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萬物一齊”與“物之不齊”李智福①莊子與孟子同是戰國中期人,同為思想巨擘,他們對“...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9.19K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萬物一齊”與“物之不齊”李智福①莊子與孟子同是戰國中期人,同為思想巨擘,他們對“...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

“萬物一齊”與“物之不齊”

李智福

①莊子與孟子同是戰國中期人,同為思想巨擘,他們對“物之齊否”持兩種完全相反的態度。莊子提出“以道觀之,物無貴賤”“萬物一齊,孰短孰長”的觀點,孟子則針鋒相對地提出“物之不齊,物之情也”的命題。形式上,“萬物一齊”與“物之不齊”是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二者歧見之大,歸本於哲人對世道人生不同的關懷方式和迥異的觀照態度。

②莊子不是將萬物強定為一尊,而是以承認“萬物之不齊”為前提的,這種“齊”意味着承認一切存在皆有合法*、合理*。章太炎説:“齊其不齊,下士之鄙執;不齊而齊,上哲之玄談。”正是此意。莊子因“不齊”而走向的“齊”,是一種平等的眼光和寬容的胸懷,對差異的包容,對弱勢羣體、少數羣體、獨異個體的尊重,這與《中庸》所説的“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近似。同時,當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萬物時,齊萬物,一生死,生命也從高下區分的利益焦灼中懸解了出來。另外,莊子認為“齊物”的初始圖景是人類未開化時的“至德之世”,那個時候,“山無蹊隧,澤無舟樑,萬物羣生,連屬其鄉,禽獸成羣,草木遂長”,莊子對“至德之世”的呼喚滲透着濃濃的詩人之鄉愁意識和哲人之批判精神,*醒着人類不可妄自尊大,時時需要反省。

③孟子沒有像莊子那樣悉心去論*“物之齊否”,而是用一句常識之語“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對提倡“君臣並耕”的農家學派展開批評。當時,農家學派之許行從楚國到滕國傳道,宋國的陳相、陳*兄弟聞風而來,盡棄前學,從師許行。陳相將許行之學轉告孟子,孟子深不以為然,乃從社會分化、商品交換、勞心與勞力分工等角度論*了這種“君民同耕”是不合時宜的,不現實的,甚至是荒唐的。孟子説:“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為之哉?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為偽者也,惡能治國家?”

④孟子強調“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恰恰是反對對天下萬物整齊劃一,比而同之。天下之物的價值本應有大小多少之分,因此不可以“同價”賈之,如若以“同價”來買不同之物,必然會造成良莠不齊,以次充好。若這種“比而同之”的思想上升至社會*領域就必然會造成天下大亂。在孟子看來,正常的社會應該是一個由“勞心者”與“勞力者”兩個階層組成的社會。“勞心者”從事治理、組織和教化之事,是“食税者”,古代聖賢如后稷、堯、禹等都屬於這類人;“勞力者”從事生產勞動,包括耕作、做工和經商,他們要“上税”,為“勞心者”提供衣食之資。可見,孟子言“物之不齊,物之情也”這一常識之語目的在於*社會分工的合理*和必然*。

⑤莊子持“萬物一齊”,孟子持“物之不齊”,二者不可同,不能同,不必同,亦無高下之分。在那個戰亂頻仍、世道窳敗的戰國之世,他們發現的是不同的癥結,因此對“君臣佐使”的調配,亦大不同。唯其不同,才*了思想史的豐富*和複雜*。二人在*思想史上實現了互諍互補。以孟子對人*之善的信念補莊子的自然天*論,以免人*的沉淪、墮落和虛無;以莊子“萬物一齊”之自在的、詩意的、藝術的覺悟精神補孟子哲學所許諾人生之過於沉重的負擔、責任和義務,以避免人生的異化、僵化、道學化。

(選自《光明日報》2015年07月27日第16版,有刪改)

6.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莊子雖承認“萬物不齊”,但是:萬物的存在都有其合法*和合理*,因而他又認為,“以道觀之,萬物一齊”,無所謂貴賤短長。

B.莊子的“萬物一齊”是強調因“不齊”而走向“齊”。“齊其不齊”和“不齊而齊”正是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萬物的思想基礎。

C.《中庸》所説的“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體現了對差異的包容,對弱勢羣體、少數羣體、獨異個體的尊重。

D.莊子的“齊物論’’是對人類未開化時的“至德之世”初始圖景的呼喚和嚮往,滲透了一種詩人的鄉愁意識和一種哲人的批判精神。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孟子認為,“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是一種客觀常識,天地萬物本來就存在個體之間的差異,因而,不能對天下萬物整齊劃一,比而同之。

B.孟子從社會分化、商品交換、勞心與勞力分工等角度.進行分析,認為“君民同耕”的農家學派的做法是不合時宜的,而且會造成天下大亂。

C.由於存在社會分工是必然和合理的,一個正常的社會應由“勞心者”和“勞力者”兩個階層組成,所以,孟子得出“物之不齊,物之情也,,的結論。

D.孟子認為天下之物的價值有大小多少之分,因此價格不一樣;“勞心者”和“勞力者”從事不同的工作,他們的社會職責也不盡相同。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由於對世道人生的關懷方式和觀照態度的迥然不同,莊子與孟子對“物之齊否,,的觀點和態度迥然不同,莊子持“萬物一齊”,孟子持“物之不齊”。

B.莊子“萬物一齊”的處世態度可以把生命從高下區分的利益焦灼中解放出來;孟子“物之不齊”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社會的等級制度,為階級剝削提供了藉口。

C.莊子自在的、詩意的、藝術的覺悟精神使人沉淪、墮落和虛無;孟子宣揚的人生過於沉重的負擔、責任和義務,則導致人生的異化、僵化和道學化。

D.莊子的“萬物一齊”反對將萬物強定為一尊,*醒着人類不可妄自尊大,具有樸素的平等思想;孟子強調“物之不齊”,目的是建立有序合理的社會秩序。

【回答】

6.B

7.C

8.C

【解析】

6.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篩選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可根據對文意的理解,將選項分別代入原文進行比較分析,B項“齊其不齊”是將萬物強定為一尊,不是莊子觀點;莊子承認“萬物不齊”,主張“不齊而齊”。“齊其不齊,下士之鄙執;不齊而齊,上哲之玄談”是章太炎對《齊物論》的闡釋,他對“齊其不齊”持否定態度,對莊子“不齊而齊”大加讚賞。文中説章太炎的話“道出此意”,“此意”緊承上句加以理解。見②段,關鍵是對“齊其不齊”的理解。所以選B。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7.

試題分析: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類題目的解題方法有這樣幾點:①根據要求確定提取信息的目標。②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在確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標之後,要根據目標瀏覽全文,確定提取信息的區間。③準確尋找,篩選提取。C項,因果關係倒置,孟子提出“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是為了*社會分工的合理*和必然*。所以選C。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8.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分析和推斷的能力。解答此題,可從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段,然後根據文段中作者的觀點,仔細辨識選項與原文作者觀點的細微差別,做出判斷取捨,C項,片面強調消極影響,與原文意思不符,過於絕對。見⑤段,“二人在*思想史上實現了互諍互補。”所以選C。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知識點:科普類文本閲讀 社科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猜你喜歡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市”的本義為市場,與“城”不同。早期的“市”多在野外或井邊,故有“市井”之稱。而...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的題。“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態修建*“和”與“同”是先秦時期兩個重要的哲學概念。和同之辨...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萬物一齊”與“物之不齊”李智福莊子與孟子同是戰國中期人,同為思想巨擘,他們對“物...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問題。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孟子的*思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孟子崇尚“王道”*,...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萬物一齊”與“物之不齊”李智福①莊子與孟子同是戰國中期人,同為思想巨擘,他們對“物... 一、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孟子的*思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孟子崇尚“王道...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個“□”是為考查而設),完成後面題目。劉之遴,字思貞,南陽涅陽人也。父虯,齊國子博士,...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小題。“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態修建*“和”與“同”是先秦時期兩個重要的哲學概念。和同之辨...
相關文章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市”的本義為市場,與“城”不同。早期的“市”多在野外或井邊,故有“市井”之稱。而我... 閲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題。莊子與屈原,是*哲學史與文學史上兩顆璀璨的巨星。他們同時出現於*的戰國時代...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   綠林與俠為同源所出,這個“源”就是戰國時期以墨家為代表的武士集團。“士”是...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孟子“學於子思之門人”,是孔子、曾子、子思這一系早期儒家譜系的傳人。(*)... 孟子曾提出,“萬物皆備於我”。下列觀點與之屬於相同思想陣營的是①“理生萬物”——朱熹②“氣者,理之依也”——王...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魯莊公與齊戰於長勺,兩*相望,此為何時!而以“聽訟用情”對曹劌之問戰,何其迂闊... 閲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孟子和莊子同是戰國時代的人。可是兩個人的人生選擇卻截然不同:孟子以天下為己任,學成... 在我國古代《莊子·齊物論》中出現了“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的思想。據此回答以下2題。10.該思想體現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目。希格斯玻*子---“上帝粒子”人們早已發現,自然界中物體之間千差萬別的相互作用...
熱門文章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1小題。*古代人們在造物活動中不止於滿足“形”下之“致用之器”,更不斷探尋着“形”... (一) 文言文閲讀(19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 閲讀下面文字,完成各題。曹劌論戰(節選)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和而不同”:文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古代,“和而不同”是處理不同學術思想派別、...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孟子見梁惠王①。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 閲讀下面文字,完成後面小題。儒家道統:*皇權的制衡力量以往,人們常常把*主義與“封建社會”和“孔孟之道”聯... 閲讀下面的《孟子》選段,完成後面題目。      孟子曰:“無或①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 在我國古代《莊子·齊物論》中出現了“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的思想。據此1.該思想體現了(  )A.環境決...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中庸”思想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和”。“和”不是簡單的折中、調和,而是事物的...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楚莊王欲伐越①。莊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莊子曰:“臣愚患之,...  (一)論述類(9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知人論世”最早見於《孟子·萬章下》。孟子這裏所謂的“知人...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問題。李邦華傳李邦華,字孟暗,吉水人。受精神同裏鄒元標,與父廷諫同舉萬曆三十一年鄉試...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古代人們在造物活動中不止於滿足“形”下之“致用之器”,更不斷探尋着“形”...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葉嘉瑩:實踐儒家的“知命”與“不憂”有人説,葉嘉瑩是一個穿裙子的“士”。她説,我身... 閲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後面題目。智慧與國學王小波物理學家海森堡給上帝帶去了“相對論”和“湍流”兩道難題。我也有一...
推薦內容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題。“和”之內涵與定位李中華春秋戰國,是*歷史上的大變動時期。隨着該時期*、...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唐代大詩人杜甫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一“經驗之談”因為符合人們的樸素...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趙太后①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於齊,齊曰:“必以長安君②為質,兵乃出。”太后不肯...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談談“循序漸進”與“為而不爭”中華傳統美德藴含着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是中華文化的...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題目。《莊子》故事兩則一惠子相樑,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李邦華,字孟暗,吉水人。受業同裏鄒元標,與父廷諫同舉萬曆三十一年鄉試。父子自...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各題。孔子和早期儒家學者常常提到“*”這一概念。孔子強調“仁”。在他看來,有仁德是做...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5分)(1)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説君子... 孟子和王夫子都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萬物皆備於我”,王夫子提出“氣者,理之依也”。這兩種思想的共同之處... 閲讀下文,完成後面各題。“人品”與“作品”徐雲古人常説,“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用來説明人的品*與作品之間...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被稱為“第四媒體”的互聯網究竟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我看到的一個方面是互聯網對於人... 我國古代道家有“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莊子·齊物論》)。回答29~30題。29、“天地...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問題。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大腦中的“前額葉背外側皮層”可能是人們誠實與否的“開關”。一...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問題。(一)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 閲讀下面《孟子》選段,回答問題。(6分)孟子謂戴不勝曰:“子欲子之王之善與?我明告子。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