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1898年,張之洞在《勸學篇》中説:“商鞅變法,廢孝弟(悌)仁義,秦先強而後促;王安石變法,專務剝民,宋因以致...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5.2K

問題詳情:

1898年,張之洞在《勸學篇》中説:“商鞅變法,廢孝弟(悌)仁義,秦先強而後促;王安石變法,專務剝民,宋因以致...

1898年,張之洞在《勸學篇》中説:“商鞅變法,廢孝弟(悌)仁義,秦先強而後促;王安石變法,專務剝民,宋因以致亂,此變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殘酷剝民,非不可變也,法非其法也。”上述言論

A.體現了以史為鑑的傳統論*模式

B.指出了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

C.反映了對傳統與變革衝突的迷惘

D.表明了反對學習西方的堅定立場

【回答】

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張之洞對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成敗得失的評價,體現了以史為鑑的傳統論*模式。故*為A項。張之洞的言論沒有指出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張之洞從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中吸取教訓,不是對傳統與變革衝突的迷惘,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對學習西方的態度和立場,排除D項。

知識點: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中學為體 西學為用”

題型:選擇題

猜你喜歡
支持商鞅變法的秦孝公死後,商鞅被施以車裂之刑,但“商鞅雖死,秦法未亡也”。這説明①商鞅變法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 李斯在《諫逐客書》中説:“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與“商鞅之法”最為接近的思想派別是(... 支持商鞅變法的秦孝公死後,商鞅被施以車裂之刑。但是,“商鞅雖死,秦法不敗”。上述現象説明( ) ①商鞅變法順應... 熱播電視劇《大秦帝國·裂變》講述了秦孝公大膽起用商鞅進行變法,使秦國由弱變強的故事。電視劇中,商鞅變法後秦國的... 張之洞在《抱*堂弟子記》中追述寫作《勸學篇》(1898年4月撰寫)的原委:“自乙未後,外患日亟,而士大夫頑固益... 維新變法時期,張之洞在其所著的《勸學篇》中説:“使民權之説一倡,愚民必喜,亂民必作,大亂四起。”其基本用意是(...  “自秦變法而敗亡,後世人遂以守法為心傳。自商鞅、王安石變法而伏誅,後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後各國一變再變而... 1912年,*同志在《商鞅徙木立信論》中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而求其利國福民偉大之*家,商鞅不首屈... 張之洞評價“北魏孝文帝變法,尚文明,魏國以治,此變而得者也。商鞅變法,廢孝弟(悌)仁義,秦先強而後促(不足)。... 18.1901年,張之洞在《遵旨籌議變法謹擬採用西法十一條折》説:“世人多謂西國之富以商,而不知西國之富實以工...
相關文章
1898年,夏曆五月,張之洞刊行《勸學篇》,宣揚當時流行的*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張之洞此舉主要針對的是... 張之洞在《勸學篇》中説:“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不必盡  索之於經文,而必無悖於經義... 《史記·商君列傳》中關於商鞅説明秦孝公變法的記載:“吾説公以帝道,其志不開悟矣”“吾説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説...  “孝宗(1162年—1189年在位)即位,詔求直言。先生上封書事:帝王之學,必先格物致知,以極夫事物之變,使... 朱元璋認為:“先王不施賞而民觀於善,不施罰而民不為戾,何也?仁義本之也,商變夏,周變商,仁義未嘗改。”因此他主... 1862年,曾國藩提出了“泰西以商戰二字立國”的觀點。1885年中法戰爭之後,張之洞又強調“以工商立國”、“以... 結合商鞅變法內容,回答以下問題:(1)商鞅變法後秦國的農民想獲得爵位最好的途徑是什麼?(2分)(2)指出商鞅變... 張之洞在《勸學篇》説:“如其心聖人之心,行聖人之行,以孝弟忠信為德,以尊主庇民為政,雖朝運汽機,夕馳鐵路,無害... “孝”在歷史上有不同的寫法,如。《論語·學而》中説: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欲!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下列... 《史記·商君列傳》中關於商鞅説服秦孝公變法記載:“吾説公以帝道,其志不開悟矣。”“吾説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
熱門文章
《史記》記載,秦孝公死後,太子即位,守舊的貴族誣告商鞅“謀反”,商鞅也因此遭受了車裂的命運,這主要是因為商鞅變... 《史記》記載,秦孝公死後,太子即位,守舊的貴族誣告商鞅“謀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車裂的命運。這主要是因為商鞅變... 吳起在楚國變法,最後被大臣用亂箭*死;商鞅在秦國變法,在秦孝公死後被處以車裂之刑。這些史實反映的問題是A.吳起... 29.張之洞在1898年發表的《勸學篇》中認為:“西學”為“西政、西藝、西史”等社會科學,“西藝非要,西政為要... 某班同學在學習“商鞅變法”這課中,表演了一出歷史短劇。下列各項,錯誤的是(  )A.*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變... 14.張之洞在《勸學篇》説:“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不必盡索之於經文,而必無悖於經文... 晚清張之洞在其著作《勸學篇》中寫道:“夫不可變者,倫紀也,非法制也;聖道也,非器械也;心術也,非工藝也。”對這... 下列中外改革,使社會*質發生根本變化的有:( )①商鞅變法②王安石變法③北魏孝文帝改革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⑤日... 17.張之洞在《勸學篇》説:“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不必盡索之於經文,而必無悖於經文... 商鞅死後,“秦夫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這反映了商鞅變法A、提倡仁義   B、非常徹底    C、法令嚴酷  ... 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説:“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 李斯在《諫逐客書》中説:“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魏之師,舉地千里... 戊戌變法期間,張之洞撰寫的《勸學篇》,提出“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在知識分子中產生... 梁啟超在1903年版的《新民叢報》中説道:“盧梭學説,於百年前政界變動最有力者也,而伯倫知理(1808-188... .商鞅主持變法使秦國由弱變強,但他自己卻因變法而慘遭殺害。下列變法內容中,為他招來殺身之禍的是A.“宗室非有*...
推薦內容
《變法通議》是梁啟超闡述維新變法理論的主要著作。書中説“變法之本,在育人才,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 、《朱子語類》中記載:“黃仁卿問:‘自秦始皇變法之後,後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曰:‘秦之法,盡是尊... 有人反對王安石變法,理由是“上户自足,無假(借)官錢,而強與之,使出息。……名為厚民,實乃剝下;名為惠民,實有... 《變法通議》是梁啟超闡述維新變法理論的主要著作。書中説“變法之本,在於人才,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 張之洞在《勸學篇》説:“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不必盡索之於經文,而必無悖於經文。”下... 古之君民①者,仁義以治之,愛利以安之,忠信以導之,務除其災,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身已終矣,而後世... 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説“變法之本,在於人才,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他認為... 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請你結合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史實探究以下問題:(1)商鞅變法的時間是哪一年... 《史記》記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商鞅在秦國為相十年,宗室貴戚大多怨恨他)。這主要是因為商鞅變法哪... .《史記·貨殖列傳》説:“孝(秦孝公)、昭(秦昭襄王)治咸陽,因以漢都,長安諸陵,四方輔湊並至而會,地小人眾,... 張之洞在《勸學篇》中説:“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其身,西學應世事,不必盡素於經文,而必悖於經文。”下列... .1859年洪仁玕的《資政新篇》指出,“治國必先立政”,立政的關鍵“在乎設法用人之得所當”,強調“國家以法制為... 戰國時期的各國改革中,秦國的商鞅變法成效最為顯著。商鞅變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獲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商鞅雖死,秦法未敗”。商鞅變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於A.秦孝公的支持                   ... 張之洞在《勸學篇》中説:“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不必盡索之於經文,而必無悖於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