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1875年,李鴻章對日本駐華公使説:“對於近來貴國所舉,很為讚賞。獨有對貴國改變舊有服裝...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5.02K

問題詳情: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1875年,李鴻章對日本駐華公使説:“對於近來貴國所舉,很為讚賞。獨有對貴國改變舊有服裝...

閲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5年,李鴻章對日本駐華公使説:“對於近來貴國所舉,很為讚賞。獨有對貴國改變舊有服裝,模仿歐風一事感到不解,我國決不會進行這樣的改革,只是*器、鐵路、電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長之處,不得不採之外國。”

材料二   梁啟超説:“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

材料三   孫中山説:“我們*的目的,是為*謀幸福,因不願少數滿洲人*,故要民族*;不願君主一人*,故要**;不願少數富人*,故要社會*。”

材料四   陳獨秀説:“我們現在認定,只有‘*’和‘科學’可以救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材料五   *幕府以後,明治天皇*實行一系列資產階級*質的改革,主要內容有:*方面,“廢藩置縣”,加強*集權;經濟方面,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根據材料一、二、三、四反映的歷史事件,簡述*近代化探索的歷程。並歸納這四個歷史事件的共同作用。

(2)根據材料五,分析明治維新的措施,説明其對日本歷史發展所起的作用。

(3)材料一和材料五中,中日兩國的變革在目的上有何異同?

(4)日本和*的近代化探索一成一敗,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是什麼?

【回答】

(1)經歷了向西方學技術(器物)到學制度再到學思想,這樣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過程。或洋務運動學技術;戊戌變法和*亥*學制度;新文化運動學思想。共同作用:客觀上推動*資本主義的發展;衝擊傳統守舊思想觀念,促進思想解放;帶來了*社會生活的近代化;推動了*的近代化進程等。

(2)*上:加強*集權,鞏固天皇統治,為日本經濟發展提供*保障;或提供了穩定的社會環境。經濟上: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促進日本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社會生活:向歐美學習,發展現代教育,培養現代化人才,提高國民素質。

(3)相同點:都是為了鞏固統治,挽救危機。不同點:*是清*為了維護封建統治,只學技術,不變革制度。日本是全面學習西方,變革制度,發展資本主義。

(4)日本全面變革,舉國一致,有廣泛的社會基礎;或日本善於向其它民族學習先進事物,並不斷創新等。*是漸進變革,加之守舊勢力的阻撓;或缺乏廣泛的羣眾基礎等。

知識點:洋務運動

題型:材料分析題

猜你喜歡
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天皇詔書規定:把很多貴族的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材料二:“法令規...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李世民説: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材料二:鑑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 李鴻章是晚清重臣,*近代化的先驅。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李鴻章提出:“*文武制度,事事超出西人之上,獨火器... 1875年*某官員與日本公使森有禮談日本服裝時説:“*下對貴國舍舊服而仿歐俗,拋棄  本國*精神而甘受歐洲...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5年5月8日,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蘇聯*舉國歡慶。而當時擔任美國駐蘇參贊的凱南卻... 閲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説:“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材料二:*穩定、經濟發達、文...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列寧説:“如果沒有戰爭,俄國也許會過上幾年甚至幾十年而不發生反對資本家的*。”材料二 ... 材料解析題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895年,有人寫出這樣的對聯:“*今已歸日奉,頤和園又搭天棚。材料二:199...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歷史》七年級下冊材料二:今天文成公主來*...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1:1917年1月26日,日本外相召見英國駐日大使時説:“帝國*就帝國具有最大利害關係的山...
相關文章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太宗李世民説: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材料二 鑑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937年7月8日,**發表宣言,指出:“日本帝國主義武力侵佔平津與華北的危險,已...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唐太宗請回答:   (1)上圖反映了...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下圖)2009年1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材料二:1月30日電:美國昨日宣佈新一波對台...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1937年7月8日,**發表宣言,指出:“日本帝國主義武力侵佔平津與華北的危險,已... 閲讀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1895年後,李鴻章傷感地反省,説:“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也,都是紙糊的老... 閲讀下列材料:(7分)材料一 1937年7月8日,**發表宣言,指出:“日本帝國主義武力侵佔平津與華北的...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770年——1821年英國農業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變化。材料二:18世紀末期,倫敦上空多...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從1783年*戰爭結束到華盛頓1789年就任第一任總統美國有將近6年時間處於無*狀態。...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文侯問李克(李悝)日:“為國如何?”對曰:“臣聞為國之道,...
熱門文章
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李鴻章在談到國防安全時説:“敵從海道內犯,自須亟練水師,惟各國皆系島國,以水為... 請閲讀以下材料材料一:1972年*接見日本首相材料二:……中日兩國有着悠久的友好歷史。兩國*切望結束迄今... 閲讀下列材料:清*派李鴻章到日本馬關,與日本內*總理大臣伊藤博文舉行談判。日本誘逼李鴻章在早已擬定的條約文本... (12分)中華文明燦爛輝煌,對保持國家的穩定和統一發揮了積極作用。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對於一個旁觀者來説,4... 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對於一百多年的*近代史,美國著名的漢學家費正清説:“從根本上説,是一場最廣義的...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937年7月8日,**發表宣言,指出:“日本帝國主義武力侵佔平津與華北的危險,已經...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941年12月,中美關係發生了轉折*變化。美國開始正視*戰場對於抗擊日本的巨大作用,... 尊重歷史,才有和平。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羅斯福曾就1941年12月7日日本對美國的“無端、卑鄙的進攻... 1861年改革,對俄國近代化歷程產生了重大影響。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年...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1853—1854年,美國海*准將培理兩次率艦隊駛入日本*户灣。日本在未作武裝抗擊的情況... 閲讀下面的材料,探究問題。  材料一:據新華社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不顧日本國內外輿論的強烈反對,於17日上午再... 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唐太宗説:“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材料二...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1853—1854年,美國海*准將培理兩次率艦隊駛入日本*户灣。日本在未作武裝抗擊的情... 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337年,英國議會執行了愛德華三世發佈的公告,其主要內容為:“任何國家的服裝... 近代以來,莘莘學子求新知於世界,學成歸來,報效祖國。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從1872年到1875年,大...
推薦內容
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50——1970年歐美主要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材料二:日本...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材料二:“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 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材料二:“民為貴,君為... 19世紀中期,*、日本、俄國都開始了探索近代化道路的歷程。閲讀下列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李鴻章... 戊戌*後,慈禧對李鴻章説:“有人説你是康黨。”李鴻章對曰:“若舊法能富強,*之強久矣,何待今日?主張變法者...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以魏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改革派,對阿里改革評價很高。《海國圖志》一書對埃及的*、經濟... (2019•呼和浩特)閲讀材料,完成問題。材料:李鴻章的實業清單:1879年,*第一條電報線1880年,*... 閲讀材料:材料一:“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資治通鑑。唐紀》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舅... 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5分)材料一1700年,貴族擁有的土地佔全國土地數量的15%—20%,1780年為... 仔細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者,*之土地也,久為貴國之所踞,今餘即來索,則地當歸我。”  材料二... 發端於美國的金融風暴對世界經濟產生了深刻影響。閲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1:材料2:2009年我國對外貿易呈...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派爾認為:“*舞台上誰獨佔鰲頭,日本就會出於自身利益跟誰結盟:190... (14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公元前6世紀初,梭倫對國家*機構進行了改革,使公民大會成為國家最高... 閲讀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 1851年英國舉辦“萬國工業博覽會”,有10個國家接受邀請,此為...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英、法、德、意四國舉行慕尼黑會議材料二 慕尼黑會議以後,英國首相張伯倫對英國*來説:“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