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經典語錄 > 

《經典常談》經典語錄

欄目: 經典語錄 / 發佈於: / 人氣:1.77W
《經典常談》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

詩的源頭是歌謠。上古時候,沒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謠,沒有寫的詩。一個 人高興的時候或悲哀的時候,常願意將自己的心情訴説出來,給別人或自己聽。日常的言語不夠勁兒,便用歌唱;一唱三歎的叫別人迴腸蕩氣。唱歎再不夠的話, 便手也舞起來了,腳也蹈起來了,反正要將頸兒使到了家。碰到節日,大家聚在 一起酬神作樂,唱歌的機會更多。或一唱眾和,或彼此競勝。

八卦相傳是伏羲氏畫的。另一個傳説卻説不是他自出心裁畫的。那時候有匹龍馬從黃河裏出來,揹着一幅圖,上面便是八卦,伏羲只照着描下來罷了。但這因為伏羲是聖人,那時代是聖世,天才派了龍馬賜給他這件聖物。所謂“河圖”,便是這個。

培養學生讀解古書,欣賞*文學名著之能 力”的話。初、高中的國文教材,從經典選錄的也不少。可見讀經的廢止並不就是經典訓練的廢止,經典訓練不但沒有廢止,而且擴大了範圍,不以經為限,又 按着學生程度選材,可以免掉他們囫圇吞棗的弊病。這實在是一種進步。

我國經典,未經整理,讀起來特別難,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結果是敬而遠 之。朱子似乎見到了這個,他注“四書”,一種作用就是使“四書”普及於一般人。他是成功的,他的“四書”注後來成了小學教科書。

*文字相傳是黃帝的史官叫倉頡的造的。這他頡據説有四隻眼睛,他看見 了地上的獸蹄兒、鳥爪兒印着的痕跡,靈感湧上心頭,便造起文字來。文字的作用太偉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聖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進人的能力,也可以增進人的巧詐。倉頡泄漏了天機,卻將人教壞了。所以他造字的時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會變機靈了,會爭着去作那容易賺錢的商人,**苦苦去種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夠吃的,所以降下米來讓他們存着救急。

識字是教育的初步。《周禮。保氏》説貴族子弟八歲入小學,先生教給他們識字。秦以前字體非常龐雜,貴族子弟所學的,大約只是官書罷了。秦始皇統一了天下,他也統一了文字;小篆成了國書,別體漸歸淘汰,識字便簡易多了。這時候貴族階級已經沒有了,所以漸漸注重一般的識字教育。

如聞朱先生謦頦,不覺仰首伸眉,睏倦頓消。本書是研究*古代文學、歷史、哲學的一本入門書。一部小書,歷經數年而成,可見作者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態度。

秦以後只是書體演變的時代。演變的主因是應用,演變的方向是簡易。始皇用小篆統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隸書”。當時公事忙,文書多,書雖遵用小篆,有些下行文書,卻不免寫得草率些。日子長了,這樣寫的人多了,便自然而然成了一體,稱為“隸書”,因為是給徒隸等下級辦公人看的。這種字體究竟和小篆差不多。

在人家門頭上,在小孩的帽飾上,我們常見到八卦那種東西。八卦是聖物,放在門頭上,放在帽飾裏,是可以避邪的。辟邪還只是它的小神通,它的大神通在能夠因往知來,預言吉凶。算命的,看相的,卜課的,都用得着它。他們普通 只用五行生剋的道理就夠了,但要詳細推算,就得用*陽和八卦的道理。八卦及*陽五行和我們非常熟悉,這些道理直到現在還是我們大部分人的信仰,我們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不知不覺之中教這些道理支配着。

春秋時列國的賦詩只是用詩,並非解詩;那是詩的主要作用還在樂歌,因樂歌而加以借用,不過是一種方便罷了。至於詩篇本來的意義,那是原很明白,用不着討論。到了孔子時代,詩已經不常唱歌了,詩篇本來的意義,經過了多年的借用,也漸漸含糊了。他就按着借用的辦法,根據他教授學生的需要,斷章取義得來解釋那些詩篇。後來,解釋《詩經》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腳步走。最有權威的毛氏《詩傳》和鄭玄《詩箋》差不多全是斷章取義,甚至斷句取義——斷句取義是在一句兩句拉出一兩個字來發揮,比起斷章取義,真實變本加厲了。

儒家和墨家其實都是守舊的,不過一個守原來上層社會的舊,一個守原來下層社會的舊罷了。壓根兒反對一切文化和制度的是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