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題。書魏鄭公傳曾鞏餘觀太宗常屈己以從羣臣之議,而魏鄭公之徒,喜遭其時,感知己之遇,事之大...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1.6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題。書魏鄭公傳曾鞏餘觀太宗常屈己以從羣臣之議,而魏鄭公之徒,喜遭其時,感知己之遇,事之大...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題。

書魏鄭公傳

曾鞏

餘觀太宗常屈己以從羣臣之議,而魏鄭公之徒,喜遭其時,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無不諫諍,雖其忠誠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則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稱賢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淵源皆出於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書存也。

夫君之使臣與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滅人言以掩己過,取小亮①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諫諍為當掩,是以諫諍為非美也,則後世誰復當諫諍乎?況前代之君有納諫之美,而後世不見,則非惟失一時之公,又將使後世之君,謂前代無諫諍之事,是啟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羣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漸不知天下之得失。至於遼東之敗,而始恨鄭公不在世,未嘗知其悔之萌芽出於此也。

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諫切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存之於書,未嘗掩焉。至今稱太*、成王為賢君,而伊尹、周公為良相者,以其書可見也。令當時削而棄之,或區區之小讓,則後世何所據依而諫,又何以知其賢且良與?桀、紂、幽、厲、始皇之亡,則其臣之諫詞無見焉,非其史之遺,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則諫諍之無傳,乃此數君之所以益暴其惡於後世而已矣。

或曰:“《春秋》之法,為尊親賢者諱,與此其戾也。”夫《春秋》之所以諱者,惡也,納諫諍豈惡乎?“然則焚稿者非歟?”曰:焚稿者誰歟?非伊尹、周公為之也,近世取區區之小亮者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則?以焚其稿為掩君之過,而使後世傳之,則是使後世不見稿之是非,而必其過常在於君,美常在於己也,豈愛其君之謂歟?

或曰:“造闢②而言,詭辭而出,異乎此。”曰:此非聖人之所曾言也。令萬一有是理,亦謂君臣之間,議論之際,不欲漏其言於一時之人耳,豈杜其告萬世也。

噫! 以誠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萬世者,鄭公也。

(選自《古代十大散文流派》第三卷“歐蘇古文派”,有刪改)

 註釋:①亮:同“諒”,忠信。②闢:君主、國君。

15.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餘觀太宗常屈己以從羣臣之議          屈:委屈

B.取小亮以私其君                      私:偏袒,討好

C.而始恨鄭公不在世                    恨:痛恨

D.存之於書,未嘗掩焉不能              掩:掩蓋

16.以下全表明對“諍諫”持肯定態度的一項是(   )

①其忠誠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

②大公至正之道,非來滅人言以掩已過

③至於遼東之敗,而始恨鄭公不在世

④夫《春秋》之所以諱者,惡也,納諫諍豈惡乎?

⑤近世取區區小亮者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

⑥而必其過常在於君,美常在於已也,豈愛其君之謂歟?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肯定了諫諍書存的重要意義,讚揚魏鄭公以誠信待已事君,不欺於萬世,大公至正的崇高品德。

B.文章寫伊尹、周公和魏鄭公,都因敢於諍諫而成為良相,名垂後世;唐太宗因拒絕納諫導致“遼東之敗”,而生追思魏徵之憶。

C.文章以史實為例*,從正反兩方面闡述了把諍諫之事載入史冊所產生的積極的*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

D.文章以太宗從諫、鄭公好諫始,以頌鄭公之賢結,中間旁徵博引,層層深入,全文渾然一體。

18.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知其有此者,以其書存也。

(2)令當時削而棄之,成區區之小讓,則後世何所據依而諫?

【回答】

15.C

16.C

17.B

18.

(1)能夠知道魏鄭公有諫諍之事,是因為他的奏章(諫書)還存在着。

(2)假使當時刪減譭棄諫書,成就小小的謙讓的名聲,那麼後世依據什麼來進諫呢?

【解析】

試題分析:

15.恨:遺憾。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文言實詞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閲讀重點考核的內容,課標卷近幾年有加大難得的趨勢,考的詞語一般在課本中沒有出現,要求學生根據文意進行推斷,答題時注意分析詞語前後搭配是否得當,還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現以今釋古的現象,此題“恨”解釋為“痛恨“就是典型的以今釋古。同時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

16.①是對君主的肯定,⑤是“小的忠信”⑥是“對現代人的否定”。

【考點定位】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

【技巧點撥】文言文信息篩選的題目,大多是人物*格分析,答題時注意題乾的要求是“什麼人”的“什麼”品質,還要注意有沒有“直接表現”等字樣,注意運用排除法作答。此題是對“諍諫”持肯定態度, 然後分析列出的各項①是對君主的肯定,⑤是“小的忠信”⑥是“對現代人的否定”。排除這三項,自然得到*。

17.“因拒絕納諫”不合文意,從文本“羣下既知此意而不言”來看,是無人進諫。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題目,錯誤選項的設置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為重點,有時會在一些詞語的翻譯上命題,因對詞語翻譯錯誤而出現誤判,答題時注意分析選項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實這些情節,如此題選項C通過對應的原文“羣下既知此意而不言”看是無人進諫,而選項“因拒絕納諫”不合文意。

18.重點詞語:“此”“以”“書”“令”“區區”“讓”“諫”。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內容,翻譯註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此”“以”“書”“令”“區區”“讓”“諫”等實詞,同時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現象,如詞類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譯,如(1)中的判斷句,(2)中的固定句式“何所”。還要注意翻譯完之後一定要注意對句子進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順。

【參考譯文】

我看到唐太宗常常委屈自己,聽從羣臣的意見,而魏鄭公這些人為碰上了好時代而高興,感激太宗知遇之恩,因此事情不論大小,沒有不直言進諫的,雖然這是由於他們的忠誠,但也是因為能遇上聖明的君主的結果!那麼,我想唐代之所以是太平盛世,太宗之所以被稱為賢君,前代的君主之所以比不上太宗,根本原因都出在這裏啊!能夠知道這些,是因為相關歷史有記載。

唐太宗君王任用臣子,臣子侍奉君王的理解是什麼呢?只是遵循公正罷了。公正,不是抹殺別人的話來掩蓋自己的過失,不博取小信而討好自己的君主,這樣做是不合適的。還有更不可以做的是,認為諫諍是應當掩飾的,這是把諫諍當做不好的事情,那麼後代誰還會去當面諫諍呢?況且前代的君主有納諫的美德,可是後代看不見,那就不只是掩住一時的公正,又將使後代的君主誤以為前代沒有諫諍的情況。這是開啟引導了惰怠和忌諱進諫的風氣。太宗晚年,羣臣已經知道了他掩蓋進諫之事,於是不説,使得太宗慢慢地不知道天下的得失利害了。一直到了遼東戰事失敗,才開始憾恨鄭公已經不在人世,還不曾知道他悔恨的萌芽就產生於這件事情上。

那伊尹、周公是什麼樣的人物呢?伊尹、周公對君主懇切地勸諫,言辭極其深刻,事情又非常緊迫。這些保存在《尚書》裏,不曾湮沒。到現在,人們還稱頌太*、成王為賢君,伊尹、周公為良相,是因為他們的諫書還見得到。假使當時就把諫書刪減譭棄,成就小小的謙讓的名聲,那麼後世依據什麼來諫諍,又根據什麼知道他們的賢能和傑出呢?夏桀、商紂、周幽王、周厲王、秦始皇滅亡,他們臣子的諫詞就看不到,不是當時史官遺漏沒記,而是天下人都不敢進言的結果。那諫諍之事沒有載入史冊,這更加使這幾個國君的惡行顯露於後世。

有人説:“《春秋》記史的原則是為君主、父母、賢德之人掩飾隱瞞過錯,與你的説法正好相反。”《春秋》裏所掩飾、隱瞞的都是缺點,接受諫諍怎麼能説是缺點呢?又説:“既然如此,是焚燬諫稿的人不對嗎?”我説:“焚稿的人是誰?這不是伊尹、周公做的,而是近世的人為了博取一點點忠誠而乾的,這種事情又不對。為什麼?因為他們把焚稿當做替君主掩飾過錯的美德,又在世上流傳。這就使得後世看不到諫言奏章是否正確,一定認為過錯通常在君主,而美德常常在焚稿者身上,怎麼能説是愛他們的君主呢?

又有人説:“到君主面前説的話,出來不把實話告訴別人。這也與你的觀點不同。”我説,這不是聖人説過的話。即使萬一有這樣的道理,也是説君臣之間,議論國家大事,不想對當時的人泄漏他們的話語罷了,怎麼會是禁止告訴萬世!

唉!用忠誠守義要求自己、侍奉君主,而且也不欺瞞萬世的人,就是鄭公啊!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猜你喜歡
閲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17分)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魏豹者,故魏諸公子也。其兄魏咎,故魏時封為寧陵君。秦滅魏,遷咎為家人。陳勝之起...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選段,完成各題【*】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小題書魏鄭公傳後      曾鞏予觀太宗常屈己以從羣臣之議,而魏鄭公之徒喜遭其時,感知...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題。魏豹者,故魏諸公子也。其兄魏咎,故魏時封為寧陵君。秦滅魏,遷咎為家人。陳勝之起...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梅長公傳錢謙益公諱之煥,字長公,黃之麻城人。其先,宋宛陵先生後也。公十歲喪父,從其...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楊惟中,字彥誠,弘州人。金末,以孤童子事太宗,知讀書,有膽略,太宗器之。年二十...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鄭覃,鄭州滎澤人,故相珣瑜之子,以父蔭補弘文校書郎,擢累諫議大夫。穆宗立,不恤...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選段,完成文後各小題。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
相關文章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  文公①之時,宰臣②上炙③而發繞之。文公召宰人而譙④之曰:“女欲寡人之哽邪?奚為⑤以發繞炙?...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太常博士曾公墓誌銘王安石公諱易佔,字不疑,姓曾氏,建昌南豐人。公以端拱己丑生,...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觸蠻之戰,蝸角之爭    莊周魏瑩與田侯牟①約,田侯牟背之。魏瑩怒,將使人刺之。犀... (一)文言文閲讀閲讀下面的文言文,然後完成16-17題。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楊惟中,字彥誠,弘州人。金末,以孤童子事太宗,知讀書,有膽略,太宗器之。年二十...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導之從子也。羲之幼訥於言,人未之奇。及長,辯贍,以骨鯁稱。尤...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題。上餘青州書蘇洵洵聞之,楚人高令尹子文①之行,日:“三以為令尹而不喜,三奪其今尹...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楊惟中,字彥誠,弘州人。金末,以孤童子事太宗,知讀書,有膽略,太宗器之。年二十,奉... 9.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導之從子也。羲之幼訥於言,人未之奇。及長,辯贍,以骨鯁稱...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樑君臣之首,入於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
熱門文章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選段【*】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風沙常起,將遷都洛陽;恐羣臣不從,乃議大舉伐齊,欲以...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導之從子也。羲之幼訥於言,人未之奇。及長,辯贍,以骨鯁稱。尤...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 侯景字萬景,魏之懷朔鎮人也。少而不羈,為鎮功曹史。魏末北方大亂,乃事邊將爾朱...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題。始皇既沒,餘威震於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問題鄭當時者,字莊,陳人也。以任俠自喜,脱張羽於厄,聲聞樑、楚之間。孝景時,為太子...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説釣清吳敏樹餘村居無事,喜釣遊。釣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當初夏、中秋之月,蚤... 文言文閲讀。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下題。 三國當漢、魏之際,英雄虎爭,一時豪傑志義之士,磊磊落落,皆非後人所...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文後各題。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醉白堂記蘇軾故魏國忠獻韓公作堂於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樂天《池上》之詩,以為醉...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目。羊耽妻*氏,字憲英,隴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聰朗有才鑑。初,魏文帝得立為太子...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鄭當時者,字莊,陳人也。其先鄭君嘗為項籍將,籍死,已而屬漢。高祖令諸故項籍臣名籍,鄭... 文言文閲讀【*】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 閲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後題目。每題3分,共15分。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襄州宜城縣長渠記  曾鞏荊及康狼,楚之西山也。水出二山之門,東南而流,春秋之世...
推薦內容
文言文閲讀。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 閲讀《鄭人買履》,完成文後問題。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之。已得履,乃曰:“吾忘...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題。胡玉呂傳[清]黃宗羲距餘居數裏,有雙瀑之勝。荒山窮谷,鮮遊人之跡。餘幼時見有《... 二、課內文言文閲讀(18分)閲讀下面的語段,完成11~14題。於是論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禍,幽於縲紲。...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司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齊景公時,晉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齊師敗績。景公患之。...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魏文侯)十七年,伐中山,使子擊守之,趙倉唐傅之。子擊逢文侯之師田子方於朝歌,引...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蔡澤者,燕人也,遊學於諸侯。之趙,見逐。之韓、魏,遇奪釜鬲①於途,蔡澤乃西入秦...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古硯説【明】許獬餘家有古硯,往年得之友人所遺者,受而置之,當一硯之用,不知其...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張文瓘字稚圭,貝州武城人。隋大業末,徙家魏州之昌樂。幼孤,事母、兄以孝友聞。貞觀初...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 一、文言短文閲讀題(10分)閲讀下列材料,完成22-24題。所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不自知其然”。和之生於... 文言文閲讀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 閲讀《鄭人買履》一文,完成8—11題(13分)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之。已得履... 三、文言文閲讀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凡兵,不攻無過之城,不殺無罪之人。夫殺人之父兄,利人之貨財,臣妾...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