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經典語錄 > 

《什麼是好的公共生活》經典語錄

欄目: 經典語錄 / 發佈於: / 人氣:1.57W
《什麼是好的公共生活》經典語錄

這部理*沉潛的“公共隨筆”文集使公共生活觀察成為*哲學的助手。紀德在《地糧》中寫道:“重要的是你的目光,而不是你看見的東西”。而對一個公共生活的觀察者來説,觀察的目光和觀察的對象是同樣重要的。他的特殊目光固然讓他在許多人熟視無睹的對象中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東西,這樣的目光也確實可以幫助別人對那些司空見慣的現象再也不能熟視無睹,但是,他還需要有適宜的觀察對象,越具體越細緻越好,而最適宜的觀察對象正是普通人公共生活的點點滴滴。

這些隨筆雖為時評,觀照的是“這裏”和“現在”,卻都關乎公共生活長久而普遍的知識和道理。好的公共生活以*來保障羣體的公共“幸福”,它的倫理導向是鼓勵美德,它的價值內涵是維護尊嚴,它的理智狀態是推崇真實,它的智慧傳統是接受教訓。匱缺這些條件不是放棄和絕望的理由,因為所有這些幸福因素都不是命運的安排,只要我們願意,都是可以習得的。

艾迪生用寫作影響讀者,讓他們對社會形成一種相對精緻、複雜,而非簡單、粗糙的感覺和觀察,學會以一種開明、平和、深入、令他人愉悦的方式,而非以粗暴對抗和爭來吵去的方式談論共同的問題。他的寫作可以説就在不斷為此設立標準和作出示範。21世紀初的*需要理*公共話語,迫切的程度並不亞於18世紀初的英國。

——徐賁


經典語錄

現代公共社會中,責任和權利是聯繫在一起的。責任不是位卑者對位尊者無條件的風險和服從,而是以任何人都必須尊重責任者的基本普遍權利(*、尊嚴、自由、平等)為條件和基礎。

人有三種死法:第一種是自殺,第二種是戰爭,第三種是順應。如果説自殺是逃避,那麼戰爭便是對抗,而順應則是不死不活地活着。

人文教育是文化的教育,人文教育的產品是有文化的人。人文教育讓人變得更有自由意識、更能*思想、更理*、更寬容、更有修養。這是一種做人的成就,它本身就是價值的實現,是一個自我完足的目的,而不是達到其他功利目的的手段。

並不是所有的學校都能彌補家庭道德教育的不足。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接受不同的家庭道德影響,因此個人品格會有相當的差別。例如,有的比較誠實、寬容、尊重別人,有的愛説謊、霸道、歧視和欺凌別的孩子。學校必須有好的道德文化環境,學生的教育才能託付給學校。如果學校本身就是一個不講道德的地方,教師受賄自肥、學生討好老師、缺乏公正的規則、充斥虛偽和謊言,那麼學生的教育便不能託付給學校。

公民教育是人文教育在*社會的擴充,它們的核心價值都是自由、平等和尊嚴。公民教育關乎*、關乎道德、關乎責任、關乎法治、關乎愛國。公民教育還關乎教育自身的作用,教育到底是為了什麼?是為某個權力意志而去灌輸正確思想?是為市場造就勞動力?還是為了培養更智慧、更道德的公民?如果是後者,那麼公民教育的目的與** 的目的便是一致的。人文和公民教育的嚴重缺失使得教育變成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不改變這種情況,受教育的意義便只能維繫在畢業生能否找到工作的功利考量之上了。

美國的中小學因此對教師在校內的道德行為有特別嚴格的要求。老師決不允許向學生收取或索取金錢、*騷擾學生、歧視對待任何學生等等。老師也絕不會鼓勵學生以打小報告、告密來討好老師,更不會在教學中培養、訓練學生“正當説謊”的技能。“正當説謊”用的語言往往是些套話,以説套話代替説真話,寫作也會變成了對學生的假話訓練。

神如果正義,算是人的運氣; 神如果不正義,人只能自認倒黴。誰能生活在一個比較正義的制度中,往往不是自己選擇的結果,而是一種運氣。事實上,*制度在一個國家中形成,往往也是歷史的幸運。

以優勝為導向的擇優制度容易誘發一種成則為王、敗則為寇的社會心理,也容易在多種人際關係中形成惡質競爭。這種競爭機制形成的人際關係會長遠地影響一個社會文化的品質,使得人與人之間總是戒備、不信任,甚至幸災樂禍、落井下石。一個原本要用來擇優,產生優秀者的制度,結果卻產生了許多品質低下、並不優秀的“優勝者”,效果適得其反。這樣的競爭制度,不是可以改一改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