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偶 題朱 熹青山門外翠紫堆,幅巾①終日面崔嵬②。只看雲斷成飛雨,不道雲從底處③來。【註釋】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絹...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2.5W

問題詳情:

偶 題朱 熹青山門外翠紫堆,幅巾①終日面崔嵬②。只看雲斷成飛雨,不道雲從底處③來。【註釋】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絹...

偶  題

朱  熹

青山門外翠紫堆,幅巾①終日面崔嵬②。

只看雲斷成飛雨,不道雲從底處③來。

【註釋】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絹一幅束髮,稱為幅巾,為一種表示儒雅的裝束。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這裏指山。③底處:何處。

18.前人在評價這首詩時説,首句“堆”得精妙。請説説“堆”字為何用得精妙。(2分)

19.選出下列對詩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2分)

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種儒雅的裝束,詩中藉此交代詩人的身份與閒適、高雅的生活情趣。

B.“終日”一詞,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厭倦讀書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C.第三、四句詩是説常人只見到雲騰致雨的現象,卻不知雲從何處來,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

D.這首詩抒寫詩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見,雖然着筆不多,卻耐人尋味,能夠引導人們積極思考

【回答】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猜你喜歡
偶 題朱 熹 青山門外翠紫堆,幅巾①終日面崔嵬②。只看雲斷成飛雨,不道雲從底處③來。【註釋】①幅巾;古代文人用... 偶    題朱熹青山門外翠紫堆,幅巾①終日面崔嵬②。只看雲斷成飛雨,不道雲從底處③來。【註釋】①幅巾;古代文人... (2013年麗水市)偶 題朱 熹青山門外翠紫堆,幅巾①終日面崔嵬②。只看雲斷成飛雨,不道雲從底處③來。【註釋】... 襄邑道中宋陳與義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卧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註釋】  ①襄邑:現在的河南... 閲讀下面文言文【*】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 選出下列對詩歌朱熹的《偶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       青山門外翠紫堆,幅巾①終日面崔嵬②... 比較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交輝。青林翠竹,四... 比較閲讀【*】【乙】兩個文段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交輝①。青林翠竹...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 (2019·菏澤)閲讀下面古詞,完成題目。柳橋晚眺陸游小浦聞魚躍,橫林待鶴歸。閒雲不成雨,故傍碧山飛。【注】此...
相關文章
閲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5—16題。(4分)溪上遇雨二首(其二) 崔道融坐看黑雲銜猛雨,噴灑前山此獨睛。忽驚雲雨... 【2016·湖南省衡陽卷】(四)閲讀下面的文章,回答17-20題。平常之心   ①古人云:泰山崩於前而*不變。... (二)古代詩歌閲讀(本題共2小題,11分)閲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晚秋登城北門①陸 遊幅巾藜杖北城... (2015屆遼寧瀋陽中考)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 閲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12—16題。(10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交...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答謝中書書陶弘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交輝。青林翠竹... (2019·連雲港)閲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問題。重登雲台山【清】陶澍① 又踏金牛頂②上行,海鳳飛舄③上蓬瀛。蛟龍... 【雲南省昆明市】二、(二)閲讀【*】【乙】兩則文選,完成9~13題。(12分)【*】①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 閲讀下面文字,完成16~20題。雲南看雲 沈從文(1)雲南是因雲而得名的,可是外省人到了雲南一年半載後,一定會...
熱門文章
【題文】【古詩閲讀】金陵懷古〔唐〕劉禹錫潮滿冶城①渚,日斜徵虜亭②。蔡洲③新草綠,幕府④舊煙青。興廢由人事,山... 【湖南省郴州市】(二)古詩鑑賞渡荊門送別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 比較閲讀*文《答謝中書書》和乙文《記承天寺夜遊》,完成11—12題。   【*文】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 閲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3題。採桑子朱敦儒扁舟去作*南客,旅雁孤雲。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碧山對晚汀洲冷,... 閲讀下面唐詩,然後回答問題。馬嵬坡鄭畋玄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難忘日月新。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註釋]... 【2016·重慶A卷】(二)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答謝中書書陶弘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 閲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後面各題。晚望【清】鄭珍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雲收去鳥,翠稻出行人。水*秋前靜,山容... 閲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後面各題。【雙調】沉醉東風·秋日湘*(注)道中趙善慶山對面蘭堆翠岫,草齊腰綠染沙洲。傲霜... (2015·山東德州市)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澈見底。兩岸石壁,五*交輝。青林翠竹,四時...  山行留客    張旭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便擬歸。縱使晴明無雨*,入雲深處亦沾衣。【註釋】①物態:景物的樣... 憶*南劉禹錫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疑舉袂①,叢蘭浥②露似沾巾。獨坐亦含顰③。【註釋】①袂(mèi):衣袖... 【2016·山東省棗莊卷】(二)閲讀下面三則古文,完成8-13題。【*】周處年少時,兇強俠氣,為鄉里所患;又義... 【2016·福建省南平卷】(二)閲讀【*】【乙】兩個文段,完成8-13題。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 閲讀下列這首詩,完成下題。水亭偶成朱瞻基臨流亭館淨無塵,落澗流泉處處聞。半濕半乾花上露,飛來飛去嶺頭雲。翠迷洞... 【湖北省仙桃市】古詩賞析渡荊門送別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推薦內容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題目。書情寄上蘇州韋使君兼呈吳縣李明府(注)崔峒數年湖上謝浮名,竹杖紗巾遂稱情。雲外...  閲讀下面這首詩,完成第後面小題西樓曾鞏海浪如雲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朱樓四面鈎疏箔,卧看千山急雨來。[注]... 樵夫詞【清】朱景素白雲堆裏撿青槐,慣入深林鳥不猜。無意帶將花數朵,竟挑蝴蝶下山來。19.前兩句體現環境清靜的景... 閲讀下面古詩,按要求回答問題。渡荊門送別  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 閲讀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後面小題。【中呂】山坡羊·道情   (元)宋方壺青山相待,白雲相愛,夢不到紫羅袍共黃金帶... 10.閲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後面各題。漁家傲·東昌道中【注】張淵懿野草悽悽經雨碧,遠山一抹晴雲積。午睡覺來愁似織... 樵夫詞【清】朱景素白雲堆裏撿青槐,慣入深林鳥不猜。無意帶將花數朵,竟挑蝴蝶下山來。1.前兩句體現環境清靜的景物... 閲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9—13題。(16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 《答謝中書書》與《小石潭記》比較閲讀【*】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交輝。青林翠竹... 閲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小題。春日登樓遇雨杜荀鶴①忽地晴天作雨天,全無暑氣似秋間。看看水沒來時路,漸漸雲藏望處山... 早作    裘萬頃(宋)井梧①飛葉送秋聲,籬菊緘②香待晚晴。鬥③柄橫斜河④欲沒,數山青處亂鴉鳴。【註釋】①井梧... 閲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玉樓春·戲賦雲山【注】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雲猜是汝。常時相對兩三峯,走遍溪頭無覓... 閲讀下面的古詩文,分別回答問題。渡荊門送別 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 閲讀下面的清詩,完成文後各題。晚望  鄭珍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雲收去鳥,翠稻出行人。水*秋前靜,山容雨後... 閲讀下面文言語段,完成10—13題。(16分)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
最近更新
  • “含羞忍辱”簡單造句,含羞忍辱造句子
  • 中華民族在發展歷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偉大民族精神,其核心是A.勤勞勇敢    B.艱苦樸素    C.愛國主義...
  • 從一個*兵上尉到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屹立於法國和歐洲*舞台幾十年,滑鐵盧一戰使之退出*舞台的歷史人物是(...
  • 下列關於種羣密度調查的敍述,合理的是A宜選擇蔓生或叢生的單子葉植物作為抽樣調查的對象 B宜採用樣方法調查活動能...
  • 目前市場上出售的“加*食鹽”、“高鈣牛奶”、“加鐵醬油”等,這些*、鈣、鐵是指(  )A.原子B.元素C.單質...
  • 已知:HNCO(異**,其結構是H﹣N=C=O)能和NO2反應生成N2、CO2和H2O.下列有關上述反應的敍述...
  • 物質的唯一特*是(   )  A.客觀實在*       B.運動屬*      C.客觀存在*      D...
  • “長安百花時,風景宜輕薄。無人不沽酒,何處不聞樂。”這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詩《百花行》,描寫的是長安城人們賞花的...
  • “深圳機場”簡單造句,深圳機場造句子
  • “bushy tree”簡單造句,bushy tree造句子
  • 《我瘋了》經典語錄
  • “高處不勝寒”反映了下列哪個因素對氣温的影響(  )A.海陸分佈     B.緯度因素        C.地形...
  • “我太年輕”簡單造句,我太年輕造句子
  • “為端”簡單造句,為端造句子
  • 周初實行分封制是為了(    )  A、建立*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貴族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