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三國論蘇轍天下皆怯而獨勇,則勇者勝;皆暗而獨智,則智者勝。勇而遇勇,則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則智者不足用也。...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2.19W

問題詳情:

三國論蘇轍天下皆怯而獨勇,則勇者勝;皆暗而獨智,則智者勝。勇而遇勇,則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則智者不足用也。...

三國論

蘇轍

天下皆怯而獨勇,則勇者勝;皆暗而獨智,則智者勝。勇而遇勇,則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則智者不足用也。夫唯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難,蜂起而難平。蓋嘗聞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後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見也。悲夫!世之英雄,其處於世,亦有幸不幸邪。

漢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獨過天下而得之者也;曹公、孫、劉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以智攻智,以勇擊勇,此譬如兩虎相捽,齒牙氣力,無以相勝,其勢足以相擾,而不足以相斃。當此之時,惜乎無有以漢高帝之事制之者也。

昔者項籍乘百戰百勝之威,而執諸侯之柄,咄嗟叱吒,奮其暴怒,西向以逆高祖,其勢飄忽震盪如風雨之至。天下之人,以為遂無漢矣。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橫塞其衝,徘徊而不進,其頑鈍椎魯,足以為笑於天下,而卒能摧折項氏而待其死,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已,則必有所耗竭;而其智慮久而無成,則亦必有所倦怠而不舉。彼欲就其所長以制我於一時,而我閉而拒之,使之失其所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項籍固已憊矣。

今夫曹公、孫權、劉備,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世之言者曰:“孫不如曹,而劉不如孫。”劉備唯智短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於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勝,則亦已惑矣。蓋劉備之才,近似於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術。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據勢勝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廣收信、越出奇之將,以自輔其所不逮;有果鋭剛猛之氣而不用,以深折項籍猖狂之勢。此三事者,三國之君,其才皆無有能行之者。獨一劉備近之而未至,其中猶有翹然自喜之心,欲為椎魯而不能純,欲為果鋭而不能達,二者交戰於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棄天下而入巴蜀,則非地也;用諸葛孔明治國之才,而當紛紜征伐之衝,則非將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而自將以攻人,則是其氣不足尚也。嗟夫!方其奔走於二袁之間,困於呂布而狼狽於荊州,百敗而其志不折,不可謂無高祖之風矣,而終不知所以自用之方。夫古之英雄,唯漢高帝為不可及也夫。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西向以逆高祖      逆:違背

  B.則勇者不足恃也    恃:依仗

  C.以自輔其所不逮    逮:及

  D.所欲而不遂        遂:成功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是以天下之難蜂起而難平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皆暗而獨智,則智者勝      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

  C.困於呂布而狼狽於荊州      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

  D.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10.下列各句中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旨在闡明不一定要有過人的智勇,而要能將他人的智勇為己所用,這樣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

  B.作者借古喻今,立論的目的在於諷諫當時北宋王朝,與其父的《六國論》有異曲同工之妙。

  C.文章雖重在説理,但也很講究形象*。如形象地描寫了項羽“咄嗟叱吒”的英雄氣概,劉邦“百敗而志不折”的頑強毅力,讀來動情入理,使文章情理兼備。

  D.文章例舉了很多歷史人物,實際上是以劉備和劉邦為主要論*對象,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夫古之英雄,唯漢高帝為不可及也夫”的結論。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120分)

【回答】

8.A(A、“逆”有“違背”的意思,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廉頗藺相如列傳》)句。但結合語境這裏應為“迎戰”“抗擊”。 B、“恃”是“依仗、憑藉”的意思,課文中就有“老婦恃輦而行”(《觸龍説趙太后》)。C、“逮”有“逮捕”和“及”的意思,前者如: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記》),後者如“逮奉聖朝,沐浴清化”(《陳情表》)。D項中,“遂”為“成功、順利”的意思。如天遂人願)

9.D(A、兩個“之”都是結構助詞,相當於“的”。B、兩個“則”均為連詞,表假設,意義上都作“那麼”, “就”講。C、兩個“於”都為介詞,表被動,意義上都作“被”講。D、第一句的“以”用作介詞,應解為“憑”,第二句的“以”用作連詞,是“因為”之意。)

10.C(“劉邦”,應為“劉備”)

附譯文:三國論

如果天下的人都膽怯而只有一人勇猛,那麼這位勇猛的人將獲勝;如果天下的人都糊塗而只有一人擁有智慧,那麼這位智者將獲勝。但當勇猛的人碰到同樣勇猛的人,那勇猛就不能依靠了;同樣,聰明的人碰到同樣聰明的人,那麼光是智慧也不足以依靠。單單依靠智慧和勇氣是不能夠平定天下的,所以天下之難才會蜂擁而起且難以平定。我曾經聽説過:古代那些英雄的君主,在遇到那些有智慧和勇氣之人時,總是用他們看似不智慧不勇猛的方法去戰勝對方,後來真正的勇氣和智慧才能體現出來。可悲啊!世間的英雄,他們處在世上,也有幸運和不幸的區別呀!漢高祖、唐太宗是憑他們世上其他人的智勇而得天下;而曹*、劉備、孫權則是智勇相當的人相遇,從而失去了得到整個天下的機會。用智謀對付智謀,用勇力來攻擊勇力,這就好比兩隻老虎相互爭鬥,爪牙、氣力相當,誰也贏不了誰,他們的勢力足以相互騷擾對方,卻不能把對方一舉消滅。在這個時候,可惜沒有人以漢高祖那樣的辦法來制服對方。從前項羽乘着百戰百勝的威勢,成為諸侯的盟主,叱吒風雲,發泄着怒氣,向西攻打劉邦,那情勢飄搖浩蕩就像狂風暴雨來臨一般。天下人都以為漢即將滅亡了。然而劉邦卻憑藉着看似不智不勇的方法,擋住了項羽進*的衝要之地,使項羽來回徘徊而不能前進,他的愚魯遲鈍足以被天下人嘲笑,但最後能擊敗項羽而後等待項羽死去,這是什麼緣故呢?人的勇敢和力量,如果不停使用,就必然有消耗竭盡之時,而智謀用久了而未成功,必然有所疲憊懈怠而不復振作。對方想用長處在短時間內製服我,我關上門將他擋在外面,使他達不到他所要達到的目的,使他陷入攻不下想走卻又不能退走的境地,那麼項羽就已經失敗了。現在曹*、孫權、劉備,都知道用他們的才能相搏,卻不知道用自己的不足去取勝。世上議論的人説:“孫權比不上曹*,而劉備比不上孫權。”劉備只是智謀略缺且勇猛不足,所以有比不上兩人的地方,但他不知道用自己的不足去取得勝利,那也就夠糊塗的了。劉備的才能近似劉邦,卻不懂得劉邦使用這種才能的方法。過去劉邦用來使用自己的才能,他的方法有三個:先佔據有利地勢,以此顯示他奪取天下的形勢;大批招攬韓信、彭越這些才能出眾的將領,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有勇敢敏鋭、剛烈勇猛的精神卻不表現出來,來大大挫傷項羽猖狂的氣勢。這三個方法,三國的君主中都沒有能施行的人。只有一個劉備接近卻未能做到,而他內心卻還有自以為是而沾沾自喜之情緒,想要裝做愚笨卻不能做到遲鈍,想要做出果敢敏鋭卻不能達到。這兩種想法在心中糾纏,還沒有確定,因此所做的事不成功,要達到的願望不能實現。放棄天下而進入巴蜀,是進入不合適的地方;用諸葛亮那治理國家的才能,卻正處於紛亂的爭戰之中,是用了不恰當的將才;不能忍住一時憤恨之心,不能避開自己的不足,親自率兵去打別人,那麼這種任*使氣的行為是不值得稱道的。啊!當他在二袁之間疲於奔命,被呂布所困,在荊州倉皇狼狽,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卻從未放棄自己的志向,不能説不像高祖的風範,但最終不懂得用來發揮自己才能的方法。古代的英雄,只有漢高祖是沒人比得上吧。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猜你喜歡
《論語·雍也》篇,子日:“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這句話表明A.區域文化各具特*... 下列古語與下圖漫畫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亂生於治,怯生於勇     B.仁者見仁,智者見智C.無所不... 蘇東坡在《赤壁賦》中寫道:“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下列... .有學者指出:“智者並不是為智慧而教授智慧的思辨家……其目的是培養能夠在*活動中獲得勝利的人。”下列思想家的... 閲讀下面文章,完成小題梁啟超面面觀梁啟超很欣賞孔子所説的“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並以此自勵,大智、大...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與之①臨乎淵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謂之勇;不然為怯。”彼勇者... 孔子説:“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蘇格拉底則説:“美德即知識。”這説明二者(  )A.都看到人的美德與... 2.有學者指出:“智者並不是為智慧而教授智慧的思辨家……其目的是培養能夠在*活動中獲得勝利的人。”下列思想家...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梁啟超面面觀梁啟超很欣賞孔子所説的“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並以此自勵,大智... 有學者指出:“智者並不是為智慧而教授智慧的思辨家……其目的是培養能夠在*活動中獲得勝利的人。”下列思想家的主...
相關文章
某企業管理者認為,用人要做到智者取其謀,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故良匠無棄材,明主無棄士,勿以一惡... (三)上帝與智者上帝請智者去做客,智者問上帝:“什麼東西最貪心?”上帝説:“豺狼虎豹。”智者説:“非也,是人。...  《史記.商君列傳》記載:“甘龍曰:‘聖人不易民而教,知(智)者不變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勞而成功;緣法而治者,... “智勇足”簡單造句,智勇足造句子 蘇東坡在《赤壁賦》中寫道:“盞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向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下列...  “勇敢並不意味着沒有畏懼,而是戰勝了畏懼。勇敢的人並不是感覺不到畏懼,而是征服了畏懼”。這裏的勇敢與畏懼是(...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豫讓者,晉人也,故嘗事範氏及中行氏,而無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寵之。及智伯...  “勇敢並不意味着沒有畏懼,而是戰勝了畏懼。勇敢的人並不是感覺不到畏懼,而是征服了畏懼”。這裏的勇敢與畏懼是A... 《史記.商君列傳》記載:“甘龍曰:‘聖人不易民而教,知(智)者不變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勞而成功;緣法而治者,吏... 董仲舒曰:“大富則驕,大貧則憂。憂則為盜,驕則為暴,此眾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貴而不至於驕,貧者足以養生而不...
熱門文章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贊學(東漢)王符天地之所貴者,人也。聖人之所尚者,義也。德義之所成者,智也。明智... 捂盤惜售、虛假宣傳、偷工減料……購房者遇到的這些問題十分普遍。購房者或多或少都遇到過與開發商“鬥智鬥勇”的經歷... (一)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豫讓者,晉人也,故嘗事範氏及中行氏,而無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寵之... 2.下列各項中句式類型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A.麾下壯士騎從者百餘人耳   B.洎牧以讒誅C.而智勇多困... 8.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各題(25分)梁啟超面面觀梁啟超很欣賞孔子所説的“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柏拉圖認為正義的城邦是智慧謀劃的結果,勇敢是能夠為了維護正義的利益而毫不猶豫地做出犧牲,勇敢保持的前提就是承認... “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古代法家的這一思想啟示我們,要堅持  A.權... 7.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梁啟超面面觀梁啟超很欣賞孔子所説的“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並以此自勵...  “夫仁義禮智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罰者,治之末也。無本者不立,無末者不成。”這一言論反映出立論者對儒、法思想的... .董仲舒曰:“大富則驕,大貧則憂。憂則為盜,驕則為暴,此眾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貴而不至於驕,貧者足以養生而... 請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短文斷句。(斷句不超過6處)(3分)夫視富貴而不動,處卑困而浩然其心者,真勇者也。... 7.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問題梁啟超面面觀梁啟超很欣賞孔子所説的“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並以此自勵... 10.提出“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膽怯),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説話尖刻)”的先秦思想家是A.孔子... 文言文閲讀。王翦者,頻陽東鄉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滅三晉,走燕王,而數破荊師。秦將李信者,年少壯勇...  (20分)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法不阿貴,繩不繞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夫,賞...
推薦內容
文化昌盛是社會全面發展的標誌。閲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 “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  “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也。如惡之,莫如貴德而尊士。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國家閒暇。...  “威勢之可以禁暴,而厚德之不足以止亂。”下列觀點中,與該思想屬於同一學派的是(   )A.“巧者勞而智者憂,... 春秋戰國時期某思想家認為:“今夫天下之人牧(指當權者),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  “形而上者,*也,以道勝;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勝”。與此觀念相似的是A.中體西用      B.**... (三)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6分)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據財不能以分人者,不足與友;守... 梁啟超在《少年*説》一文中寫道:“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據財不能以分人者,不足與友;守道不篤、遍物不博、辯是... 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他認為仁者必然無私無畏,大智大勇,襟懷磊落、仁民愛物。其仁者境界與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於...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勝也。”這是*主席在世界經濟*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 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他認為仁者必然無私無畏,大智大勇,襟懷磊落,仁民愛物。其仁者境界與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於... 春秋戰國時期有人提出:“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誅而不賞,則勤勵之民不勸;誅賞而不類,...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 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他認為仁者必然無私無畏,大智大勇,襟懷磊落,仁民愛物。其仁者境界與佛教境界的最大不同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