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經典語錄 > 

《不必讀書目》經典語錄

欄目: 經典語錄 / 發佈於: / 人氣:1.84W
《不必讀書目》經典語錄

《不必讀書目》是2012年山西*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爾登。 


經典語錄

明儒劉宗周説:“君子之學,慎獨而已矣。”這是孟子之學的要點。慎獨意味着道德上的完全*,不受他人評價的左右,只對自己內心的道德呼喚負責。一方面,*的道德哲學中,這是最深刻、最個人化的一種;另一方面,也是最不能給社會提供倫理基礎的一種。儒學內含的**質,在這裏也最明顯,最接近道家。這確實是一條內聖之路,但有幾個人能實現呢?所以明人一邊大講自省,一邊任由社會墮落,因為羣己之間,這種理論並未建成一種聯繫,個人的道德退路,並不是社會的倫理出路。何況,自己做自己的上帝,果真能提供“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道德勇氣嗎?

《論語》中,有弟子們的許多高見,有的如此高明,我們不停地引用,甚至忘了那些並不是孔子的教導。但是,如果把這兩部分對讀,哪怕是不那麼敏感的讀者,也能發現,這些弟子與他們的老師,有一種氣質的區別。這些弟子,並不是頭腦都不如孔子,也不是缺少深思,但他們是拘謹的,受教於人的,像在別人家做客,無論如何也比不上主人舉止自如。

使莎士比亞的表達成為永恆的,是他的洞察力。孔子也是如此。使言詞如此有力的,不是修辭技巧,而是他看到了,而且明白了。如果每個現象都有一個把手的話,他們這樣的人,就像出於本能,一伸手就把它提將起來,而我們凡人,苦惱終日,也找不到那個把手。非凡的智力以如此親切的方式流露出來,配以廣博的胸懷——對人類境遇的廣泛同情——我們怎麼能不讚美他們呢?

世界上最愚昧的事,是允許自己處在愚昧中。假如我們同意,對廣袤世界最少經驗的古人,擁有最好的解釋,那麼,我們也就同意了,理*的目的是迷信,知識的目的是混沌,不可積累的高於積累的,無可驗*的優於可驗*的,而且,我們還同意了,文明的方向從一開始就前後顛倒,是從終點駛向起點,其意義至多是保持人類的壽命,使其有時間達到古人已達到的境界——愚昧。

“據説,有文化的人,或一個有文化的社會,都培養出一種能力,就是説話、做事可以非常超脱。在部落社會,人們見面打招呼,或拍拍肩膀,或互相擁抱,或用指頭戳你一下、用拳頭敲你一下——彷彿要知道對方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同時還會配合表情和身體其他部分的動作,以示友好或敵意。而在文明社會,特別是當代,人們嚴重依賴語言和文字,不僅是生產,還有日常生活的領域,有時候,我發現自己和別人非得用那麼複雜、矯情又古怪的語句交談時,就不禁一陣噁心和眩暈。這種令我非常焦慮的情境,卻能令其他人非常超脱!”

老子是出*的智者,但他當不能料到,後世竟以他的主張,為不求上進的藉口。他的智慧,後人沒有用來啟迪自己的心智,反倒用來辯護自己的懶惰。一本《老子》書,不過幾千言,文字也漂亮,但你並不用看,因為你已經看過了,——老子的思想,早已滲入你我心中。何況,老子本人,是不會提倡讀書的。

《山海經》,特別是其中最古老的那部分內容,記錄的是古人的世界圖景,兼出行指南,兼博物志,等等。它彙集了古人給不可理解的世界建立秩序的努力,它試圖把零星的世界知識拼湊起來,形成一幅地圖,是地理意義上的地圖,但更是哲學意義上的地圖。我們不得不致敬於古人的冒險精神,不計生死地摸索未知的世界,一代又一代,就像被一個使命驅趕着,漫遊,遷徙,經歷着在今天已不可想像的艱*和風險,以使他們的後代,懶洋洋地坐在恆温房裏便能夠豐衣足食了。

對古典著作或古典的觀念,沒有辦法持單一的褒貶,那畢竟是我們一半的精神背景,我們在其間活動,判斷,理解事物,想像未來,喜歡也罷不喜歡也罷,出發點是改變不了的。對舊觀念中的某一部分,我在這些年裏,一有機會必加詆訐,但細細想來,真正不滿的,是今人對這些觀念的態度,而非那觀念本身,因為那是古人在許多年前的思想,格於形勢,他們還能怎麼想呢?今人的不智,是不能記在前人賬上的。

老子的哲學趣味,是忽略現象界,使萬物混一為抽象的有,繼而自毀形態,變成無,也就是大道所出的地方。老子厭惡事之多端,他採取了一種被後世恭維為辯*法的方法,把現象簡化為兩端,再把兩端繞過來,使之相遇,這也就是人們常引用他的,難易相成,長短相形,曲則全,枉則直,福禍相倚相伏,將欲奪之必先予之,等等一系列格言。這是非常漂亮、也很容易掌握的方法,想象一下它產生在兩千多年前,我們就不得不對老子佩服了。如果後人仍然滿足這種封閉的、過於簡化的、在哲學上畢竟幼稚的方法論,那是後人的沒出息。

我們和古人相反。我們崇拜時間,堅信不論人類生活的哪一方面,都是越往後越好,而且會自動地變好。近代比古代好,當代比近代好,我們今天不管怎麼胡鬧,也只能產生好的結果,因為未來天然地就比現在好。我們有能力主動地改變生活,也從不吝惜這種能力,因為我們相信,改變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