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小題。知恥與慎獨徐建委*自古以來就有一種恥感文化,《中庸》曰:“知恥近乎勇。”《孟子...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2.73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小題。知恥與慎獨徐建委*自古以來就有一種恥感文化,《中庸》曰:“知恥近乎勇。”《孟子...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小題。

知恥與慎獨

徐建委

*自古以來就有一種恥感文化,《中庸》曰:“知恥近乎勇。”《孟子·公孫丑上》曰:“羞惡之心,義之端也。”《禮記·哀公問》曰:“物恥足以振之,國恥足以興之。”由此可知,知恥,往往是善念的發源,是事物向着美好一面轉化的開端。

知恥,是一個內化的活動,不需要外在表現的張揚外露,更多是良知的進退取捨。從這個角度説,知恥是個人化的活動,是不假外力、置身人後時的自我砥礪。

*文化中還有一個“慎獨”的理念,就是獨處時,君子該如何表現。慎獨大約是孔子講學時特別提到的概念,歷來為人所傳誦的是《中庸》中的那句:“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中庸》論及“慎獨”,根據朱熹的解釋,日常事有着一以貫之的正道存在,因此即使自己處在“人所不知而己所獨知之地”,世間的正義也是瀰漫於此的,君子更要常懷知恥之心,尤加謹慎於自己的言行,不能因他人的不知而放縱自己的私慾。這其實就是自我道德和行為的約束,故而是修身的功夫,屬於孔子以來所倡導的士人自我修養的一部分。如果我們剝除其時代的因素,就其核心主旨來看,個人的慎獨時至今日,仍有很高的踐行價值。

具體來説,敬畏之心、獨知與細微之事是我們今天仍然推重慎獨的三個相互關聯的層面。所謂敬畏之心,是對公平與正義,或者説天道的敬畏,現實層面還有法律。在他人看不到、聽不到的地方,法律的約束力並不會削弱,因此我們更應該對人對事常懷敬畏之心。自己獨知之地,可以是他人不瞭解的地方,因此若從公共的意義上來解釋它,常常處於這種位置的人多是在位之人。在位之人相對於他者,自然有對權力、資源及其他事項的優先乃至獨佔之利。那麼,對於在位之人,特別是今日的領導幹部而言,面對自己權責之內的己所獨知之事時,是否懷有對理、法的敬畏之心,是否遏制了私慾而秉以公心,便是事關一方或多方的大事了。細微之事,存於日用起居之間,雖然不足道,但日日與之相伴,更應有所*醒,因為離道觸法的敗落往往萌芽於其中。

《大學》中有傳統知識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徑,即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過程。這個過程中的誠心、正意,就是明乎所恥,就是“三省吾身”,反思有何不妥之處。儒家倡導自修的目的,是在此基礎上,鼓勵士人去向外的治國、平天下,即所謂的內聖外王之道。這是儒家一個很值得今天珍視的遺產,就是倡導士人從自我的修養和自律開始,進而致力於天下公事。個人的道德水準對於其所從事的公事來説,的確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即便法律、制度再健全,強調個人修養在任何時代都有意義。

《呂氏春秋·自知》篇曰:“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人主欲自知,則必直士。”這是戰國時代的論述,如果我們把“人主”替換成上級領導,這句話的意義便當代化了。這會是慎獨的重要補充之義:即除了在自我修養的層面保持戒懼之心、知恥之心外,對於公事也當保持戒懼,一切以公益福祉為要,敢於直諫,不應時時揣測上級之意。因此,所謂慎獨之道,不僅是自我向內的道德自律,也是向外的正義追求,即不僅要使自己成為一個道德完善的人,也要成為一個直士,一個有道義、敢擔當的人,而非一個只求自我保全的世故之徒。

(節選自《光明日報》2015年10月14日02版)

5.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知恥往往是善念的源泉,是一個良知進退取捨的內化活動,是在內心建立起辨別善惡美醜標準、樹立榮辱觀念的自我砥礪活動。

B.恥感是一種注重廉恥的心態,產生於外人的觀感和自我的反應,來源於外來強制。孟子把“羞惡之心”視作“四端”之一端。

C.朱熹從道德和行為方面解釋“慎獨”,強調人們在獨自居處時,要加強自身修養,自覺地嚴於律己,謹慎地對待自己的言行。

D.無論是他人已知之地,還是自己獨知之地、日常細微之事,我們都應該保持慎重的*戒和敬畏的態度,避免離道觸法而敗落。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傳統知識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徑,具有由己到家再到國到天下的遞進階次,這種人生理想的起點是從自我的修養和自律開始的。

B.自孔子以來倡導的士人自我修養主張,帶有濃厚的個人功利**和鮮明的時代因素。但其核心主旨,對今天仍有很高的踐行價值。

C.所謂慎獨之道,是一種自我的挑戰與修養,也是一種價值取向:自我向內的道德自律、為公益福祉的正義追求、有擔當的責任意識。

D.要達到“慎獨”境界,必須常懷知恥之心,謹慎自己的言行,不斷地提高自己的修養,不依靠別人的監督,自覺地控制私慾。

7.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越王勾踐被俘後,“知恥而後勇”。他以恥為鑑,一方面富國強兵,一方面反求諸己,改過遷善,內省自律,最終一舉滅吳,成就霸業。勾踐的“卧薪嚐膽”明*了知恥的積極意義。

B.*提出“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與儒家倡導“知恥”一脈相承。新加坡等國至今保留的鞭刑,不僅通過刑罰懲戒罪犯,更是對罪犯進行恥感教育,令其知恥內省,慎獨改過。

C.領導幹部要做到清正廉潔,不僅需要上級監督、同級監督、輿論監督和羣眾監督等他律,更需要內省自律,在自我修養的層面保持慎獨,*誘惑,情趣高雅,以公益福祉為要。

D.人處於世容易陷入矛盾鬥爭的漩渦,因此需要自我保護。“慎獨”為領導幹部保全自我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依據:對下不擺架子,親近和善;對上揣摩領導意圖,強幹有為。

【回答】

5.B

6.B

7.D

【解析】

5.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這是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的理解和概括能力。B項,“產生於外人的觀感和自我的反應,來源於外來強制”與原文第二段“知恥是個人化的活動,是不假外力、置身人後時的自我砥礪”不符。恥感有內在表現和外在表現之分,內在表現是內省自律的心理,外在表現是知錯就改、擇善從之的言行,恥感並非來源於外力的強制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此類題目答題時應注意分清答題的區域,錯誤設置一般為混淆範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瀏覽選項,在文中找到選項對應的區位,然後仔細分析,比如本題,題幹要求選出“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選項B是針對第二段設置,文章裏説“知恥,是一個內化的活動,不需要外在表現的張揚外露,更多是良知的進退取捨。從這個角度説,知恥是個人化的活動,是不假外力、置身人後時的自我砥礪”,故選項中“產生於外人的觀感和自我的反應,來源於外來強制”的説法有誤。

6.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這是考查學生對文意的理解能力。B項,“濃厚的個人功利**和鮮明的時代因素”與原文表述不符;“但其核心主旨,對今天仍有很高的踐行價值”有誤,原文第四段的表述為“如果我們剝除其時代的因素,就其核心主旨來看,個人的慎獨時至今日,仍有很高的踐行價值”,這裏有一個前提,就是“剝除其時代因素”。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解答此類題目的時候,首先應認真審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那就要求考生應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內容;然後認真辨析所給的選項,把文本的信息和選項進行比較,看選項有無改變文章的表述。比如本題的B項,文章第四段的説法是“如果我們剝除其時代的因素,就其核心主旨來看,個人的慎獨時至今日,仍有很高的踐行價值”。

7.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D項,文本末強調“慎獨之道……不應時時揣測上級之意……而非一個只求自我保全的世故之徒”,選項表述為“對上揣摩領導意圖辦事,強幹有為”有誤。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像這種題目,考生應先認真審題,要從題幹中審明答題的方向,比如本題中,“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然後就要到文中找到與選項有關聯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與選項是否一致。比如選項D ,文章最後一段的表述是“即除了在自我修養的層面保持戒懼之心、知恥之心外,對於公事也當保持戒懼,一切以公益福祉為要,敢於直諫,不應時時揣測上級之意……”。

知識點:科普類文本閲讀 社科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猜你喜歡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知恥則有所不為胡凡恥感文化是*優秀的文化傳統,它萌... 孟子曰:“人不可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做一個自尊的人就要①尊重他人,與人為善          ②看重自己...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的這句話表明( )A.人要有羞恥感,沒有羞恥感就是無恥B.做人不可有羞... 閲讀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後小題。知恥則有所不為①恥感文化是*優秀的文化傳統,它萌芽於早期國家形成的堯舜禹時期,...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知恥則有所不為恥感文化是*優秀的文化傳統,它萌芽於早期國家形成的堯舜禹時期,至春秋...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明良①論龔自珍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士不知恥,為國之大恥。歷覽近代之士,自其...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知恥則有所不為恥感文化是*優秀的文化傳統,它萌芽於早期國家形成的堯舜禹時期,... 閲讀下面文章,完成後面小題。知恥則有所不為恥感文化是*優秀的文化傳統,它萌芽於早期國家形成的堯舜禹時期,至春...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知恥則有所不為①恥感文化是*優秀的文化傳統,它萌芽於早期國家形成的堯舜禹時期,至春秋戰... 5.下列有關文學常識和名著閲讀的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A.《孟子•盡心上》:“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
相關文章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李)宗詳字昌武,七歲能屬文,恥以父任得官,獨由鄉舉,第進士,授校書郎。明年,獻文...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5分)(1)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説君子...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孟子見梁惠王①。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 孟子説過:“人不可以無恥。無恥無恥,無恥矣”這告誡我們(  )①青春並不意味着放縱②要知廉恥,懂榮辱③要有所為...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論語》四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 (一) 文言文閲讀(19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 14.閲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作為一種道德修養,“慎獨”最早見於《禮記》,它説:“莫顯乎微,故君子慎獨也...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張凝,滄州無棣人。少有武勇,倜儻自任。鄉人趙氏子以材稱,凝恥居其下,因挾弓與角...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問題。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 閲讀下面文字,完成後面題目。“斯文”一詞最早出自《論語•子罕》“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
熱門文章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小題。①“數”作為哲學概念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並被《周易》《老子》與《荀子》等作品予... 20.閲讀下面《論語》《孟子》選段,完成後面題目。(6分)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①矣夫!”...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獨樂園記司馬光孟子曰:“獨樂樂不如與人樂樂,與少樂樂不如與眾樂樂”,此王公大人...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種皓字景伯,洛陽人。父為定陶令,有財三千萬。父卒,皓悉以賑恤宗族及邑里之貧者。恥貴...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古之人... 閲讀下面的《論語》和《孟子》選段,完成後面的題。(6分)①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清代著名思想家龔自珍説:“士皆知恥,則國家永無恥;士不知恥,為國之大恥。”這句話在今天對我們樹立正確的榮辱觀仍... 閲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文後題目。(9分)上大夫壺遂曰:“昔孔子何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餘聞董生曰:... 閲讀下面文言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學而》)曾...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儒家的*觀中華文化就其本質來講就是一種*文化,古代文化中儒家學派關於*的豐...  (一)論述類文本(9分,每小題3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知人論世”最早見於《孟子·萬章下》。孟子... “行己有恥”,意味着我們能真誠面對自我,聞過而終禮,知恥而後勇。“行己有恥”要求我們 ( )A樹立底線意識  ... 閲讀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後各題。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 *古話説:“人無恥,無以立。”我國古代文學家歐陽修説:“不知恥者,無所不為。”這告訴我們(  )①做人要知廉...
推薦內容
閲讀下文,回答問題:廉恥(節選)明顧炎武 (1)《五代史·馮道傳論》①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②③,四維不張,...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古代*人對山嶽有一種神祕感,《説文解字》解釋“山”字説:“山,宣也。謂能...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熊克,字子復,建寧建陽人。克幼而翹秀,既長,好學善屬文,郡博士胡憲器之,曰:“...  為增強同學們的知恥之心、懂得知恥的意義、掌握知恥的方法,七年級(2)班準備開展一次有關知恥的主題探究活動,先... 三)閲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22-23題。(5分)(1)《論語》: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13.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論語》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自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乎?”子曰“其‘恕... 古詩文閲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學而》)子曰:...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 21.閲讀下面的《論語》和《孟子》選段,回答問題。①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劉子玄,名知幾,以玄宗諱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為授《古文尚書》,業不進,父怒,...  為增強知恥之心、懂得知恥的意義、掌握知恥的方法,七年級(2)班的同學準備開展一次有關知恥的主題探究活動,現請... 閲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後面小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論述類(9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知人論世”最早見於《孟子·萬章下》。孟子這裏所謂的“知人... 閲讀下面文字,完成文後各題。(1)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問題。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