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材料一 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之第三策中説:“《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8.8K

問題詳情:

材料一 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之第三策中説:“《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

材料一  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之第三策中説:“《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我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辟之説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材料二  漢武帝即位後,他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從此儒學被確立為*王朝的統治思想。這是**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學在*上佔據統治地位,有利於鞏固大一統國家和穩定統治秩序。從此,儒學成為各級學校必修的重要內容和朝廷選官的考查標準,從而確立了在*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  在一批心志高遠的學者促進下,理學於宋代興起。理學強調通過道德自覺達到理想人格的建樹,也強化了中華民族注重氣節和德*,注重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的文化*格,對*的思想文化及社會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董仲舒為什麼認定儒家思想可以成為國家根本的指導思想?(4分)

(2)儒家思想成為統治思想後,其地位並不是穩如泰山,請指出古代史上儒家思想遇到的主要挑戰。(6分)

(3)儒學家們是如何應對上述挑戰的?(8分)

【回答】

(1)儒家的仁德思想有利於社會*,“禮”有利於穩定社會秩序,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改造後的儒家思想強化了儒家倫理道德的權威*和神祕*,克服了儒家治理國家“力度”不足的缺點,從而成為治國理政的最為有效的思想體系。(4分)

(2)魏晉南北朝以來佛教和道教的挑戰;長期以來權臣、*閥謀權篡位和**的挑戰;因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而產生的新的思想意識的挑戰。(6分)

(3)開展復興儒學的運動,吸收佛、道的某些思想改造儒學;理學家們把儒學發展到理學階段,把儒家的倫理綱常上升到“天理”的高度;陸九淵、王陽明等把儒學發展到“心學”階段,企圖消滅*的反抗意識;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對一些儒家思想觀念進行了批判,提出了一些適應新經濟形態的思想。(8分)

知識點: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

題型:綜合題

猜你喜歡
漢武帝問策賢良文學,董仲舒對曰:“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董仲舒的對策(  )...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雲:“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故為人主之道,英明於在身之與天同者而用之。”此話強調,君... 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中説:“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他提出這一主張的根本目... 15.*古代某學者提出:“《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 董仲舒《春秋繁露》雲:“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故為人主之道,英明於在身之與天同者而用之。”此話宣揚的是(...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漢書·董仲舒傳》材料二 諸不在六藝之科、孔... 26.閲讀材料,回答問題。(18分) 材料一《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 董仲舒説:“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旨意不同……邪辟之説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董仲舒... 漢武帝問策賢良文學,董仲舒對曰:“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漢書·董仲舒傳》... 董仲舒在答漢武帝的策問中指出:“《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
相關文章
《春秋繁露》記載:“古之造文者,三畫連其中,謂之王,三畫者,天地人,而連其中,通其道也,謂之王。”材料體現了(... 董仲舒説:“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 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異)方,指意不同”,人君就無法維持統一。“諸不在六藝... 董仲舒説:“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這次他向漢武帝提出(   )A.天人感應... 董仲舒説:“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 14.“貢舉之法,三代未嘗有之,而漢武帝建元元年詔舉賢良之士,親策問董仲舒而始焉。唐宋科舉之法蓋仿於此矣。”材... (16分)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元光元年,漢武帝“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漢舉賢良,自董仲舒以來,皆對策三道。... 28.董仲舒説:“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因此,他向漢武帝提出(  )A.天... 漢武帝問策賢良文學,董仲舒對日:“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引自《漢書·董仲... 31.(滿分12分)閲讀下列材料,根據要求回答問題:材料一:仲舒復對曰:“……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
熱門文章
1864年,薛福成在《上曾侯相書》中説:“方今中外之勢,古今之變局也。”當時有識之士提出的並付諸實施的對策是A...  “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無)以持一統。……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 《春秋繁露》中寫道:“正朔、服*之改,受命應天制禮作樂之異,人心之動也,二者離而複合,所為一也。”該主張的主要... 《漢書·嚴助傳》記載:“郡舉賢良,對策百餘人,武帝善助對,由是獨擢助為中大夫。後屢舉賢良文學之士。……開東*,... 4.董仲舒認為:“仁之美者在於天。天,仁也”,“察於天之意,無窮極之仁也”。這説明了董仲舒(   )A.宣揚君... 《春秋繁露》雲:“與大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故為人主之道,英明於在身之與天同者而用之。”此話強調,君主應( ... 20.1864年,薛福成在《上曾侯相書》中説:“古今中外之勢,古今之變局也。”當時有識之士提出的對策並付諸實施... 被後人稱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學名著是A.《春秋》         B.《漢書》    ... 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材料二:“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異)方,指意不同”,人君就無法維持統一。“諸... 《春秋繁露》中有:“天地人,萬物之本也。天生之,地養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養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禮樂,三者... 被後人稱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學名著是(  )A.《春秋》         B.《漢書》... 被後人稱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學名著是A.《春秋》       B.《漢書》      ... 董仲舒認為:“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人君無法維持統一。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漢武帝採取的措施是A...  “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董仲舒語),人君無法維持統一。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漢武帝採取的措施是... 《春秋繁露》記載:“……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故為人主之道,莫明於在身之與天同者而用之……”這體現了哪一...
推薦內容
《師説》通過“古之聖人”與“今之眾人”對比,批判了“今之眾人, 《呂氏春秋》説:“冬至後五旬七日昌生。昌者,百草之先生也,於是始耕。”《氾勝之書》説:“凡耕之本,在於趣時,和... 司馬遷著《史記》,其史學觀念在於“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曾被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 25.《申報》“時評”欄目曾評述説:“今之時局,略似春秋戰國時之*。**之對於各省,猶東周之對於諸侯也,... 32.西漢學者賈誼在其《治安策》中宣稱:“天下之勢,方病大腫。一脛之大幾如腰,一指之大幾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 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説:“孰知今日之清談,有甚於前代者?……今之清談孔孟。……不宗當代之務,舉夫子論學論政之大... 2.董仲舒《春秋繁露》載:“天之生民,非為王也,而天立王,以為民也。故其德足以*民者,天予之;其惡足以賊害民...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説:“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 西漢學者賈誼在其《治安策》中宣稱:“天下之勢,方病大腫。一脛之大幾如腰,一指之大幾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 被後人稱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學名著是(  )A.《春秋》               ... 15.據《漢書·董仲舒傳》所載,漢武帝“立學校之官,州郡舉茂才(秀才)孝廉,皆自董仲舒發(倡議)之”。以下對材... 顧炎武在《生員論》中指出:“國家之所以取生員而考之以經文、論、策、表、判者,欲其明六經之旨,通當世之務也。……... 《漢書·董仲舒傳》“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以教化為大務”;“*度之宜”等記載,由此可知董仲舒... 6.清代著名史學家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強調:“以吏為師,三代之舊法也。秦人之悖於古者。 禁《詩》《書》而僅以... 《漢書·董仲舒傳》記載,“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以教化為大務”;“*度之宜”,這表明董仲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