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2010·*文綜)“君為主,則必堯舜之君在上,而後可久安長治;民為主,則法制多紛更,心志難專一。究其極,...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2.95W

問題詳情:

 (2010·*文綜)“君為主,則必堯舜之君在上,而後可久安長治;民為主,則法制多紛更,心志難專一。究其極,...

 (2010·*文綜)“君為主,則必堯舜之君在上,而後可久安長治;民為主,則法制多紛更,心志難專一。究其極,不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隱得以上達,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據材料和所學,判斷這段文字的作者是(  )

A. 魏源  B. 王韜  C. 宋教仁  D. 胡適

【回答】

 B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對近代*向西方學習的演進過程的理解。根據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學知識,主張君民共主的是資產階級維新派:魏源是地主階級抵抗派,故排除;宋教仁是資產階級*派,故排除;胡適是資產階級激進派,故排除;王韜是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派,所以 此題正確選項是B。

知識點: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維新思想

題型:選擇題

猜你喜歡
 “君為主,則必堯舜之君在上,而後可久安長治;民為主,則法制多紛更,心志難專一。究其極,不為流弊。惟君民共治,...  25.“君為主,則必堯舜之君在上,而後可久安長治;民為主,則法制多紛更,心志難專一。究其極,不為流弊。惟君民... 有先秦思想家認為“君上之於民也,有難則用其死,安平則盡其力”。據此可知這位思想家強調A.君主無為而治   B.... 有先秦思想家認為,“君上之於民也,有難則用其死,安平則盡其力”。據此可知這位思想家強調A.君主無為而治   B... 老子説:“民之飢,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這實際上主張(   )A.民貴君輕... 有先秦思想家認為,“君上之於民也,有難則用其死,安平則盡其力”。據此可知這位思想家強調A.君主無為而治B.強化... 康有為認為,孔子談的堯舜之治,其實是指太平世的**原則;而所説的文王之治,指的是昇平世的君主立憲原則。在康... 28、儒家主張“民貴君輕”,君主統治必須為*謀福利,“天下者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在君民關係上與...  “生民之初,本無所謂君臣,則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於是共舉一民為君。夫曰共舉之,則非君*,而民擇君... “君設其本,臣*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詳;君*其柄,臣常其事”(《申子·大體篇》)。這實質上反映了A.君主*...
相關文章
①桓公自莒反於齊,使鮑叔為宰,辭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於臣,使不凍餒,則是君之賜也。若必治國家者,則其管...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載:“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則法雖省,足以遍矣。無君子,則法雖俱...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載:“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則法雖省,足以遍矣。”意思是指,法制... 43.梁啟超説:“貴族*者,雖平民*之蟊賊,然亦君主*之悍敵也。……貴族之於平民,固少數也;其於君主則多... (2020·山東省高三期末)在對天、君、民關係的認識上,原始儒學以孟子為例主張民貴君輕,董仲舒主張“屈民以伸君... 儒家民本思想以“君主民從”的既定關係為前提,討論為君之道與治民之道,其最終取向是通過規範君主對民的*行為實現... 28.梁啟超説:“貴族*者,雖平民*之蟊賊,然亦君主*之悍敵也。……貴族之於平民,固少數也;其於君主則多... 《荀子·君道篇》中載:“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古有君子,則法雖省,足以遍矣。”意識是指,法制是國家... (2020·湖北部分重中起點考)王夫之指出,為民為公,乃千古之法的精義所在,君主雖位尊權重,其意志僅一人之義,... (10分)閲讀材料,回答問題“生民之初,本無所謂君臣,則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於是共舉一民為君。夫曰共...
熱門文章
賈誼《治安策》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小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這一主張後來發展為... 閲讀材料,回答問題。生民之初,本無所謂君臣,則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於是共舉一民為君。夫曰共舉之,則非... 孔子認為,“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孟子認為,“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在君臣關係方面,他們二人主... 梁啟超説:“貴族*者,雖平民*之蟊賊,然亦君主*之悍敵也。……貴族之於平民,固少數也;其於君主則多數也。...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持這一觀點...  《賈誼·治安策一》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賈誼這一主張後來...  近代*某思想家説:“凡君主*、立憲和*三法,必當循序一一行之,若紊其序,則必大亂……然則必欲與民權自由... 17.“若論三代之世,則封建好處,便是君民之情相親,可以久安而無患。”這一觀點主要肯定了A.分封制有效地鞏固了... 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與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相比,其不同點有:①*主義**濃厚 ②君主掌握國家大權③國王“統而不... 荀子説:“故,法不能*,令不能自行。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則... “苛政猛於虎”。秦、隋二世而亡是後世許多開國君主的前車之鑑,“天子者,有道則人推為主,無道則人棄而不用,誠可畏... 41.(2016·*西宜春二模·32)16世紀,意大利人馬基雅維利在其《君主論》中主張:“要不擇手段加強君主專... (2019·安徽安慶期末)朱熹認為“君權”是符合“天理”的,君主應循天之理,按天理治理國家,要完全摒棄一切私意...  “僕誠賴天之靈,偶有見於良知之學,以為必由此而後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則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 20.孟子主張“民貴君輕”、董仲舒認為“君權神授”、黃宗羲則認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以下對此解釋正確的是...
推薦內容
先秦儒家中,孔子提倡“為政以德”、“以德治民”;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而荀子則提出“君者舟也,... 《旬子·君道》:“牆之外,目不見也;裏之前,耳不聞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遠者天下,近者境內,不可不...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講*時大多站在民眾一邊,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與其他各家不同,為君主作參謀,專替君主... 24.《賈誼·治安策一》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賈誼這一主張... 11.董仲舒新儒學的基礎是“天人感應”,認為“受命於君,天意之所予也”,主張“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對其內... 《荀子·君道》:“牆之外,目不見也;裏之前,耳不聞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遠者天下,近者境內,不可不... 早期維新思想家鄭觀應認為,根據《萬國公法》,“各國之權利,無論為君主、為*、為君民共主,皆其所自有,決無可以... 《賈誼·治安策一》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賈誼這一主張後來發... 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黃宗羲主張“天下為主,君為客”。可以看出(  )A.後者是對前者的否定 ... 與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相比,德意志的君主立憲制則更多的反映出   A.共和主義**                ... 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講*時大多站在民眾一邊,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與其他各家不同,為君主作參謀,專替君主... 12.董仲舒新儒學認為“受命於君,天意之所予也”,但也主張“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對其內涵理解最準確的是 ... 20.1911年11月20日,天津《大公報》舉行“君主*立憲問題之解決”徵文活動,在16篇獲獎文章中,主張君...  (2010·安徽文綜)柳宗元認為,秦末農民起義“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漢七國之亂“有叛國而無叛郡”,... 11.有學者認為,明代皇帝的批紅權原則上不可超越票擬而徑自為之,票擬則經過批紅而成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動下手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