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所謂文學,就是以言達意的一種藝術。言所以達意,然而意決不是完...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7.53K

問題詳情: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所謂文學,就是以言達意的一種藝術。言所以達意,然而意決不是完...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所謂文學,就是以言達意的一種藝術。言所以達意,然而意決不是完全可以言達的。因為言是固定的,有跡象的;意是瞬息萬變,飄渺無蹤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無限的。以言達意,好像用斷續的虛線畫實物,只能得其近似。文字語言固然不能全部傳達情緒意旨,假使能夠,也並非文學所應希求的。一切藝術作品都是這樣,儘量表現,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論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幾句話決沒完全描寫出孔子説這番話時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籠統,沒有把當時的流水形容盡致。如果説詳細一點,孔子也許這樣説:“河水滾滾地流去,日夜都是這樣,沒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這流水時常變化不盡麼? 過去的事物不就永遠過去決不回頭麼? 我看見這流水心中好不慘傷呀!……”但是縱使這樣説去,還沒有盡意。而比較起來,“逝者知斯夫,不含晝夜!”九個字比這段長而臭的演義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淵明在《歸園田居》用四十字把鄉村風景描寫得多麼真切!然而仔細觀察起來,鄉村景物還有多少為陶淵明所未提及。從此可知文學上我們並不以儘量表現為難能可貴。

在音樂裏面,我們也有這種感想,凡是唱歌奏樂,音調由洪壯急促而變到低微以至於無聲的時候,我們精神上就有一種沉默肅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琵琶行》裏形容琵琶聲音暫時停頓的情況説,“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就是形容音樂上無言之美的滋味。英國詩人濟慈在《希臘花瓶歌》也説,“聽得見的聲調固然幽美,聽不見的聲調尤其幽美”,也是説同樣道理。

所謂無言,不一定指不説話,是注重在含蓄不露。雕刻以靜體傳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這種分別在眼晴上尤其容易看見。*有句諺語,“金剛怒目,不如菩薩低眉”,所謂怒目,便是流露;所謂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頭閉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別深刻。最有趣的就是西洋愛神的雕刻,男女都是瞎了眼睛。這固然根據希臘的神話,然而實在含有藝術的道理,因為愛情通常都在眉目間流露,而流露愛情的眉目是最難比擬的。所以索*雕成盲日,可以耐人尋思。當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為此,但這些也許是人類不用意識而自然碰的巧。

以上是各種藝術中的幾個實例。把這些個別的實例歸納起來,我們可以得一個公例,就是:藝術表現思想和情感,與其儘量流露,不如稍有合蓄;與其把一切都説出來,不如留一大部分讓欣賞者自己去領會。因為在欣賞者的的頭腦裏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比儘量流露的還要深刻。換句話説,説出來的越少留着不説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流行語中有一句説:“言有盡而意無窮”。無窮之意達之以有盡之言,所以有許多意,盡在不言中。推廣地説,藝術作品之所以美,不是隻美在已表現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現而含蓄無窮的一大部分,這就是無言之美。

(摘編自朱光潛的《無言之美》)

1. 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 文學要以言達意,但文學作品中的具體語言和抽象情感卻有很大差別,文學創作者也不追求用文字很好地表情達意。

B. 《論語》中的“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沒能表達出孔子當時的心境,這個例子*了文字不能完全地傳達情感的道理。

C. 《琵琶行》所描寫的“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表現了聽者沉默肅穆和平愉快的感受,這是音樂的無言之美。

D. 欣賞者有低頭閉目的神像時,所產生的印象常常特別深刻,這是欣賞者和創作者碰巧所得。並不是創作者刻意為之。

2. 下列對原文論*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從文學不追求用文字語言來全部傳達情意拓展開來,論述了一切藝術作品都不需要儘量充分地表達情意的道理。

B. 文章在分別舉出了文學、音樂、雕像的實例的基礎上,總結了藝術創作的共同點,順勢解釋了“無言之美”的內涵。

C. 圍繞着無言之美這個話題,文章逐層遞進地論*了藝術表意時要含蓄或留一部分空白的重要*和可行*。

D. 文章運用了舉例、對比等論*方法,論述了藝術作品的美更在於含蓄不露的道理,使抽象的美學原理淺顯易懂。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要想讓欣賞者獲得的美感更加豐富深刻,就需要創作者在表現思想情感時,稍微含蓄,甚至留有一些空白。

B. 《關雎》用生動的語言描寫荇菜之形,用直白的語言抒發思慕之情,做到了語言完全地表達情意,展現了深刻美。

C. 《歸園田居》寫景的精妙之處*了*古典詩詞藴含豐富的無言之美,這種美體現在許多優秀的古詩文中。

D. 已表現出來的美和無言之美,都屬於藝術作品的美,這兩種美各有特*,如果能夠協調融合,那將更有感染力。

【回答】

1. C    2. C    3. B

【解析】

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A項,“具體的語言和抽象的情感有很大差別,文字不能很好地表情達意” 錯誤;B項,“就沒有表達出孔子當時的心境”錯誤,原文“沒完全描寫出”;D項,“這是欣賞者和創作者自然碰的巧,並不是創作者不是刻意為之” 錯誤,原文“當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為此,但這些也許是”。

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分析和歸納概括能力。對原文論*的相關分析,C項“逐層遞進”錯誤,應該是“並列”。

點睛:分析文章的內容比較難,答題時首先瀏覽選項,通讀全文,在文中找到選項對應的區位,然後仔細分析,本題對原文論*的相關分析,要仔細分析材料中的論*部分內容。

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文意,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項,“語言能夠完全地表達情意,展現深刻美”歪曲了《關雎》的含蓄美。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猜你喜歡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唐詩的意象*古典詩歌是極其精煉的語言藝... (一)文言文閲讀(19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孔穎達,字仲達,冀州衡水人也。穎達八歲就學,日誦...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詩與禪是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一屬文學,...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所謂六藝乃春秋時固有之學問,先孔子而存...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所謂六藝乃春秋時固有之學問,先孔子而... (一)文言文閲讀(19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孔穎達,字仲達,冀州衡水人。八歲就學,誦記日千餘言,...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創意寫作:文學的創意本質及其產業化問題葛紅兵所謂“創意寫作”就是以文字表達為主要... (一)文言文閲讀(19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題。孔穎達,字仲達,冀州衡水人。八歲就學,誦記日千... (一)文言文閲讀(共19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題。徐達,字天德,濠人,世業農。達少有大志,長身...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網絡文學以全然不同於傳統文學的姿態,...
相關文章
一、現代文閲讀(29分)(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藝術是最具民...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談審美移情所謂移情,通俗地説,就是指人...  (一)文言文閲讀(本題共4小題,19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種諤字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庫副使...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從傳統意義上看,藝術消費只存在於上層社會...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所謂“人文信仰”,它的啟發來自現代學者... 一、現代文閲讀(35分)(一)論述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遊戲和藝術的異... (一)文言文閲讀(19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朱然,字義封。嘗與權同學書,結恩愛。至權統事,以然為...  一、現代文閲讀(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閲讀下面文字,完成1~3題。   以前我們的文化是以大...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如果詩可以看作一切藝術的核心,那麼詩歌...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9分,每小題3分)人文學術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不同:在於...
熱門文章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天文學並不是新開拓的科學,它的淵源可以追...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馮友蘭人們...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詞之所以微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 (一)文言文閲讀(19分)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後4-7題。昔者鄭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娛其意。因問於... (一)文言文閲讀(本題共4小題,19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王規字威明,琅邪臨沂人。規八歲,以... 一、現代文閲讀(一)論述類文本閲讀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建築在本質上是供... (一)文言文閲讀(本題共4小題,19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劉子玄,名知幾,以玄宗諱嫌,故以字... (一)文言文閲讀(19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孔奐,字休文,會稽山*人也。奐數歲而孤,為叔父虔孫所...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網紅”,原本是“網絡紅人”的意思和含義。然而...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有人説到“經”,便有意無意地把它等同於... (一)文言文閲讀(本題共4小題,19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嚴挺之,名浚,以字行,華*人。少好... (一)文言文閲讀(19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題。俞獻卿,字諫臣,歙人。少與兄獻可以文學知名,皆...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題。《論語》可以作為一本文學書看,裏面有故事,... 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吐火羅學:季羨林文化成就的象徵高旭東首先,吐火羅文是一種失落的... (一)文言文閲讀閲讀下面的文言文,然後完成16-17題。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
推薦內容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小題。簡不短與繁不煩詩以簡法語言作為自己的本*語言,然而,簡省絕不意味着簡單。阿恩海姆... (一)文言文閲讀(本題共4個小題,19分)閲讀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晉*人。舉進士*科,... (一)文言文閲讀(本題共6小題,25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題。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一)文言文閲讀(本題共4小題,19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鄭述祖,字恭文,滎陽開封人。祖羲,... (一)文言文閲讀(本題共4小題,19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李紳,字公垂,六歲而孤,母盧,躬授... (一)文言文閲讀(19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周玘字宣佩。強毅沉斷有父風,而文學不及。閉門潔己...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聯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呢?歷來學者對...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人們常説,小説是講故事的藝術,但故事不... (一)文言文閲讀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題。司馬朗字伯達,河內温人也。九歲,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老子不是美學家,《老子》中也很少談文學藝... (一)文言文閲讀(本題共4小題,19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李鴻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父文安,刑部郎...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在人類文學藝術的寶庫裏,喜劇藝術的重要*不言而喻。俄國思想家巴赫金就説過:“一切...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有人説到“經”,便有意無意地把它... (一)文言文閲讀(22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張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孫也。以蔭為蘭州錄事參*。獻所為...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讀小説就是為了讀故...
最近更新
  • “*南海”簡單造句,*南海造句子
  • 如圖表示發生在某動物精巢內形成精子的過程中,每個細胞中DNA分子數量的變化(不考慮細胞質).下列各項對本圖解釋...
  • “河北大街”簡單造句,河北大街造句子
  • “二代”簡單造句,二代造句子
  • “兇謀”簡單造句,兇謀造句子
  • “對話歷史”簡單造句,對話歷史造句子
  • “王建福”簡單造句,王建福造句子
  • 一個機器零件的三視圖如圖所示,其中俯視圖是一個半圓內切於邊長為2的正方形,則該機器零件的體積為(  )
  • 屬於有機物的是A.C60             B.CO           C.C2H6O        ...
  •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簡單造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造句子
  • 農曆2019歲末,臨近春節,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並出現死亡病例和傳染現象,**及早採取防治措施,疫情得到...
  • 加成反應是有機化學中的一類重要的反應,下列過程中發生加成反應的是 (  )A.**與*氣混合後光照條件下發生反...
  • .如圖,,,,,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   )A.      B.C.        D.
  • 下列選項描述全國**戰爭開始事件的是:   (   )A.歌曲《我的家在東北松花*上》B.詩句“宛平城外狼*...
  • 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有學者引用荀子的話説,人能“羣”,“羣”的原因在於“義”,“羣”與“義”落實到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