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 宋神宗時期整頓太學,創立三舍法,即將太學分為上、內、外三舍,學...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3.02W

問題詳情:

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 宋神宗時期整頓太學,創立三舍法,即將太學分為上、內、外三舍,學...

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  宋神宗時期整頓太學,創立三舍法,即將太學分為上、內、外三舍,學生入學後先編入外舍學習,定期試其行藝,優者依次升入內舍及上舍。外舍生每年升舍考試,考試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還要參考平時的*行及學業成績,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內舍學習。內舍進行升舍考試,若成績達到優平二等,再參考平時成績及*行,才能升入上舍學習。上舍生學習兩年,期滿進行畢業考試,由*派員主考,學官不得參與。成績評定分為上、中、下三等,“上 等以官,中等免禮部試,下等免解試”。後來,武學、算學及地方官學等,大都仿照太學三舍法, 考試、升補,悉如太學。     ----摘編自苗舂德《宋代教育》

    材料二   1932年,國民*公佈《中小學畢業會考暫行規定》,引起了極大的爭論。教育部長朱家驊説:會考“可以檢查一般學生程度是否提髙”,“會考制度,並非用以使任何學識突出之學生得一榮譽,實為考査學校成繢之另一方法”。陶行知説:“學生是學會考。教員是教人會考……會考所要的必須教。會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於必不教” ,“在學生們趕考的時候……把中華民族的前途趕跑了” 。還有人著文説太死知識不合教育原理,不利學生健康。1936 年,教育部令各省教育廳、局,將原依學生會考成績計算學校成績辦法改為僅發表參加會考學校名單,重申對畢業學生之*行及體育成績,各校應嚴加考核。 

                              ——摘編自高奇《*教育史研究•現代分卷》

(1)根據材料一,歸納三舍法在考試製度方面的主要特點。分析三舍法對宋代學校教育的影響。(6分)

(2〉根據材料二,回答國民*公佈會考規定所引起的爭論的焦點是什麼,概括爭論雙方的理由。(6分)   

【回答】

(1)升捨實行定期考試且與平時成績及*行考核結合;畢業考試實行教考分離;畢業考試成績等級與官員選拔直接掛鈎。有利於更好地培養和選拔人才;有助於完善學校教育管理制度。(6分)

(2)會考的利弊。認為有利者:可以檢查學生學習水平;考查學校辦學業績。認為有弊者:是應試教育,不利國家發展;不合教育原理,不利學生健康。教育部對會考辦法作出調整。(6 分)

知識點:古代*的*制度 漢到元*制度的演變

題型:綜合題

猜你喜歡
 “三農”問題歷來是古今中外許多國家都很關注的重大問題。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唐太宗一即位就聲明,... (20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不必盡索之於經文,而... (17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西周分封示意圖材料二材料三 元朝疆域圖(部分)請回答:(1)上述三個... 27.閲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術普遍應用時期,也是*學術史上的重要時期。《十三經》... (12分)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史學界對17、18世紀*社會發展狀況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學者認為這一時期... 閲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1)上圖反映了漢武帝時期哪一重大歷史事件?(2分)材料二  唐太宗... 材料一 宋神宗時期整頓太學,創立三舍法,即將太學分為上、內、外三舍,學生入學後先編入外舍學習,定期試其行藝,優... (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閲讀材料,回答問題。(在本試卷上作答無效)材料一  宋神宗時期整頓太學,創立三... 【題文】J1O1Q437.(28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漢代太學以五經為教材,進行經學教育。國... 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後面問題。(8分) 材料一                       材料二材料三:邵帥1...
相關文章
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                漢、唐、兩宋南方海上絲綢之路比較表內   ... 閲讀下面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回答問題。材料一 材料二 珠*三角洲與長*三角洲主要城市及交通線分佈材料三 正在... (12分)學校教育是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太學是*古代的大學。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 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結合所學知識,以“交流與聯繫”為主題,解讀材料一。材料二   明朝中期,玉米、...  “三農”問題歷來是古今中外許多國家都很關注的重大問題。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唐太宗一即位就聲明,要... 閲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唐太宗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長... (16分)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術普遍應用時期,也是*學術史上的重要時期。《十三經》和《十七... (12分)宋朝時期我國思想文化高度繁榮,閲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材料二 在當時文人看來,“這種文學形式”... 21、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0分)資*源%庫ziyuanku.com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材料四  中華民... 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5分)材料一  有學者説,周代的宗法制是一個成功的創造,“大宗維翰(注:翰:棟樑)...
熱門文章
(22分)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結合所學知識,以“交流與聯繫”為主題,解讀材料一。(10分)材料二 ... (13分)程朱理學產生之後,對*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閲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南宋理宗趙昀於寶慶三年... 32、(14分)閲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亥*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為*... 38、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                  萬神殿            ... 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材料三(1)材料... (12分)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民生問題歷來都是中外*十分關注的問題,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對於努... 閲讀下列圖表和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回答問題:(共12分)材料一   *早期民族企業地點創辦人企業名稱上海... (22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不必盡索之於經文,而必無... (16分)宋代理學是傳統儒學的新發展。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城市與生活        圖10 北宋東京(... 三.材料分析題(每題10分,共30分)36.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觀察下面一幅圖片:材料二 今立中正... (12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在歷史中,儒學一直在發展與創新。唐代韓愈以周公、孔子的繼承... (12分)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史學界對17、18世紀*社會發展狀況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學者認為這一時期... 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 非洲南部部分區域略圖。   材料二 下表為圖中A、B、C三城鎮降水量... 讀圖和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6分)材料一 珠*三角洲略圖                       材料三... 閲讀材料,回答問題(26分)*與*是*制度的基本內容。閲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
推薦內容
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16世紀中期,德國更多的學生尋求在法學和神學上的*訓練,進入高級學院的學生增加,從... 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 下圖為歐洲多瑙河流域示意圖。材料二  下表為圖中三座城市降水量... 31、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0分)材料一                                ... 閲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  “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趙嘏:《唐摭言》材料二  “... 二.材料題:閲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31.(22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制,每事先... 21.(2015·*油太白中學高三月考)歷史地圖藴含着*、經濟、文化等信息。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 閲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唐太宗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長策,... (12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20世紀80年代以來,史學界掀起了關於清末預備立憲的學術爭鳴。一部... 25.(12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古代監察制度是在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創立並逐步成熟的,... 27.(12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北宋)開封以經商為業的有二萬多户,囊括米、鹽、萘等各類... 閲讀材料,回答問題。(11分)材料一太陽大氣結構示意圖。材料二第25個太陽活動週期預報圖。(1)黑子發生在太陽... 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説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請回答:(1)閲讀材料一,你從中可以獲... 27.(14分)歷史學家陳旭麓認為,汲取西學過程是在“中體西用”宗旨下起步的。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 (22分)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師、三公不常置,宰相不專任三省長官,尚書、門下並列... 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材料二: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材料三:  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