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經典語錄 > 

《春秋大義》經典語錄

欄目: 經典語錄 / 發佈於: / 人氣:1.02W
《春秋大義》經典語錄
《春秋大義:*傳統語境下的皇權與學術》的構架,以上千年的縱深探究歷史,不但從*文化中尋根溯源,還兼涉了西方人類學、宗教學、社會學、心理學,與過去強調“中華文化”的優點與特*不同,作者的着力點在發掘人類文化本源的共同之處,演變的結果和過程或許不同,但矇昧初期的人類,卻擁有幾乎共同的規範。視野寬了,結論自然出現,如同在太空中看地球,不必用數學推導地球是圓的,就算原始人都看得出來,沒有別的原因,站的高度不同。
*儒家思想中其哲學思想的價值取向;儒家思想在社會價值、倫理道德和社會禮儀等方面的看法、取捨和褒貶。其本質就是個人在羣體的社會生活中,在與其他人、周圍的環境等產生作用時,在個人行為選擇上所遵循的一套行為規範和其背後的思想原則。
相傳孔子(B.C.551 -- B.C.479)根據魯國的歷料記載將魯隱元年(B.C.722)到魯哀公十四年(B.C.481)的歷史修成了一部史書,這部編年史書就被叫作《春秋》。共242年史事,大約有1.5萬字。《春秋》記事非常簡練,近乎大事年表。
其後(也可能是同時)出現了《左傳》。《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記事起於魯隱公元年(B.C.722),終於魯哀公二十七年(B.C.468)。《左傳》約18萬字,也是一部編年體史書,它比《春秋》多記17年,同時也比《春秋》多很多史料。但後來儒家的經學家認為《左傳》是解《春秋》經之作,故西晉杜預作注時重加編排,首列《春秋》經文,然後分條記事,從此《左傳》原貌不可得見。《史記》和《漢書·藝文志》則認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
孔子開了私學之風,由於《春秋》非常簡練,傳授時就需要解釋其文辭和史義。到了漢代,大約是B.C.100期間,就出現了着重從解釋《春秋》的文辭和史義上加以發揮的《公羊傳》和《穀梁傳》,先列《春秋》原文,然後逐字、逐層進行解釋。《穀梁傳》相對更遵從忠實記載史實的原則,而《公羊傳》則認為:《春秋》是孔子借春秋242年史事以表示自己的*觀點,處處包含“微言大義”。司馬遷(B.C.145? -- B.C.???)在《史記·孔子世家》中也稱,孔子寫《春秋》不單純記載史事,它的遣詞用字體現出一套褒貶書法,藉此以表達他對社會現實問題的見解,寄託他的社會理想。這也就是《春秋》的“微言大義”。
另一方面,相對於漢代通行的語言和文字,孔子寫《

經典語錄

一件事的真假往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是否把它當真。

是的,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在有些情境下,糊弄一個人往往不太容易,糊弄兩三個人也不太容易,但是,糊弄一羣人可就容易多了。

人們忘記了國家本該只是一件工具,卻滿懷*地把它當作目的本身。

在向大眾表達意見的時候,知識分子永遠會輸給義和團。

禁忌越多,自然説明見不得人的東西越多。

清官們正因為覺得自己不愛財、不惜命,毫無私心,佔據了道德上的制高點,做起事來便了無顧忌,於是草菅人命者有之,禍國殃民者有之,老百姓們看着他們生活之儉、執政之勤,再加上那一臉的正氣,也就只有感動的份,哪還看得見有多少滔天大禍都是他一手造成的。

儀式和人造的鬼神都是維護社會穩定的有效手段,一個社會羣體通過莊嚴的儀式來敬拜一個共同認可的神聖的人或物,從儀式過程中體會到一種社會認同感——每一個個體都融入到一個羣體當中去,這滿足了人天生的一種心理屬*。

人窮就容易管理,賞和罰的手段就容易派上用場。

人數往往和理*成反比,也就是説,在人數越多的時候,理*也就越少。

只要肯用心,從同一部經典中可以得出多種多樣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結論,並用以支持各種現實的*意圖。

儀式很可能是詩歌的源頭。法國人類學家葛蘭言説:“詩歌語言是與特殊活動相對應的一種特殊的表達形式……”

社會的普遍同情心主要受限於它的平等程度,而不是取決於苦口婆心的道德説教和別的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