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名人語錄 > 

度*山經典語錄

欄目: 名人語錄 / 發佈於: / 人氣:1.42W

經典語錄

這是個退不出的*湖。

度*山經典語錄

“我早已説過,年輕時涉世未深,內心浮躁,心不定就難成事。人非要經歷一番不同平時的劫難才能脱胎換骨,成為真正能解決問題的人。“

人的力量永遠來自心靈。當你的心靈產生力量後,外界的環境看上去也就沒有想象中的險惡了。

一個人如果用心誠意,天下就沒有難事。因為心外無事,一切事都是心上的事,就看是否用心。

王陽明極力指責佛教:“佛教徒擔心父子連累他,就離開父子;擔心君臣連累他,就離開君臣;擔心夫妻連累他,就離開夫妻。佛教徒總説自己不執着於‘相’,其實這些都是執着於君臣、父子、夫妻的‘相’,所以他才逃避。我們儒家,有個父子,就給他仁愛;有個君臣,就會對他忠義;有個夫妻,就給他禮節。什麼時候執着於父子、君臣、夫妻的‘相’呢?” 由此可知,這張紙的厚度就是責任心和使命感。儒家有,佛道沒有。簡潔地説,王陽明心學是一門要人去外面建功立業的學説,而佛道是龜縮避世的學説。

第一,立志。就是要打定主意,下定做聖賢的決心;第二,勤學。做聖賢必須勤奮,努力學習知識和提升品德;第三,改過。有錯就要改,絕不姑息;第四,責善。也就是在朋友之間要以責備的方式勸善。

如果良知是太陽,那麼七情就是浮雲。太陽是移動的,不可能總停留在一處,無論何處,只要有一線光明,就全是陽光所在。天空即使佈滿烏雲,可你還是能看得清,這就是良知的妙用。而這妙用無非是掌握一個度罷了。按你所説的,因為雲能遮日,就要抹去天生的浮雲了麼?

康有為曾説,言心學者必能成事,而且是大事,這句話在王陽明身上是不言而喻的真理。因為王陽明心學,説白了,就是讓人用心的學問。所謂“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任何一件事,只要你用心,正如王陽明所説,道理就在你心中,你用了這個道理,就必能成事。“用心”其實就是一種使命感,為了一個目的而進行全方位的思考。

切勿受到不利環境的影響,也不要讓堅定之心有所動搖。要避免災禍,就要守護內心的光明,儘量表面上可以屈服。採取這種態度,再大的災難都是浮雲。有時候,人必須隱藏他的光芒,以便在當時的困難處境之下仍能讓他意志佔上風,內心深處必須意志堅定,並且要一點都不流露在外。如此,就能在困難中堅持。

王陽明也承認,道德雖然是每個人自己的問題,可有些人的道德被多年來時間的俗氣所污染,已不能自動自發地流露,所以必須要樹立道德楷模,讓道德楷模喚醒他們內心正要睡死過去的善良。 他的辦法是老辦法,但老辦法往往是最管用的。他恢復了設立於朱元璋時代,早已名存實亡的申明亭和旌善亭“兩亭”制度。他要求廬陵縣所管轄的各鄉村都要設立這“兩亭”。旌善亭是光榮榜:凡是熱心於公益事業、樂於助人、為國家和地方做了貢獻的人,在該亭張榜表彰,樹立榜樣。這是存天理;申明亭是黑榜:凡是當地的偷盜、鬥毆或被官府定罪的人,名字都在此亭中公佈,目的是*戒他人。這是去人慾。

平時無事時有多麼從容的風度都是扯淡。人真正的風度應該是遇到變故遭遇屈辱時,在這個時候,平時憤怒時到此能不憤怒,驚慌失措者到此能不驚慌失措,始是能有得力處,亦便是用力處。不要*心你的人生,但要*心你的良知。

歸根結底,就是要“存天理,滅人慾”。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來説明“天理”和“人慾”。餓了吃飯是“天理”,但非要吃魚翅鮑魚,這就是“人慾”;困了睡覺是“天理”,但非要有美女陪睡,這就是“人慾”;一個人如果餓了非不吃飯,困了非不睡覺,這也是“人慾”,雖然它不是不合理的慾望,但卻是不合理的行為,因為你違反了人的生理規律。由此可知,天理其實就是滿足我們生存下來最基本的需求,除此之外的都是人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