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練習題 成語大全 造句 名詞解釋 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當前位置:國文精選館 > 練習題 >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目。我們現在講的“絲綢之路”,不是一般的道路,也不是一般的交通線,是有它特定的概念...

欄目: 練習題 / 發佈於: / 人氣:1.84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目。我們現在講的“絲綢之路”,不是一般的道路,也不是一般的交通線,是有它特定的概念...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目。

我們現在講的“絲綢之路”,不是一般的道路,也不是一般的交通線,是有它特定的概念。提出這個概念的是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他在19世紀60年代到中亞、*西部一帶進行地理考察,持續3年多時間考察過程中也參考了*的歷史記載。回去以後,他在他的研究成果中提出,在公元前2世紀,存在着一條從洛陽、長安到中亞撒馬爾罕的商道,這是一條從*輸出絲綢到中亞、西亞,最終到達歐洲的道路。因為這條路上主要運送的物流是絲綢,所以他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因此,*的《二十四史》《四庫全書》或者1870年以前世界其他有關*的書上,是找不到“絲綢之路”這個説法的。

我們有很多*據*,這條路本身早已存在。比如,在商朝的婦好墓中發現了一些玉器,經鑑定是和田玉、崑崙玉。它能葬在商朝的墓葬裏面,説明商朝就有這條路了。三千多年前,有人把玉石運到今天的河南,沒有道路怎麼行呢?另一方面,今天的新疆,歷史上不僅有來自中原對它的影響,也有來自西方的影響。比如在新疆發現的古屍,一看就是白種人,有的肯定是來自歐洲的,這也是一種交流。所以,季羨林先生曾經講過,中亞這個地方處在東西文化交流的一個節點上。無論是古人利用天然的道路,還是他們自己開闢的路,道路本身已經存在。

李希霍*談到的“公元前2世紀”,就是指西漢的張騫通西域。但是張騫通西域並不是為了物資的交流,而是出於*和*事目的。在此之前,匈奴對漢朝曾經造成巨大的威脅。西漢開國的時候,匈奴甚至可以威脅到西漢的首都長安。隨着漢朝實力的恢復,特別是到了漢武帝時候,漢朝終於有能力對匈奴發動全面反擊。但是,匈奴以騎兵為主,機動*強,漢朝需要防守從遼東到黃河西面的漫長邊境,往往顧此失彼。所以,漢武帝就想聯絡大夏,讓大夏從西面進攻匈奴,漢朝在東面,兩路夾擊來打敗匈奴。漢武帝招募使者代表漢朝出使西域,張騫應募。一離開漢朝的控制區,張騫就被匈奴人扣留了十年。但是張騫始終沒有忘記他的使命。抓住機會逃脱了,他不是逃回漢朝,而是繼續他的使命,到了大夏。但因為大夏國王過得很舒服,不願意再與匈奴作戰了,所以《史記》裏面描述張騫的使命“不得要領”。張騫回來路上又被匈奴扣留。這次他很快逃脱,回到了漢朝。儘管他沒有完成漢武帝給他的使命,但是他的親身經歷和見聞,又引起漢武帝巨大的興趣。那時,*事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漢朝已經擊敗了匈奴,通向西域的大門已經打開,河西走廊已在漢朝的控制之下,從長安出發走河西走廊可以直接走到西域。所以,張騫第二次奉命出使西域,浩浩蕩蕩幾百人,帶了很多副手,並攜帶了大量的禮品。漢武帝認為,他是天下共主、最高統治者,所以要吸引西域各國到中原來,就需要帶很多禮品,其中就包括大量的絲綢。張騫和副使們的出使,使大批中亞國家和當地的民族都體會到了絲綢的美麗,又通過商人擴大了絲綢對中亞、西亞的貿易。所以,李希霍*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

(選自葛劍雄《絲綢之路歷史回眸》,有刪改)

4.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絲綢之路”這一特定概念,是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經過三年多的實地考察,並參考了*歷史記載得出的研究成果。

B.“絲綢之路”指公元前2世紀存在於從洛陽、長安到中亞撒馬爾罕的一條商道,因其運送的主要物流是絲綢,故有此名。

C.“絲綢之路”這一名稱是在19世紀70年代提出的,因此,不見於*古代史書,以及此前的世界其他有關*的書上。

D.作為一條道路,“絲綢之路”早在商朝就已存在,它本是為了把玉石運到今天的河南。這從考古發現中可以得到印*。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西漢初年,匈奴曾對漢朝造成巨大威脅,甚至威脅到都城長安,但此時漢朝還沒有實力對匈奴發動全面反擊。

B.儘管“絲綢之路”是張騫最早發現的,但他首次出使西域卻出於*、*事目的,即聯合大夏東西夾擊匈奴。

C.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時被匈奴扣留了十年,其間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以致他最終沒有完成自己的使命。

D.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同樣帶有*目的,即吸引西域各國到中原來,以彰顯漢武帝是天下共主、最高統治者。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商朝的婦好墓中發現的玉器、新疆發現的白種人古屍,這些都*了“絲綢之路”本身早已存在。

B.今天的新疆,處在東西文化交流的一個節點上。歷史上不僅受到中原的影響,也受到西方的影響。

C.等到張騫再次出使西域時,漢朝已經擊敗了匈奴,控制了河西走廊,打通了從長安到西域的道路。

D.張騫等人的出使令中亞國家第一次認識絲綢,並促進了絲綢的貿易,催生了“絲綢之路”的名稱。

【回答】

4.D

5.B

6.D

【解析】

4.

試題分析:題幹“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本題是對文本內容的考查,首先瀏覽選項,然後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D項,‘絲綢之路’……“本是為了把玉石運到今天的河南”在原文中缺乏依據。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幹,明確對象及要求,然後瀏覽選項,找到選項所在的位置,並將選項與其進行比較。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是對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看看有沒有問題。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比如本題中D帶入原文,是錯誤的。對詞語的解説要抓住本質,將解釋的含義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指稱代詞與稱代內容的聯繫,將稱代的內容代入原文理解,聯繫全文的傾向*,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

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文意,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題區間在文章第三節,首先瀏覽選項,然後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B 項中“‘絲綢之路’是張騫最早發現的”在原文中缺乏根據。A見第3段;C見第3段;D見第3段末。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考核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題目,題乾的表述一般為“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或者“正確的一項”,錯誤選項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題目沒有區別,答題時注意閲讀題幹,找準區位,然後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選題中的B項就是無中生有。

6.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可見本題考查對作者觀點的理解。D “令中亞國家第一次認識絲綢”的説法缺乏根據。原文為“使大批中亞國家和當地的民族都體會到了絲綢的美麗”。A見第2段;B見第2段末;C見第3段末。

【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題目一般以“下列對原文中作者觀點的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試題錯誤設置的方式主要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範圍”“無中生有”“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等類型,答題時注意對全文的綜合理解,然後對照選項尋找細微的差別,確定選項。

知識點:科普類文本閲讀 社科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猜你喜歡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家戰略分析“絲綢之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派遣張騫出...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一帶一路”需要語言鋪路李宇明“一帶一路”建設借用絲綢之路這一歷史資源,與沿線各... 閲讀下面文字,完成後面題目。“書”本是指文字符號,現在提到的“書”不是從文字符號講,也不是從文字學“六書”來講...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絲綢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唐漢風。”古代絲綢之路架起了一... 閲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後小題。一起去聽千年的駝鈴——《絲綢之路》展印象絲綢之路是指起始於古代*,連接*、...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各題。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民心相通”是一項基礎*工程,對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古代絲綢之路是連接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商貿之路,更是三大洲之間文明多層面的交流...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關於絲綢之路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它不是一條路,而是一個道路系統,是由不同路線所組成的一...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絲綢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駝鈴古道...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絲綢之路與東西文化交流榮新*絲綢之路對人類文明的最大貢獻,是溝通了不同國家、不同民...
相關文章
閲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後面小題目。近年來,“通俗歷史熱”不斷出現於媒體的報道之中。作為一種關涉史學的文化現象,...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一路”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古絲綢之路將我國...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家戰略分析絲綢之路的...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從古至今,絲綢之路上的交流和互動,都有藝術相伴。藝術是温潤和滋養絲綢之路的精神源... 閲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被認為是“世...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公元2世紀中葉,張騫受漢武帝派遣鑿空西域,開通絲綢之路。早在張騫之前,東西方通道... 閲讀下面文字,完成後面的問題。“書”本是指文字符號,現在提到的“書”不是從文字符號講,也不是從文字學“六書”來...  “一帶一路”戰略正式提出和實施不禁讓我們想起古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古代溝通東西方文明的橋樑。下列説法不正...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材料一:一般來説,閲讀是和文字相關聯的。當然,人們有時也會把欣賞一幅好畫説成“讀畫”...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人們常説“小説是講故事的藝術”,但故事不等於小説,故事講述人與小説家也不能混為一談...
熱門文章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書”本是指文字符號,現在提到的“書”不是從文字符號講,也不是從文字學“六書”來講,... 20.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銀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為什麼又叫公孫樹。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理解的...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小題蘇軾是宋代一位傑出的作家,他的詩文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也帶有那個時代一般的特*。要...  “絲綢之路”是一個美麗而富有詩意的名字,它是一條“玉石之路”,也是一條“佛教之路”,更是一條中西方的友誼之路...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家戰略分析絲綢之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之前數... 閲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題。“書”本是指文字符號,現在提到的“書”不是從文字符號講,也不是從文字學“六書”來講,而...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目。國家主席*2013年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的共建“絲綢之路經... 5.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各問題。古村古鎮是一個綜合的多維空間概念,它既是一個傳統的居住空間概念,也是一個文...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學而優則仕”傳統之功過説*歷史上,所謂“貴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文化概念,並不...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一路”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古絲綢之路將我國... 古代“絲綢之路”不僅是*與歐亞非各國之間商業貿易的通道,更是溝通東西方文明的橋樑。如今,我們建設“一帶一路”...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題。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家戰略分析絲綢之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之...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詩經》、《楚辭》都是不朽的作品,説它們不朽,無非是説它們比一般文學作品享有更長...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關學"的精神“關學”指“關中之學”,一般特指宋明儒學在今陝西關中地區的發展。不... 閲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古絲綢之路沿線上的中亞國家在*領導人提出“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
推薦內容
 “它”不僅成為南北*、經濟、文化聯繫的紐帶,也成為溝通*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它”... 2.下列各項,沒有語病的一項是A.絲綢之路作為人文社會的交往平台,體現的不僅是“絲路精神”,而且發揮了商業通道...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我們知道,在地表,不同的地方即使自然條件相似,生活的物種也很不一樣。譬如南極有企... 請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震 心朱 佳隧道里光線昏暗,只有前方一點雪白的光,煙頭般大小。那是尚永和雪梅此... 國家“十四五”規劃指出,我們要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建設數字絲綢之路,創新絲綢之路,綠*絲綢之路,健...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唐漢風。”古代... 閲讀下面語段,完成問題。馬道士汪曾祺馬道士是一個有點特別的道士,和一般道士不一樣。他隨時穿着道裝。我們那裏當道... (一)一般論述類文本閲讀。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9分,每小題3分)提到“工匠精神”,也許我們會首先想... 閲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慎獨”的思想觀念最早是由莊子闡述的,後被儒家發展為一個重要概念。慎獨講究個人道德... 有關“絲綢之路”説法正確的是(  )A.“絲綢之路”的起點在*B.絲綢是這條交通線上運輸的唯一商品C.通過“...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最近,“輕小説”的概念頰頻出現於網絡媒體上,有的網站,將一批“80後”甚至“90... 閲讀材料,回答問題。“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沿線的大部分國家(哈薩克...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家戰略分析絲綢之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之前數... 打造“現代絲綢之路”是我國重要的發展戰略。圖15“現代絲綢之路”橋頭堡新疆圖,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1)...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絲綢之路的歷史變遷與當代啟示古代絲綢之路,從時間上看,跨越2000多年,歷經先秦、漢...