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經典語錄 > 

《南明史》經典語錄

欄目: 經典語錄 / 發佈於: / 人氣:2.06W
《南明史》經典語錄

內容簡介

本書特點是基本上以大順*、大西*餘部及鄭成功等民眾抗清鬥爭為主線;貫串全書的脈絡是強調歷

時二十年的抗 清鬥爭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抗清勢力內部矛盾重重,嚴重分散,抵銷了抗清力量。

南明的歷史,包括了大順*攻克*及消*入關問鼎中原以來,直到康熙一年夔東抗 清基地覆滅的各地

地反清運動的歷史。它是羣雄爭霸又是明朝的延續,也是清初歷史的 一個主要組成部分 稱之為南明

是因為以*為都城的明朝業已覆亡這段時期的戰鬥主要在南方展開,又是在復興明朝的旗幟下進行,而

弘光、隆武、魯監國 、永曆朝廷都是在南方建立的。但是,抗擊清朝的暴虐統治,並不僅限於南方,陝、甘

晉、冀、魯、豫等地的抗清運動連綿不斷


經典語錄

九月初七日,張煌言在杭州遇害。在南明為數眾多的人物中,張煌言的地位並不顯赫,然而在長達二十年的抗清鬥爭中,他歷盡了艱難險阻,處處以大局為重,幾乎是一位無可挑剔的完人。黃宗羲為他撰墓誌銘説:“今公已為千載人物,比之文山,人皆信之。餘屈身養母,戔戔自附於晉之處士,未知後之人其許我否也”可謂定評。

“明之紳士,大約榮利祿,趨聲勢,私妻子是計耳。寧有君父之戚,家國之感乎哉!故闖至則降闖,獻至則降獻,一降不止則再,其目義士皆怪物耳!

許多人輕信了封建史籍對大順*的污衊之詞,斷言李自成進京後領導集團腐化變質,喪失民心,終歸失敗。這種觀點完全不符合事實。且不説不少親歷*申燕京之變的人士記載大順*在京期間紀律嚴明;就以時間而言,三月十九日大順*進京,四月初十日左右得到吳三桂率部叛變回*攻佔山海關,十三日晨李自成、劉宗敏親率大*離京平叛,其間最大時限為二十三天。*歷史上許多王朝肇建伊始欣欣向榮,若干年之後壯志消磨,出現文恬武嬉的局面;卻沒有聽説過在二十天左右就腐化得喪失戰鬥力的。

張煌言在魯王病死後,對前途感到完全絕望。他始終是一位抗清志士,而不是一個獨善其身的人。何況他對鄭氏父子的所作所為常有異議,所以沒有像其他一些官紳那樣跟隨鄭氏移居*,滿足於保住先人衣冠頭髮。復明運動的旗幟既已不復存在,繼續同清*作戰也就失去了意義。1664 年(康熙三年)六月,他下令解散自己部下的*隊,只留下幾個親信居住於人跡罕至的懸山花嶴,這是個距離舟山不遠的孤島。由於島中不產糧食,日常所需不得不以寺廟和尚的名義前往舟山購買。清浙*提督張傑從降將處探知張煌言藏身於附近海島,就派遣兵丁潛伏於舟山的普陀、朱家尖一帶,不久果然截獲了張煌言的購糧船,當即利用所獲船隻連夜趕往花嶴。

清*未遇任何抵抗,就越過了仙霞嶺。不久前降清的阮大鋮跟隨清*入閩。行至仙霞嶺下時忽然頭面腫脹,其他官員勸他暫時休息,不要過關。他惟恐失去“立功”機會,堅持隨*越嶺。為了顯示自己身強體健,他爭先步行登山,對落在後面的人吹噓道:你們這些年輕人爬山還不如我這六十歲的老頭。攀登到山頂,疾病突發,死於嶺上。其他官員氣喘吁吁到達嶺上時,見他坐在大石上一動不動,呼之不應,以馬鞭撥其辮子毫無反應,仔細一看,才發現他已經死了。跟隨他的家人上嶺、下嶺,幾經周折,才在附近居民家中找到幾扇門板,勉強收殮。

明代的靖*王是太祖侄兒朱文正的後裔,在宗室諸王當中譜系最遠,按宗法觀念他根本不具備繼統的資格……八月初三日,朱亨嘉居然身穿黃袍,南面而坐,自稱監國,紀年用洪武二百八十七年。

在南明史籍中,指斥孫可望“脅封”的文字多極了,其中不少出自忠於明室的遺民之手。他們似乎從未想過孫可望提出聯明抗清時大西*擁有十萬左右的兵力和雲南一省的地盤,求一個王爵千難萬阻;後來孫可望兵敗失勢,僅帶了一百多名官兵向清朝投降,順治皇帝立即派人趕赴湖南封他為義王,毫不吝惜爵位俸祿。相形之下,多少可以看出清廷為什麼能勝利,南明為什麼失敗的原因。

吉水人王寵,排行第八,人稱王來八,自1645年起義兵,“出入吉、贛、臨、撫間,驟發倏散,蹤若風雲,數百里地,敵騎阻絕,士民得安定,服明服者,皆來八力也”。1646年他兵敗被俘,設計偽降,盛筵款待清*,用酒灌醉,夜間召集舊部全殲看守之敵,隨即換上清*器械旗幟乘船進抵新淦、峽*,清朝知縣出迎,都被擒殺,連克二城。清*主力來攻,王寵兵力不敵,戰敗後隨機應變,在旗幟上大書“追剿王來八”,在亂*中大呼“殺賊”,乘清*錯愕之際溜之大吉。1647年十月,清*西巡按董學成檄調各府縣兵圍剿,王來八戰敗,死於亂*之中。

有一種記載説,史可法微服私訪行至淮上,竟被督工頭目抓去當苦力,碰上劉澤清來查看營建情況,他才扔下肩頭上的巨木大叫:“學生效勞三日矣!”

“滿洲八旗兵實力下降,難以繼續擔任征服全國的主力是出於以下因素,第一......就是兵員少了,士氣低了。第二,清朝入關初期吒叱風雲的領兵大將由於染上天花,迷戀女*和內部傾軋,凋謝殆盡......滿洲將領已經普遍沉浸於温柔鄉中,雄心的逐漸消磨自然還要早一些。這種嚴酷的事實,清廷統治集團內非常清楚,儘管他們諱莫如深,閉口不言,但從對南明各派抗清勢力的戰略部署和戰術安排上都明顯地看出他們越來越多地採取以漢制漢的方針。戰略上表現在更多地依賴漢族擁清派進行招撫;戰術上不到關鍵時間不動用滿洲兵,即使在關鍵戰役中也大抵是讓綠營兵和漢*打前陣,滿洲兵將處於二線,這樣既可減少傷亡,又可起到監視漢*和在最後關頭奪取勝利首功的作用。”

從門户生畛域,從畛域生恩怨,從恩怨生攻擊。所以《春秋》之始,首嚴朋黨之誅。而門户之名,竟結燕都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