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40.(25分)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孟子説:“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主張“己所...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1.15W

問題詳情:

40.(25分)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説:“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孔子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孟子説“我聽説過:有官位的人,如果無法盡其職責就應該辭官不幹;有進言責任的人,如果言不聽,計不從,就應該辭職不幹。至於我,既無官位,又無進言的責任,那我的進退去留,豈不是非常寬鬆而有自由的迴旋餘地嗎?”

孟子認為君子應有自己的立場和追求,鄙視那種總是遵循“以順為正”的“妾婦之道”,可惜的是,先秦儒家的那種個人主義傳統在後代日趨衰弱,個人的權利越來越受到忽視。孟子倡導的*人格越來越少。

——摘自徐克謙《先秦儒家的個人主義精神》

材料二  個人主義是直到近代才從西方文化中演進出來的一種觀念,中世紀以來,西方的個人經歷了一個逐級的解放過程,先是從神的權威下解放,再從人的權威下解放。個人逐步從外在束縛中得到了解放:無論是宗教的,還是*的,到19世紀這一過程基本完成,最終,個人的神聖化終於成為習俗和法律。

——摘自錢默生《西方個人主義源流探索》

(1) 依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概括先秦儒家“個人主義精神”的原則,分析這種精神為什麼在後代日趨衰落”。(12分)

(2) 結合材料二及所學知識,説明近代西方“個人”是如何“逐級”解放的。  (8分(3)先秦儒學注重“人”的塑造,近代西方追求“人”的解放,指出兩者的歷史影響。  (5分)

【回答】

【*】(1)原則:人應該保持氣節和尊嚴;別人的意志不能強加於人;人格*,反對順從。(6分)

原因:宗法制觀念的影響;君主*的強化;儒家思想的發展着力強化尊卑等級和人倫秩序。(6分)

(2)早期西方哲學家開始探索人的價值;文藝復興確立了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精神;宗教改革運動把人的信仰從教會的束縛下解放出來;啟蒙運動則強調人擺脱*統治和宗教愚昧的束縛,確立起*、平等、法治的價值觀念。(8分)

(3)前者豐富了祖國的傳統文化,促進了民族*格的鑄造與道德觀念的形成;後者推動了近代社會(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4分)其中體現的思想觀念都是人類思想史上的寶貴遺產。(1分)

40.(25分)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孟子説:“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主張“己所...考點:*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西方人文精神·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

知識點: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

題型:綜合題

猜你喜歡
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氣概,曾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齊家治國平... 閲讀下列材料: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請完成:(1)這句話的大意是什麼?(2)這是誰... 請寫出下列名句或主張對應的歷史人物。(8分)  (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現代文閲讀(22分)*人是有骨氣的。戰國時代的孟子,有幾句很好的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結合語境仿寫畫線句子,使之語意連貫的排比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這句話體現了中華民族... 下列屬於孔子言論的是(     )A、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己所不欲,勿施於人C... 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材料二  夫嚴刑... 下列選項不能體現自尊的是A.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B.“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士可殺不可辱... 孟子用“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來概括“骨氣”的含義,這些話也是對《魚我所欲也》中“       ... 選出判斷有誤的一項( ) 2分A.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B.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
相關文章
25.閲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要求(22分)。材料一 閲讀以下一些思想家的言論:①“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 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材料二:“民為貴,君為... 按要求填寫相應語句。(1)富貴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孟子》)(2)重巖疊嶂,隱...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句名言反映了①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②一個人的高風亮節會隨着環境的變... 9.下列名句或思想出現的先後順序是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②“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③“經世致用”④“致良知”... 孟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他的一些言論,對今天仍然有着很大影響。其中,我們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  “國而忘家,公而忘私”“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居安思危,處治思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些... 傳統文化強調人要奮發有為,勇於擔當。下列名句中體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有:①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傳統文化強調人要奮發有為,勇於擔當。下列名句中體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有①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閲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孔子主張“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認為民貴君輕,又稱:“左右皆曰賢,未可也...
熱門文章
40.(25分)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若指之桑條以貫其鼻,則五尺童子牽而週四海者,順也。”“鐵器... (三)、閲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題。(5分)材料一: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27.(15分)閲讀材料:材料一、“仁者,愛人”、“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材料二、“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10分)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材料二“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材料三... 閲讀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題。材料一 近年來,學前教育成為教育熱點話題之一。“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不能輸,不能等,... 20、傳統文化強調人要奮發有為,勇於擔當。下列名句中體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有①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 33、(16分)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韓非子在《有度》篇中説:“威不兩錯,制不二門。”這是韓非子借用《管子·明... (原創)(三)閲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一萬章問曰:“敢問友。”孟子曰:“不挾長,不挾貴,不挾... (19分)儒家思想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孔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富與貴... 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唐朝“安史之亂”後,一些藩鎮跋扈割據,朝廷力弱不能制。唐憲宗李純(805~820... (25分)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記載了孟子與其學生關於法律問題的討論。學生問:“舜做天子... 下列能夠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語句是   ①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 “孔子聚徒講學,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學子貧且賤,沒有社會地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主張是(   )A.因材施教... (20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古代從周公“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貴君輕”的主張,到董仲舒的“天人感...  下列詩句能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①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②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
推薦內容
15.(15分)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根據不同的國情采用不同的*體制,才能促進每個國家的發展。權... 閲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古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 .(25分)閲讀材料:材料一:公門有公,卿門有卿,賤有常辱,貴有常榮,賞不能勸其努力,罰亦不能戒其怠墮。   ...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孔子説:“日月逝矣,歲不我予。”   *説:“一... (11分)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韓非子在《有度》篇中説:“威不兩錯,制不二門。”這是韓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 (16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普羅塔戈拉説:“人是萬物的尺度”。蘇格拉底説:“認識你自己”……孔子... 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意思和含義 閲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如右圖。材料二*説:“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茶壺茶碗……但是... 閲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説:“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 閲讀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 公門有公,卿門有卿,賤有常辱,貴有常榮,賞不能勸其努力,罰亦不能戒其怠惰。  ... 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孔子吸取《周易》智慧,最早闡述了儒家生態倫理思想。孔子認為君子不但要知天命,更... (2019·甘肅一診)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科技不僅具有“生產力”方面的功能,而且具有“精神文化”方面... 27.(15分)閲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孟子對於農商一列平視,從無重農抑商之主張。孟子以前... 【環境保護】(10分)閲讀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下圖為“世界能源消費構成比例變化圖”。材料二:日本能... 閲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史料記載:孔子朝罷歸來,家人報告:“馬廄失火!”孔子聽後,問“傷人乎?”材料二: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