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最能反映*傳統法律精神的,自然屬於歷朝的法典,如《唐律疏議》《大明律》《大清律...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2.51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最能反映*傳統法律精神的,自然屬於歷朝的法典,如《唐律疏議》《大明律》《大清律...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

最能反映*傳統法律精神的,自然屬於歷朝的法典,如《唐律疏議》《大明律》《大清律例》等。這些法典前後具有很強的繼承*,法典中的規則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塊由旨在推行道德教化的條款組成,一塊由旨在保障國家的秩序、安全與正常的行政管理條款組成。前者大體關乎孝道、婚姻、立嗣與兩*關係等,而後者則關乎*事、獄訟以及有效的行政管理等。而有關謀反大逆、殺人、盜竊、侵害的條款兼涉兩塊內容。但即便主要作為“刑法典”的歷代法典,其“形”也不完全“一刑獨大”,唐律十二篇中,真正關係到現代意義上的“刑”的實體法,乃賊盜、鬥訟、詐偽、雜律四篇,而捕亡、斷獄兩篇類似於現代的程序法。從結構就可以看出立法者制律的中心意圖並不在純粹意義上的“刑”。《大明律》和《大清律例》都分七篇,分別為:名例、吏律、户律、禮律、兵律、刑律、工律。這是按照《周禮》所設置的治理模式來排序,與儒家所設想的道德理想一致,萬物統一於“道”中,人間的秩序得以與道的規律相對應,法典篇目秩序的排列,也是按照這樣的理念來定。

   廣義的法律是用來推行教化的,其要達到的價值目標乃在於“正人心”“厚風俗”,誠如《史記·管晏列傳》中司馬遷借管子之言所稱的那樣:“治教化則人心正,人心正則天下無賊”。而《唐律疏議》的序言中則把教刑的關係説得更為明白:“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猶昏曉陽秋相須而成者也。”故而唐代立法者將法律視為政教之用,其意在促使人們恪遵德禮,以臻“至善”之化境。雖然儒家大體上強調人有“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四端,故有“仁”“義”“禮”“智”的道德自覺,然而現實生活中總有悖理違禮之事,此時純靠自覺難以匡正人心、厚風俗,故而必須藉助法律的威懾之力。所以古代從來不將法律視為政教之末,而以“用”名之,“刑為盛世所不能廢”(《四庫全書提要》)即指此意。 

為了貫徹這一意圖,傳統法律設置了各種各樣的規則,勸善懲惡。懲惡自不必問,但凡刑律所加,針對的對象必為於倫常綱教有違之人。不僅如此,傳統法律往往還變現在看來純粹是道德的義務為法律義務。譬如《唐律疏議》的“賊盜”一篇中就有這樣的規定:“諸鄰里被強盜及殺人,告而不救助者,杖一百;聞而不救助者,減一等。力勢不能赴救者,速告隨近官司,若不告者,亦以不救助論”;若“追捕罪人而力不能制,告道路行人,其行人力能助之而不助者,杖八十;勢不得助者,勿論”。立法者考慮到了人的能力,通常情形下,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因此更應該有道德踐履的勇氣。唐律對見義不為的行為設置刑事責任,正在於提倡一種公序良俗。

    更有甚者,刑罰為政教之用傳統法律中,很多條款似乎在現實生活中進入司法程序的概率不大,甚至在其設定之初,就沒有打算被執行。比如歷代法典中有“同姓不婚”條,但是似乎從未被實踐過。另外,諸如親屬之間的許多行為,雖被規定為犯罪,但是實踐中遵循“民不告官不舉”的做法,實際上立法者和司法者都明白,設置此類規則之真正意圖,乃在於提出一種治國理想,希望民眾向此努力,更多地帶有一種“宣教”**。

(摘編自宋玲《“正人心”與 “厚風俗” ——*傳統法律的價值取向》)

5.下列關於“*傳統法律精神”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唐律疏議》、《大明律》和《大清律例》中律法的順序,都是按照《周禮》中的治理模式來排序的,與儒家的道德理想也是一致的。

B.管仲認為:“治教化則人心正,人心正則天下無賊。”這説明他將法律視為政教之用,認為法律的最高境界是促使人們恪遵德禮。

C.傳統法律設置了各種各樣的規則,勸善懲惡。對那些不能嚴格自律、做出悖理違禮之事的人,必須藉助法律的威懾力。

D.傳統法律常常把今天看來屬於道德的義務規定為法律義務,比如唐律中規定,發現有人犯罪就要處以杖刑。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古代法典中關於孝道、婚姻、立嗣與兩*關係等方面的條款,其主要目的在於推行道德教化,兼有保障國家秩序、安全等作用。

B.*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不追求“一刑獨大”,制定法律並不在純粹意義上的“刑”,“刑”的主要目的是讓人有敬畏意識。

C.唐律十二篇中,賊盜、鬥訟、詐偽、雜律四篇類似於現代意義上的“刑”的實體法,而捕亡、斷獄兩篇類似於現代的程序法。

D.歷代法典中都有“同姓不婚”的條款,但因為在實踐中都遵循“民不告官不舉”的原則,所以違反這一條款的人也不會受到處罰。

7.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古代立法者認為,人的能力越大,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也就越大,如果違犯了法律,所受到的處罰自然也要加重。

B.《四庫全書提要》認為:“刑為盛世所不能廢。”因為刑罰為政教之本,其“正人心”“厚風俗”的功用不可小覷。

C.唐律規定對見危不作為者施以杖刑,根本原因是,在傳統*個體要接受社會這個特定團體賦予每個個體的義務要求。

D.傳統法律中的很多條款在現實生活中進入司法程序的概率並不大,據此可以推知,這些條款在設定之初就沒有打算被執行。

【回答】

5.C

6.C

7.A

【解析】

試題分析:

5.A 項中不包括《唐律疏議》;B應是“唐代立法者將法律視為政教之用,其意在促使人們恪遵德禮”,而不是管仲。D應是有能力制止卻不予制止的要處以杖刑。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6.A“兼有保障國家秩序、安全等作用”錯;B原文説“但即便主要作為“刑法典”的歷代法典,其‘形’也不完全‘一刑獨大’”, “‘刑’的主要目的是讓人有敬畏意識”表述不準確;D“違反這一條款的人也不會受到處罰”錯。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7.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及對文意的推斷能力。A 項“所受到的處罰自然也要加重”文中無據。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知識點:科普類文本閲讀 社科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猜你喜歡
唐高宗時,大臣長孫無忌等撰定《唐律疏議》三十卷解釋律令條文,通行天下。這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部較完整的法典。... 《唐律疏議》是*現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封建法典。其中的《名例律》規定:“諸化外人(外國人),同類自相犯者,...  *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法典是  A.《貞觀政要》    B.《唐律》    C.《唐律疏議》    D.《大... 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補充漢代法律;長孫無忌用經、義解釋法律,編成《唐律疏議》,後來被唐高宗賦予同等的法律效...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商鞅改法為律之説,最早源於《唐律疏議》。唐廷詔今集體編纂的《唐律疏議》説:商鞅傳... 31.(14分)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律疏議》是唐高宗永徽年間完成的法典,是唐律的典型代表。據《舊...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讓法律成為一種*信念“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將形同虛設。”對法律的信仰,是法治國... 唐高宗時,大臣長孫無忌等撰寫《唐律疏議》三十卷解釋律令條文,通行天下,這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部較完整的法典。... *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法典是  A.《貞觀政要》    B.《唐律》   C.《唐律疏議》  D.《大秦律》 唐高宗時,大臣長孫無忌等撰定《唐律疏議》三十卷解釋律令條文,通行天下,這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部較完整的法典。...
相關文章
近代西方有説法認為,世界上載印閲讀最廣的書,第一是《聖經》;第二就是《民法大全》,堪稱“法律聖經”。“法律聖經... 我國古代法律中增加經濟立法,且“刑用重典”的是A.《秦律》   B.《大明律》       C.《法經》   ... *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是?(   )A.《隋律》       B.《唐律疏議》        C.《貞觀... *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法典是:A、《貞觀政要》      B、《秦律》        C、《唐律疏議》    ... 公元前3世紀後期,秦統一六國後修訂並完善了《秦律》;此時的羅馬法律朝着萬民法方向發展。這兩種法律都A.適應了統... 下表是秦朝部分律法,這一現象反映了秦朝律法主要內容《田律》及時以書面形式彙報降雨量和受益田地的面積以及受災的面... 近代西方有説法認為,世界上載印閲讀最廣的書,第一是《聖經》,第二就是《民法大全》,堪稱“法律聖經”。“法律聖經... 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是A.《唐律疏議》       B.《漢謨拉比法典》C.《農桑輯要》  D.《夢溪... 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律文化淵源久遠,積澱於整個社會中的法律文化傳統博大精深。“君權至上,法自君... 《世界文明史》中説:“後來,(羅馬)立法機關所通過的法律,法官們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頒佈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至最...
熱門文章
材料一 朱元璋懲元末法制鬆弛之弊,對立法十分重視。《大明律》分名例、吏律、户律、禮律、刑律、工律七部分。在對待...  材料一 《唐律》,分“衞禁”、“職制”、“户婚”等十二門。《大明律》篇目有名例一卷,以及吏律二卷、户律七卷、...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生態文明説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自然、社會和人的*發展的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 32.有學者在論及《十二銅表法》時指出:“即使是最嚴峻的法律,也比沒有法律或任意解釋法律要好一些。”這説明《十...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歐洲歷史上最早的較完備的法律體系。有人認為該法典對西方文明的影響僅次於《聖經》,其原因不... 材料一*法制起源較早。夏朝法律被稱為“禹刑”,西周制定《呂刑》。秦朝制定《秦律》,這是一部十分嚴苛的法律,以... 《世界文明史》説:“後來,(羅馬)立法機關所通過的法律,法官們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頒佈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 .有學者在論及《十二銅表法》時指出:“即使是最嚴峻的法律,也比沒有法律或任意解釋法律要好一些”。這一看法表明《...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秦漢時期的*秦朝對官吏的約束是很嚴的,制定的*專項法律法規包括《為吏之道》等... 42.《世界文明史》中説:“後來,(羅馬)立法機關所通過的法律,法官們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頒佈的法律如此之多,... 規定“國王不經議會許可,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行,不得徵收捐税”的法律文獻是()A.《大*》B... 5.《十二銅表法》規定:不得為任何個人的利益,制定特別的法律。《唐律疏議》規定:諸八議者(注:八議指親、故、賢... 2009年以來,我國修訂和通過了《保險法》、《刑法修正案》《食品安全法》《郵政法》等法律,這些法律都是根據憲法... 2015年10月,***局審議通過了《**廉潔自律準則》和《**紀律處分條例》。黨內兩大法規... 9.《秦律》中最早規定“命曰制”“令曰詔”。而《北齊律》中首創“十大罪”條文,隋唐法律又將這“十大罪”定為“十...
推薦內容
下圖是某部法律文獻的內容摘錄。據此判斷,該部法律文獻是A.《權利法案》B.《*宣言》C.《*宣言》D.《1... 下側漫畫《“煎”守》反映了①網吧經營者沒有嚴格遵守法律,允許未成年人進②家長法律意識淡薄,沒有運用法律武器來維... 有學者在論及《十二銅表法》時指出:“即使是最嚴峻的法律,也比沒有法律或任意解釋法律要好一些”。這段論述表明《十... “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廢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執行",這一條文出自    A.《權利法案》   B.《*宣言》... 英、美、法三國在資產階級*期間分別頒佈了《權利法案》、《*宣言》、《*宣言》等法律文件。這些法律文件所體... 閲讀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後各題。經典的尷尬:《文選》在宋代的嬗替凌鬱之①《文選》風靡於唐朝,成為唐代最具影響力的... 古代日本官僚體制源於“律令制”。在大化改新之詔發佈50多年之後,《大寶律令》完成,也就是依刑罰法之“律”與行政... 世界文明史》説:“後來,(羅馬)立法機關所通過的法律,法官們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頒佈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學... 世界文明史》中説:“後來,(羅馬)立法機關所通過的法律,法官們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頒佈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至最有... 規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財產權神聖不可侵犯的法律文件是【  】A.《*宣言》       B.《*宣言》  ...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法律門前(奧地利)卡夫卡法律門前站着一名衞士。一天來了個鄉下人,請求衞士放他進法律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定並審議通過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物權法》等法律。這些法律制定的依據是A.《中華*共和... 有學者在論及《十二銅表法》時指出:“即使是最嚴峻的法律,也比沒有法律或任意解釋法律要好一些。”這段論述表明《十... 某地人大通過並公佈的《法律援助條例》: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將繼續實施多項惠民利民舉措,使更多的困難羣眾獲得法律... 18.清*頒佈的《欽定憲法大綱》中第三條規定:“欽定頒行法律及發交議案之權。凡法律雖經議院議決,而未奉詔命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