...  1945年8月,*親赴重慶與*談判,這一舉動被*人士稱爲“彌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這說明... 公元前416年,雅典人投票決定對彌羅斯島居民進行滅族**,然後將該島作爲自己的領土,理由是彌羅斯在伯羅奔尼撒... 材料一:東漢哲學家王符說:“德不稱其任,其禍必酷;能不稱其位,其殃必大。”北宋史學家司馬光說:“才者,德之資也... .**“一大”宣言指出:“*人,因不得不繼續努力,以求*民族解放,其所恃爲後盾者,實爲多數之民衆,... 2.“夫嚴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惡也。故聖人陳其所畏以禁其邪,設其所惡以防其奸,是以國安而*不起。... 著名歷史學家錢穆曾說:“故*政制之廢宰相,統“*”於“王室”之下,真不免爲**之黑暗所籠罩者,其事乃起... 《禮記•大傳》記載:“別子爲祖,繼別爲宗,繼彌者爲小宗”。東漢經學大師鄭玄爲其作注曰“別子,謂公子若始來在此國... 某校開展“百年*”歷史主題活動,李同學就“1912年6月南京見聞”蒐集到以下材料。其中有史實錯誤的是A.“民...
熱門文章
孟子在人的心與天地萬物的關係上認爲,“盡其心者,知其*也。知其*者,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所以事天也。”從... 在美國曆史上,有兩位著名的總統,其中一位被稱爲“美國國父”另一位被稱爲“黑奴解放者”,他們是: A.羅斯福、裏... 1921年3月,李大釗給河南鄭州工人講課。當時學習的工人姜海世回憶道:李大釗很幽默地說,“工”字下邊加個“人”... 孔子認爲作爲社會*的人要“仁者愛人”,要“克己復禮”,因而其本質思想被歷代統治者所重視。它是A.追求天下爲公 ... 《呂氏春秋》:“今以衆地者,公作則遲,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則速,無所匿其力也。”與這一歷史現象關聯最爲緊密的圖片... 光緒年間的一本書描繪當時的上海“百貨闐(充滿)集”,“西人所購者,以絲茶爲大宗”,“其售與華者,呢、布、羽毛等... 東漢哲學家王符說:“德不稱其任,其禍必酷;能不稱其位,其殃必大。”“德不稱其任,其禍必酷”說明(    )①意... 19.秦始皇泰山封禪時留下了《泰山刻石》,相傳其稿本爲秦丞相李斯所書,唐人稱頌其“畫如鐵石,字若飛動”,“骨氣... 東漢哲學家王符說:“德不稱其任,其禍必酷;能不稱其位,其殃必大。”“德不稱其任,其禍必酷”說明(  )①意識對... *初章太炎在《秦政記》中說:“古先民平其政者,莫遂於秦。”“平其政”即“使人們在*上平等”。這主要是指秦朝... 右圖中的王家大院,樑思成稱其爲“全國建築寶庫”,被專家學者譽爲“*民間故宮”“華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紫禁城”... 11.董仲舒新儒學的基礎是“天人感應”,認爲“受命於君,天意之所予也”,主張“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對其內... 圖7是《說文解字》列出的“歷”“史”二字的篆書。許慎解釋道,“歷”者,過也,傳也。“史”者,記事者也,從又持中... 作爲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之一,陳獨秀曾被人們稱爲“*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啓蒙之水”灑向那“孔孟瀰漫的大道上... 28、1917年,李大釗撰文指出:“孔子者,歷代帝王*之護符也;憲法者,現代國民自由之*券也;*不能容於自...
推薦內容
對於鴉片戰爭,有人稱爲“中英戰爭”,有人稱爲“通商戰爭”,也有人稱爲“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歷史認識中價值判斷... 閱讀有關中外近代史的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有學者指出,1840—1949年間的*歷史經歷了“沉淪”“谷底”“...    司馬朗字伯達,河內溫人也。九歲,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客謝之。十二,試經爲童...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下列與此哲學觀點相通的是(  )A.天地合而萬物生,*... 班固作《漢書》,內有《古今人表》,列1931人。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區分爲三等九則”。其中“上上聖人”者十四人,... 有位學者說“人人都可以成爲歷史家”、“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對此正確的理解是A.史學家因其個人立場、文化背景不... 宋太祖曾說:“昔者科舉多爲勢家所取,朕親臨殿試,盡革其弊矣。”時人認爲,“故聖朝廣開科舉之門,俾人人皆有覬覦之... 光緒年間的一本書描繪當時的上海“百貨闐(充滿)集”,“西人所購者,以絲茶爲大宗”,“其售於華者,呢、布、羽毛等...  “古先聖王之所以導其民者,先務於農。民農非徒爲地利也,貴其志也。民農則樸,樸則易用,易用則邊境安,主位尊。”... 仲舒曰:“天立王,以爲民也。故其德足以*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賊民者,天奪之。”其思想的主旨是A.天人感應  ... *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曾經說過:“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以下言論中,和他是同... .光緒年間的一本書描繪當時的上海“百貨闐(充滿)集”,“西人所購者,以絲茶爲大宗”,“其售於華者,呢、布、羽毛... 史學大師呂思勉先生認爲歷史學是“研究人類社會之沿革,認識其變遷進化之因果關係者也”。下列史實,與西漢“大一統”... 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位皇帝。文治武功令人讚歎,被後世稱爲“千古一帝”。然而“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強大的... 13.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爲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爲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理學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