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經典語錄 > 

《事事本無礙》經典語錄

欄目: 經典語錄 / 發佈於: / 人氣:3.2W

經典語錄

真正的現在,是沒有時間*的,自然沒有煩惱。如果你感到仍有的話,再仔細分析一下,它都和過去的罪惡感及未來的擔心糾纏在一起。

《事事本無礙》經典語錄

為何世界上各大宗教或者玄學傳統,都是能夠突破相對世界的假象者,為大徹大悟的覺者,就是因為他已經由相對世界中解脱,不再為荒謬的人生問題所煩惱,更不受人世敵對紛爭所騷擾。她的寧靜不是用彼岸來壓此岸,他超越兩者之上,不再以善治惡,而是徹底超越善惡。不再以生制死,而是處於超越生死的大覺之中。要訣即在於他們不再分開兩邊而執着善者,而是融合正反兩面,他們能昇華至一種境界,不知超越,而且包容兩邊。這就是一體意識。這裏引述印度經典為旁*:真正解脱不是逃避負面人生,而是由相對世界中解脱出來:隨遇而安,超越對立,嫉妒不生;無得無失,雖有作為,不受纏縛;多欲無嗔,大自在人。不繫兩邊,煩惱永息。

即使你的身心遭受痛苦,恐懼,或屈辱,只要你能保持觀者的心境, 它們便侵犯不了你。你不必與它們纏鬥,就能超越它們。如果你的眼睛塗上紅*, 你便分辨不出紅*的東西來。你的眼睛必須先擦乾淨,至少沒有紅*,你才能看 到紅*。換句話説,當你能夠審視自己的苦難,你便已擺脱了苦難。沒有了苦難。 但凡能覺察痛苦者,本身即無痛苦;但凡觀照恐懼者,本身即無死懼;但凡能認 知緊張者,本身即無緊張。正視這些處境,便已超越了這些處境,不受它們暗中騷擾。

你當下一刻的心境,始終就是一體意識。根本不必費心去銷燬那個不存在的自我。你只要加以觀察,在你遍尋不得的那一剎那,你就已經身處於一體意識中了。佛經中就有一段精*扼要的開始:只有苦,而無受苦者;只有一連串的造作在行,卻無造作之人;道在眼前,終無行者。 受苦的只是有缺的部分,而非圓滿的整體。這種覺悟,修行者以“消極”的語氣來説,便是-一旦你恍悟到那有缺的一部分只是幻覺,你便由痛苦中解脱了;以“積極”的語氣來説,便是-你一直是圓滿的整體,他是純粹的自由,解脱,光明之境。一旦悟入那圓滿的整體,便自然由痛苦及死亡中解脱出來。

生活中的對立與衝突,就是因為我們到處設界所招致。其實就這麼簡單,由於每條分界都是導火線,界限愈清楚,人們的防禦愈強,生活頓時陷入泥沼而難以自拔。我愈渴望快感,我便愈怕痛苦;我愈想變好,我就愈怕邪惡;我愈想成功就愈受不了失敗;我愈貪戀生命死亡便變得愈加恐怖。總之,我愈珍惜某樣東西,我愈被失落的*影所纏繞。由此可見,我們大部分的問題都是界限引起的對立問題。

我們的社會價值或美感,也常是相對的:成敗,美醜,強弱,智愚。即使人類最高的抽象能力,也逃不過相對的領域,例如:邏輯是分析對與錯的問題:認識論是研究實體與表象的問題:形而上學着眼於存有的問題。我們的世界好似由一堆對立*質所組成的。

如果你能接受自主及不自主的兩面,你便不再感到老是受那不自在的深層活 動所欺壓,反而對身體會產生出一種責任感來。這責任感並不是處處要你為身體 辯解頂罪,而是你對自己的感受自行負責,不再需要怪罪或感謝任何人。畢竟你 是所有自主及不自主的深信活動的最終來源,不是它們的奴隸。 接受那不自在的一部分也是你自己,並不表示你就能夠*縱它了。你無法使 自己的頭髮長的快一些,或停止胃部的蠕動,或使血液倒流。你只是把不由自主 的那部分和自主的同等對待,均視為你自己,並放下一心想作造物主,控制自己 與世界的野心。奇妙的是,一看破這一層,立刻生出自由解脱之感。你原來的自我 意識一次最多隻能處理兩,三件事,可是你的有機生命體,不需自我的*手,可 以同時進行深層百

界限之上才是神*本體,道,或所謂的如來世界。在那"本來如是"的世界裏,無善亦無惡,無聖亦無凡,無生亦無死,就是因為他沒有界限。 尤其是主體與客體,自我與非我,能觀與所觀的界限,更是虛妄不實。我之所以在本章中強調這一層次,乃是因為人類在自我與非我之間所劃的界限,是所有界限中最深不可撥的,也最難割捨的,它是我們所劃下的第一道界限,難怪惜之如命。我們的一生都忙著鞏固它,守護它,確保它的安全。

接受人生無常的一面,在每一口呼氣中,將身心化為虛無。我們若能徹底地死於每一呼氣,便能在每一吸氣中重生。

大行者們只能指出一個方向來,期待我們親身去體驗它。通往這玄妙之境的大道,純粹是經驗之道,他不要求你盲目接受任何信條或權威,卻要你透過經驗,親自去了解。試着集中注意力,仔細觀察你當前的處境,儘可能看清自己及周遭世界。別用思考,只是單純地看! 可是,朝哪兒看呢?幾乎普世的修行者都會異口同聲地告訴你:往內看,往深處看因為真我藏在心內。他們並無意告訴你那在你內心的真我究竟如何,他們只是只想你的內心深處。這也並不表示,終極的答覆真的在你內,而不在你外,而是當你有恆地向內尋時,遲早也會找到外在的一切。也就是説,你提無處內在與外在,主體與客體,能觀與所觀原是同一回事,於是你便自然的回到本然境界。

除非你自己一時與那些情緒,感覺,記憶,經驗認同,否則它們傷害不了你。 因此消除煩惱的根本之道,便是不於它們認同,認出它們並不是你那個真正的覺 者,沒有什麼好執著放不下的,它們便會自然消退。 等你練習這〔不認同,不執著〕的法門一段時間後,你便會發覺,你一向忙著 自衞的那個自我,愈來愈透明且逐漸隱退。這並不表示你被分解了,或飄在虛無 縹緲中,而是你開始感到氣質的變化,你的慾望或傷痛不再是生死攸關的大事。 這些表面看來兇猛的波濤,只是紙老虎而已,絲毫動搖不了那更深的自我。

我們對*影有了一層基本的認識以後,不妨繼續探討一下其他幾種常見的投 *作用。就如同外在壓力原是自己投*出去的意願,義務也是自己投*出去的願 望。當你不願承認你所做的事是出於你自己的意願時,便會生出強烈的責任感來。 家庭裏最容易促成〔我是為你而做的〕的責任感來。父母感到有責任撫養子女,丈 夫感到有責任照顧妻子等等。到頭來,大家都逐漸對責任生出反感來。反感愈強, 便會忍不住要〔揪出壞蛋〕,最後吵到婚姻輔導中心去。 當人們感到自己為這個或那個責任而承受無比壓力時,其實是他試着想要做 這或做那的意願投*而已,可是他不想承認。他告訴你的,正好相反:正因他不 想去做才會感到那是一種責任。這並非實情。如果他毫無幫助你的意願,他不會感 到有此義務,他根本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